固始县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大题,21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如图1所示,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跑步机,人在跑步机上用力蹬皮带,皮带就会向后运动,从而实现在室内小空间跑步健身的效果。
此时,跑步机上的人相对于__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2.如图2所示,“滥竽充数”,说的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充数,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如图所示。
吹奏时,竹管内____________振动发声;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形式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声音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如图3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人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角为____________度,界面的___________侧(上/下/左/右)是空气。
4.如下图甲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图中乙、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摄像头离小车—(填“远”或“近”)些。
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满足_________ (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甲乙丙5.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设计运用了许多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
火炬下半部喷涂有高触感橡胶漆,能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不易从手中滑落;火炬外壳采用__________较小的高品质铝合金制造,体积大而质量小。
6.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则_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的质量大;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二、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利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分别是:12.678dm、12.675dm、12.677dm,物体的长度应该是下面那一组数据()A.12.677dm B.12.678dm C.12.6667dm D.12.675dm8.如图6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① ② ③ ④A .②③B .②④C .①③D .①④9.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ρρ>>铅铜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A .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B .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C .铅球、铜球和铁球可能都是空心的D .铅球、铜球和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的10.如图7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如图所示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拉”。
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则下甲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凳子向甲方移动B .凳子向乙方移动C .凳子原处不动2D .凳子向体重大的同学一方移动 11.用密度为332.710kg/m ⨯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
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m 、0.2m 和0.3m ,制成后让质量检查员称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3kg 、21.6kg 和54kg ,质量检查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为废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A .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B .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C .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D .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12.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 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 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 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 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8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 甲、L 乙、L 丙、L 丁,则( )A .L =L =L =L 乙丁甲丙B .L =L <L L =乙丁甲丙C .L =L <L =L 乙丁甲丙D .L <L <L L <丁乙甲丙13.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脚踏板凹凸不平是通过使接触面粗糙来增大摩擦的B .车轮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C 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D 在车轮处滴加润滑油是通过改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14.小英去小店买米酒和酱油,店主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如图所示,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和酱油所用的容器是不一样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ρρ>米酒酱油)A .图乙系列是量取酱油的容器系列B .质量相同的米酒的体积大于酱油的体积C .米酒的密度小于酱油密度D .米酒的密度大于酱油密度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15.如图10所示,水中一束入射光线斜射人水面,请画出这束光线发生折射后光路的大致位置。
16.如图11所示,画出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下滑时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6分,第18题7分,第19题5分,共18分)17.如图12甲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持点的实验装置。
乙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
(1)在图甲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___,某同学在做图甲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难以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2)小明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在如图12乙所示实验场景下,小明同学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小明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12丙所示),在不移动光屏的情况下,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由此判断小明同学戴的是透镜(选填“凸”或“凹”)。
18.某兴趣小组想测某岩石的密度,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等,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如果此时指针如图甲13所示,应向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小明将砝码错放在左盘,待天平平衡后,如图13乙所示,则石块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g,利g/cm,实验中,用量筒测岩石的体积,由图丙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岩石的密度为_________3由于没有考虑到岩石的吸水性,所以密度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选填“大”、“小”)(3)为了避免石块吸水对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小明把石块从水中取出,擦干表面的水,用正确的方kg/m。
法再次称量了石块的质量,此时石块质量为75.2g,那么石块的实际密度应该是_________3(4)实验时,小明不小心打碎了量筒。
于是利用烧杯重新进行实验,他进行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操作:a.用天平秤出石块的质量mmb.将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
标记好水面的位置。
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c.为防止石块吸水带来的影响。
他将石块用保鲜现包裹好。
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m 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调节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2 d.通过计算。
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符号和ρ水表示)。
(5)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c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9.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在实验前。
小明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要“探究滑动摩打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小明将木块和铜块做为一个整体竖着放置在长木板上,如丁图,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与乙比较。
你认为他的探究方案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综合应用题(第20题8分,第21题10分,共18分)20.今年在武汉举行的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
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
半程马拉松距离21km,半程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70min。
(1)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1670米。
以平均速度计算,这名选手通过长江大桥用了多长时间?(3)设马拉松队伍通过大桥时长度不变,队伍匀速前进的速度为4m/s ,整个队伍通过大桥共用时500s ,马拉松队伍有多长?21.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利用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
步骤如下:用天平测出杯子的质量为100g ,杯子中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180g ,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为54g ,将这个小铝球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中,测得总质量为204g;(332.710kg/m ρ=⨯铅)(1)请你计算出小球的体积(2)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