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鲁教版六年级上册
《截一个几何体》教案
教学内容 :
教材第 14~16页 .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的切截活动的操作,让学生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
2、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 .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对空间图形学习的好奇心.教学重点:
能从不同的方位去切截几何体,并判断截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请学生表演:切西瓜、劈柴.
2、在西瓜切开、柴劈开后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教师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切截过程中截面的产生,让学生体会截出的面,即截面的含义.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切截西瓜、木柴的过程,感知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
二、演示课题.
1、教师演示 .
教师拿出正方体的橡皮,先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橡皮,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2、学生回答 .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 让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 .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3、学生动手验证.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小组切截正方体,鼓励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切截圆柱、六棱柱、圆锥、圆.
1、课件演示:圆柱、圆柱、六棱柱、圆锥、圆的截面情况.
切截活动,体会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整个过程,从实物切截活动中寻找出规律.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2、截几何体的现实利用.
利用视频文件,图文并茂,向学生讲解关于截一个几何体的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C T技术,激励学生学以致用.
四、小结 .
引导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总结,谈出本节课的收获和有哪些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