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儿童行为观察中的记录
第七章 儿童行为观察中的记录
基本分类: (1)现场记录(一般用于实况记录、事件取样) (2)描述性追忆记录(一般用于日记法、轶事记录
法) 记录方式:以纸笔的方式进行图像或文字记录
一、连续记录法概述
连续记录法的特点(优缺点)
优点
反映行为过程: 行为发生先后记录 方式
包含多种信息: 语言、表情、动 作、姿态、行为变 化等
记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记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
——朱家雄
第七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中的记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贺菲
主要内容
1 记录方法的类型及意义 2 连续记录法(特点、实施要点) 3 表格符号记录法(频数、等级、符号记录) 4 现代观察记录手段的运用(摄影、录像、摄像)
记录方法的类型与意义
记录为何?(含义)
记录是保留观察者所见所闻的方式 客观记录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基础和保证(提升解释型效度的重要途径)
记录何为?(意义)——正确的结论
为观察者日后分析现象与问题提供基本的文本和数据(改进线索) 增加观察者对观察现象的熟悉程度(实践及幼儿的了解) 澄清事实、组织思路的思考过程(思辨能力)
想法:
秋菊看起来很害羞、几近退缩, 从一进园开始她似乎不情愿参与 活动。也许是她根本不想上幼儿
园……
观察记录不能遗漏的基本信息
观察的日期与具体的起止时间 观察者的姓名 观察对象的替代名字、年龄和性别 观察的地点 观察的目的与目标 背景或场景的简单描述 涉及到的成人和儿童数……
(二)开始进行记录(连续记录的特点决定的操作原则)
序号:7
基本原则:格式 清楚、有条理
家中排行:独生子女
观察目的:在自由活动时的表现
观察目标:在自由活动中,是否能与其他儿童互动,以及互动的能力
观察情景:自然情境
观察日期:2004年11月5日(周五)
观察时间:上午9:00—10:00
观察者:黄老师
记录:
9:20—9:22
秋菊大约迟到了35分钟,她将外套 挂在衣橱后,就站在活动室门后四 处张望。她动也不动,只是迅速的 移动目光,看着其他的幼儿活动, 大约有半分钟之久……
否带有个人评论或先入为主的判断; 主客观的界限难以清晰划分时: (1)客观的叙述是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叙述、是被多数认
定/认可的叙述; (2)主观的叙述是出自个人感受、表达个人看法、并需
要被“客观事实”支持或证明的叙述。
例如: 客观描述:他的嘴角微笑;他的拳头握起;他沉默着;他注视着远方…… 主观描述:他穿着华丽;他满脸抱怨;他无可奈何;他动作轻巧……
尽可能快速记录(现场简略、事后补充) 需要记录有关儿童行为所有的情况,注意不要有遗漏 要按照事件、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 应根据行为的层次进行描述记录
行为描述的三个层次 (1)描述事件的主要动作或活动 “小宝和小强一起在桌上玩游戏” (2)在大的动作中指出小的动作 “小强玩了三次医院拼图,而小宝拼完了一幅,又换别的拼图” (3)描述主要动作是如何进行的 “小强一边仔细的拼图,一边嘴里唱着‘这块放在这儿……’”
二、频数记录法
含义(描述式定义方式): ①观察前:将观察内容按照规定的行为分类系统及各种行
为定义,列成表格式清单; ②观察中/观察后:根据儿童的行为做出(即时)判断,以
符号形式对某项行为出现的次数进行记录 ③记录时:按照发生一次记录一次的方式,以打“√”或
划“正”字形式记录频数。 应用 ①频数记录常用于时间取样、行为检核等观察方法中; ②频数记录包括记录行为有无发生和行为发生次数两类。
第三节 表格符号记录法 (频数、等级、符号记录)
一、表格符号记录法概述(观察前已设计好的观察工具)
基本含义: 运用表格以及各种符号进行记录的方式;
适用范围: 记录行为出现的次数频率、强弱程度、行为归类等;
使用目的: 了解多数被观察者的行为、比较个体差异、团体与团体 差异;
主要类型: 频数记录法、等级记录法和符号记录法。
特点
连续性 描述性
缺点
难以避免主观性: 有选择的记录
增加记录的难度: 完整详尽信息
二、连续记录法实施要点
A
记录的格式
B
开始进行记录
C
记录的语言
实施要点
D
记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一)记录的格式(纸笔/16k,两边留白,分区记录)
基本 信息
行为 记录
记录格式可调整
观察记录表格
姓名:范秋菊
观察记录 班级:大1班
(三)记录的语言(连续性记录中对文字描述的要求)
对儿童行为的描述应尽力做到具体、清楚、通俗和客观。
具体的
语言描 述
清晰、
易懂的 语言
避免文学化、特殊含义、通俗 性、程序化语言及学术行话
语言的一般要求
实在、
平实的 语言
准确的 语言
(四)记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对于研究、观察乃至记录,主观或客观都是相对的; 划分主客观的标准依据:叙述中是否添加感情成分、是
记录有哪些种类?(类型)
包含连续记录、频数记录、等级记录、符号记录、录音/照片/摄像等记录 文字记录(质的观察记录)——被观察者个别的、特殊的行为 表格、符号记录(量的观察记录)——被观察者共同的、一般的行为
观察记录的一般要求
系统性:包含背景、情境、行为等基本信息,符合时
间或事件发生的逻辑
真实性:与被观察行为及事件发生的情况相吻合 准确性:选用的记录方式能够适应于观察目标,相对
类型:记录行为有无发生
(判断、单选、多选——现场或非现场都适用)
1. “是非判断”—以打“√”记录对“行为是否出现”进行逐
条校对
幼儿行为检核表
行为表现
是
否
1. 自己按时起床
2. 自己穿衣
3. 自己盥洗入厕
4. 自己吃早餐
5. 到园后主动招呼老师
6. 主动和家人说再见
7. ……
2. 单项选择—对“某类行为具体表现”的对应选择
幼儿剪纸行为检核表
项目
姓名 年龄
张三 2.5
李四 2.1
王五 3.1
甲六 3.4
乙七 2.4
准确地呈现所需观察的内容
客观性:记录内容时尽量避免掺杂个人先见或判断 规范性:遵循一般研究的伦理要求,使用许可、保密
、匿名
第二节 连续记录法
一、连续记录法概述
基本含义:连续记录法是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连 续记录被观察者行为的记录方法;
应用范围:常用于实况记录、轶事记录、日记法 以及事件取样等观察方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