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试讲教案

信息技术试讲教案



任教学科:信息技术
教师姓名:潘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上课时间: 2012-6-9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及用途
2.弄清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弄清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1. 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表示形式
2. 数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

课堂讨论,PPT演示,多媒体教学;当堂讨论,提问测试,互动式教学。

各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教学工具: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科书,PC机,windows xp 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

课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随着计算机在世界上日益普及,个人电脑正逐步由办公设备变为电子消费品。

人们要求电脑除了要保留原有的性能之外,还要有时尚的外观、轻便小巧、便于操作等特点,如平板电脑、手持电脑等。

今后个人电脑在电脑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使用也将会越来越方便。

二、新课教学
1.计算机发展情况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人们常按制造计算机所用的主要元器件将计算机分为四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第一代(1946年~1958年):电子管阶段
基本特征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每秒运算速度仅
为几千次,内存容量仅数KB。

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工作。

其代表机型有IBM 650(小型机)、IBM 709(大型机)。

(2)第二代(1959年~1964年):晶体管阶段
基本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运算速度达每秒几十万次,内存容量增至几十KB。

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语言。

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除了科学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其代表机型有IBM 7094、CDC 7600。

(3)第三代(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阶段
基本特征是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随着固体物理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工艺己可以在几平方毫米的单晶硅集成电路片上集成由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组成的逻辑电路。

它的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软件越来越完善,在监控程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操作系统。

其代表机型有IBM360。

(4)第四代(1971年~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基本特征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20世纪7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硅半导体上可集成更多的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存储器代
替了磁芯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秒几百万亿次浮点运算。

操作系统不断完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功能更加完善,人们的生活与计算机应用息息相关。

2.计算机常用的数制及编码
数制(计数制):指用一组固定的符号和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

编码:是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选用一定的组合原则,以表示大量复杂多样的信息的技术。

计算机只认识“0”和“1”,任何信息必须转换成二进制形式数据后才能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二进制数的特点:
(1)最多只有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即0 和1 。

(2)逢二进一。

(基数为二,逢二进一,借一为二。

)
二进制优点:
0,1两个状态易物理实现,运算规则简单,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容易沟通。

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举例解释: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LU),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

功能:对二进制数码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与、或、非等基本逻辑运算,实现逻辑判断;控制器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功能:从内存中取指令和执行指令。

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CPU,又称微处理器,表征微机运算速度的指标是微机CPU的主频。

4计算机工作原理
1.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形式来表示数据和指令
数据:以器件的两种物理状态,如晶体管的“通”和“断”等来表示,这种器件只能表示二进制代码。

因此,计算机处理的所有数据都要转换成二进制代码。

指令:计算机中另一种重要信息,
计算机的所有动作都按一条条指令的规定来进行。

指令也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操作码:指出操作的性质
操作数:操作的对象
2.存储程序是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
在计算机上算题前,先把解题方法分解成一个个步骤,都用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指令表示出来,这些指令就构成了解题程序。

把程序通过输入设备送入计算机,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入存储器。

“启动”程序,计算机就逐个分析执行程序中一条条指令,从而一步一步地自动算完题目。

课堂练习
1.简述计算机的功能和特点。

2.讨论二进制和十进制的区别。

课后作业
1.计算(111)2转化为十进制,(100)转化为十进制,6转化为二进制,
9转为二进制。

2.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总结归纳
通过一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仅活跃了气氛,也加深了记忆。

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方便将丰富的图文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能够更加系统完整地接受知识,有助于总体把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