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41线平顺县境内王庄至晋豫省界段SG1标段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审核:签发:河北光太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国道341线平顺县境内王庄至晋豫省界段SG1标段项目经理部2020年4月10日国道341线平顺县境内王庄至晋豫省界段SG1标段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目录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1.编制目的 (4)2.编制依据 (4)3.编制范围 (4)4.应急工作原则 (5)5.事故风险分析 (5)5.1隧道坍塌事故类型 (5)5.2 隧道坍塌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5)5.3隧道坍塌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 (6)5.4隧道坍塌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6)5.5隧道坍塌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6)6.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6)6.1项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6)6.2项目部应急组织组成 (7)6.3应急小组职责 (7)7.应急处置 (11)7.1信息报告程序 (11)7.2应急处置 (13)7.3应急指挥 (14)7.4应急行动 (14)7.5资源调配 (15)7.6应急避险 (15)7.7扩大应急 (15)8.处置措施 (15)8.1防止坍方扩大 (15)8.2处理坍方 (18)8.3衬砌措施与回填方法 (19)8.4隧道塌方的预防 (20)9.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21)9.1物资准备 (21)9.2人力资源储备 (22)9.3应急物资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2)10. 宣传、培训和演练 (23)11.预案终结 (23)12.预案管理与更新 (24)隧道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编制目的为了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和作业行为,有效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的减少财产损失,把事故造成安全损失降到最低,及时对事故进行施救,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山西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制度》《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晋安监应急字〔2008〕370号)3.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国道341线平顺县境内王庄至晋豫省界段SG1标段隧道工程的施工。
4.应急工作原则当发生隧道坍塌时,应尽量保证避免人员伤亡;若发生人员伤亡时,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控制隧道坍塌带来的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程度,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弥补坍塌损失,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生产。
5.事故风险分析5.1隧道坍塌事故类型在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隧道坍塌事故类型有:隧道开挖过程中进尺超挖、遇浅埋隧道出现冒顶、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出现滑塌、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不牢固、违规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等。
5.2 隧道坍塌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在整座隧道的暗挖段的洞身及洞口处。
具体表现在:当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围岩承压快失稳而坍塌;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节理密集带等碎裂结构地层中,岩块间互相挤压钳制,一经开挖则失稳,常见围岩掉块、坍落,在软弱结构发育的情况下,或泥土充填物过多,也易产生较大的塌落;薄层岩体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的小褶曲,错动发育地段施工中常常发生塌方;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大降低,因而发生滑坍;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落;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得较长,地层暴露时间过长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招致坍方的发生;喷锚不及时或喷砼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联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厚度;有时抽换支撑操作不当,或者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而未及时加固;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5.3隧道坍塌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发生在开挖过程中和初期支护前或是在二次衬砌前和衬砌中。
隧道坍塌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施工作业人员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影响正常隧道施工秩序,造成进度拖延。
严重时可能带来社会风险。
5.4隧道坍塌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量测信息所反应的围岩变形速度和数值超过允许值;喷射混凝土面产生纵横向的裂纹和龟裂;在坑顶或坑壁发现不断掉下土块,小石块或在构件支撑间隙不断漏出砂、石屑;岩层的原理,节理缝或裂隙变大,张开;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楔子压扁、压劈、填塞木弯曲折断;坑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
5.5隧道坍塌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隧道二次坍塌事故。
隧道坍塌体在第一次坍塌后仍不稳定,出现掉渣、渗水等现象易出现二次坍塌事故。
6.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6.1项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隧道坍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部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生产副经理、总工和书记担任,组员由项目各部门人员组成。
同时成立救援指挥组、抢险抢救组、技术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
详见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6.2项目部应急组织组成项目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书记成员:安全部长、物资机械部长、工程部长、财务部长、综合办公室主任、作业队队长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办公室6.3应急小组职责6.3.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①分析判断本工程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②组织制定和批准本工程施工现场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③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进行应急救援行动;④及时报告公司、业主、监理和地方安全生产归口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情况;⑤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应急救援级别;⑥决定救援人员、员工何时从事故区域撤离,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其他人员的安全;⑦根据事态发展,决定是否请求外部援助;⑧决定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从事故受影响区域撤离;⑨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给以支持;⑩宣布应急结束、组织、指挥恢复生产和生活。
6.3.2救援指挥组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为项目副经理、项目书记。
主要职责:①负责调集人员、救援物资、车辆、抢救器材;②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工作。
6.3.3抢险抢救组组长由生产副经理担任,成员为各级负责生产组织、设备物资的相关专业人员,以及专、兼职应急抢险救援队人员。
主要职责:①实施抢险抢救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②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③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救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④抢险抢救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6.3.4技术保障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担任,成员为各级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主要职责:①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②指导抢险抢修组织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③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中存在的缺陷;④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⑤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6.3.5通讯联络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部副经理担任,成员为项目部调度员。
主要职责:①负责向社会救援机构报警,请求提供帮助,报警时要清楚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方位、事故是否造成人员伤亡等情况。
②报警后,要立即派人在事故发生路线和交叉路口迎接救护车等救援车辆。
③负责事故处理中各救援队伍之间的通讯联络,并在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的授权下向上级应急中心和当地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6.3.6医疗救护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部副经理担任,成员为项目部卫生员。
主要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医疗救护工作,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对伤员实施抢救言对事故中的轻伤人员,现场热源时包扎救治,伤情严重的,由专人负责送至附近医院抢救。
6.3.7疏散警戒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部的内部治安保卫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为相关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事故发生时,以最快的方式赶到现场,负责隧道事故地点人员、机械、材料等安全疏散工作,避免二次伤害;设置警戒,封锁保护现场,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封闭管理,负责施工道路的管制工作,保证现场及救援道路通畅;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堵塞救援道路。
6.3.8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办公室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为相关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接到任务后,以最有力的方式,确保应急救援车辆、物资、通讯设备、资金等物资的供应和通讯畅通;及时通知项目部救援车辆迅速开至事故地点实施抢救工作。
负责现场抢险救援及事故调查工作人员生活保障、食宿安排等后勤服务;提供必要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通讯(信)工具、器材等。
6.3.9善后处理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部书记或人事、工会负责人担任,成员为相关工作人员。
主要职责: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稳定工作;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协调工作;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和慰问伤员及家属。
6.3.10事故调查组组长由生产副经理或安全总监担任,成员为各级安全、工程、设备、物资管理人员(按照主管部门分工确定)、相关专业人员。
主要职责:保护事故现场,协助负有法定职责的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协助开展对现场有关人员的约谈、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相关责任人提出内部处理意见。
7.应急处置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
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1信息报告程序7.1.1报警系统及程序事故发生后或有可能发生事故时,目击者有责任和义务立即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调查掌握情况后,及时向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事故或预警信息后,向项目部主管领导汇报,并通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副组长、各成员。
7.1.2现场报警方式施工现场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首先拨打项目部应急救援办公室值班电话。
事故现场如有人员伤亡时,同时拨打急救中心电:120。
施工现场以电话方式报告后,随后用书面材料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7.1.3事故报告内容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等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