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测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填入题后的答题卡中。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图1),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2.“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3.“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读下图回答4-5题4. 若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某国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地是:A.我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①→②→③B.①属工业发达国家90年代的产业结构C.②、③属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D. ③国第一产业占20℅,第三产业占50℅5.若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某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比重(市场、动力和原材料因素比重)则①、②、③所代表的工业其主导因素与图中相符的是:A.①有色金属冶炼厂②糕点厂③棉纺织厂B.①制糖厂②炼铝厂③面包厂C.①钢铁厂②电子装配厂③服装厂D.①水产加工厂②啤酒厂③石油加工厂6、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A.光照较强B.风沙大C.冬季寒冷D.雨水多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B.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下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8、有关地理区域的含义的正确的叙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B.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10、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优越性表现在()①地理位置②气候条件③土地条件④矿产资源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④读下图,回答11-12题:P11.有关P所处地形区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气候资源优越,区域组合好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C.金属矿产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12.下列四项属于X地特色景观的是A.都江堰B.坎儿井C.自流井D.间歇喷泉我国西电东输重点工程之一的岩滩水电站,地处广西河池地区贫困山区。
自开工,库区修建了宽阔的公路,为周围的巴马、都安两个瑶族自治县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使当地经济年增长率稳定在17%以上。
据此判断13~14题。
13.修建水电站以来,当地新增的就业岗位主要是A.电机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B.采矿业、运输业、服务业C.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服务业D.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14.离岩滩水电站只有90千米的南丹,是我国着名的锡、锑矿,电站并网发电后,南丹锡锭产量增长了150%,这主要因为A.锡矿冶炼需要大量的淡水,岩滩水电站修建的大型水库保证了锡矿用水B.电站库区周围的农民由于耕地减少而成为采矿工人,锡矿开采量猛增C.锡矿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水电站提供了廉价、充足的能源D.水电站蓄水后,减少了当地泥石流的发生,锡矿开采有了保障15.读下表(表1),判断表1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A.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B.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C.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D.东部经济是正增长,中部、西部经济是负增长据报道,广东某乡历时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下表所示。
据上表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回答16~17题16.使该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 .自然条件的改变B .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C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D .综合治理了环境 17.该乡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加工的有利条件是:A .丰富的地表水资源B .充足的原料C .山区面积广大D .附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8—20题。
18.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玩具制造业B .汽车工业C .石化工业D .钢铁工业 19.该产业部门属于( )A .原料指向型工业B .技术指向型工业C .劳动密集型工业D .资金密集型工业 20.导致该产业迁移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原料B .技术C .交通运输D .劳动力价格读下图,回答21—23题。
21、以下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A .服装制造业 B .钢铁工业 C .电子产业 D .化学工业 22、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B .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C .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D .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23、以下不属于该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条件是( )A .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 .低廉的地价C .优惠的政策D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4.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A .干湿地区B .自然区C .高原区D .热带雨林区 25.有关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大 B .形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大的重要原因是地形条件 C .西北干旱半干旱东西差异大 D .青藏高寒区从四周向中心差异大1993年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的数量逐年增长。
2003年入夏以来,全国许多省区又不同程度地面临供电不足的问题,据此,回答26—27题:26.我国能源分布的特点是A.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B.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C.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比较集中D.煤炭资源在北方各省区较均匀分布27.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应该A.限制生产规模以适应能源短缺的限制B.加快煤炭勘探和开采的同时拓宽进口的途径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开发利用比例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
据此回答28—30题。
28.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A.旱涝灾害频发B.水土流失严重C.地面径流缺乏D.用水需求量大29.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A.引发构造地震B.引起地面沉降C.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D.引发风沙危害30.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正确途径有A.停止开采地下水B.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C.进行跨流域调水D.继续开采地下水第一卷答题卡班级:姓名:学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共四道题,每空1分,共40分)31.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图:填出图中英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自然区:A ;B ;(2)图中A与B之间大致以为界。
(3)C流域的中游经常出现的环境问题是,形成该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4)F是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冬长夏短,气候寒冷湿润,山地植被主要为;H是地区,降水集中于7月和8月,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G地区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河湖一般不结冰,树木多为,耕作制度为,耕地以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的主要产区。
32.我国在建设新世纪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的南北差异:;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和,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5)四大工程中与山西能源基地关系最密切的是。
山西省的电力需从晋中绕道北面大同再输往京津唐地区的原因是。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其成因是。
⑵图中所示地区多为荒漠植被和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是。
草原产草量空间变化特点是其原因是。
⑶该地区植被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的__________ 规律,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B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 ,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读我国1995年矿业产值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矿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矿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人均采矿产值(元)东部地区98中部地区110西部地区63(1)我国主要的矿产生产地是地区,判断理由是。
(2)从矿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看,矿业是目前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判断的根据是。
(3)我国东部季风区矿产资源分布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北方在的蕴藏量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在资源和区位的双重影响下,经济以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4)、在工业社会阶段,的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例如:黄河三角洲上的东营市就是依托附近的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5)、中国中部经济带的省煤炭资源极为丰富,能源工业对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同步。
参考答案二、综合题31、(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2)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水土流失,黄土质地疏松,夏季多暴雨(4)针阔叶混交林,华北湿润半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田。
32、(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3)南多北少,西部供大于求、东部供不应求,东部发达、西部相对落后;(4)西气东输,缓解能源压力、改善能源结构、利于环境保护;(5)西电东送,将大同的火电并网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