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共6题;共17分)1. (2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 妖娆(ráo)嘶(sī)哑坟墓(mù)红晕(yūn)B . 分(fèn)外呢喃(lán)摇曳(yè)枉(wǎng)然C . 谪(zhé)守旁骛(wù)恪(kè)守箴(zhēn)言D . 歧(qí)路投箸(zhù)怒号(hào)宫阙(què)2. (2分) (2018八上·杭州月考) 下列字词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 . 阙处属引鸢飞经纶事务B . 飞漱沿溯藻荇五色交辉C . 燕然竹柏素湍窥谷忘反D . 戾天飞漱萋萋高猿长啸3. (2分) (2017八下·临淄期中)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做题。
到徐州看见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①解释词语:簌簌:________②造句:狼藉:________4. (6.0分) (2017八下·兴化月考)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________,三日不绝。
(2) ________,________;人不学,不成行。
(3)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4)用志不分,________。
(5)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最能表现其豪情逸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3分)(2020·荆门)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中字不倚偏,国字更庄严,人字互支撑,民字在心田。
中国人爱中国字,写成雄文千方篇。
中国人如中国字,承载文明天地间,方方正正中国字,稳稳重重有内涵,笔笔画画巧架构,长长短短紧相连,血脉紧相连……”(节选自《中国字》歌词)材料二:国内首档解字溯源节目《奇妙的汉字》自开播以来备受文字爱好者喜爱。
该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汉字文化”为宗旨,用独特的视角追溯汉字的历史渊源,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重拾汉字之美。
“目前的汉字教育存在某些缺憾,大家往往是听其音、知其意,但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汉字就像古董一样,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见历史的流变。
”该节目总导演童中尉如是说。
让观众了解这些汉字背后隐藏的传统内涵,才是《奇妙的汉字》节目制作的初衷。
材料三: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
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
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
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
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
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1)阅读材料一,请根据汉字笔画的特征,将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一提好比________,一折如同________,一弯就像________,一点恰似________。
①龙摆尾②峰回转③凤抖冠④剑出鞘(2)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自身简要谈谈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国汉字文化。
(至少答出两点)6. (2分)《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________、________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________粗中有细,豁达明理;________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二、综合性学习(7分) (共1题;共7分)7. (7.0分)我国文学史上有一块瑰宝,它璀璨夺目,耀眼生辉,那就是古诗词。
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分门别类,辑录名句。
(各两句)①爱国类:________②战争类:________③劝学类:________(2)指出下列诗句歌咏的对象。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__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________③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________(3)有人就《水调歌头》一词的上片出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下联:________(4)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情感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5)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
(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共4题;共46分)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雪张秀亚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雪吗?也许曾点缀于你生活篇页上的,只是碧天的春水吧?②在我的故乡,到了冬季,是常常落雪的,纷纷的雪片,为我们装饰出一个银白的庭园,树,像是个受欢迎的远客,枝上桂了雪的花环,闪烁着银白色的欢笑。
③我喜欢在落雪的清晓到外面去散步,雪后的大地是温柔而宁静的,一点声息都没有,连那爱聒噪的寒雀都不知躲到哪个檐下寻梦去了。
我一边走着,时时回顾我在雪地留下的清晰的脚印,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④有时,我更迎着雪后第一次露面的太阳,攀登附近的小丘山,站在那银色的项巅,等着看雪融的奇景。
⑤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露一点底蕴,只静静的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
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
不知什么时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两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
(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片来作纪念吧。
)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腰身,嬉笑着,婉蜒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乃完全呈显出它土褐色的岩石,同一些枯萎的苹叶、松针,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
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啊,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⑥有一次,正值雪后,天已睛霁,空气像是水晶般的透明,没有烟氲,没有雾霭,我和一个同学自学校的后门走了出来,走过那道积雪未消的木桥,向古城中的前门走去,将整个的一上午,全消度在那个古色古香,犹保持着我们东方情调的打磨厂——那是古城一些老店铺聚集开设的地方,我们欣赏了不少店铺的招牌,尤其美得悦目的是那一家挑挂在门外的,犹存古风的褪色酒旗,那深杏色的布招子上,还缀着几点细碎欲融的雪花,在风中轻轻的飘扬,看到它,我们似乎读到了一首唐人的小诗。
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多少年来,我忘不掉那鲜明的一笔。
⑦时候已过午,但我们的游兴未尽,又赶到西直门雇毛驴,到古城外的西山看雪景去。
⑧因为雪后天寒,行人出奇的少,好像那一条通向西山的平坦大路,完全属于那一堆堆的积雪和我们两个人了。
一路听着驴颈的铜铃,我们多希望看到早梅的影子,但在路边一些人家的墙头,我们只看到墨描一般的梅树杆,“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了?”相顾有点惘然。
⑨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
我们也怕碰到校门上法国姆姆的那把铜锁。
⑩我们只有在驴背上默默地欣赏了一下西山银色的峦影,它像一个沉睡了的巨人,在做着千年的长梦,任由外面的世界有着风霜雨雪的变化。
⑪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古城外有名的西山,也是最后一次,那白皑皑的山头,犹如银制的头盔,至今仍常常映现于我的记忆中,伴了那小驴颈上清脆的银铃叮当。
(1)围绕着“故乡的雪”,本文写了四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2)作者说“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
请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以“雪片”的口吻写一写它们的“微语”,表达“抱怨”或者“欢喜”。
(3)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赏析下面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之妙。
①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大晚了赶不回城。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4)读罢此文,你肯定想起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阅读本文第⑤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表格。
链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5)阅读最后一段,结合关键词语,分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9. (18.0分) (2019七下·白山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愁是一杯酒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身在异乡的游子,也有很多深深的不能言表的思乡之苦。
我只是其中很平淡的一个。
我的思乡并不在风清月明的中秋,或是登高远望的重阳,而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比如单位发了两箱饮料,几大瓶食用油;或者逛街的时候看见了一块很合适妈妈那个年纪老太太穿的衣料;要不就是莫名的伤心情绪低落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端起乡愁这杯酒,大大地喝一口。
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陪一位上海的大姐去东山扫墓。
这并不是一个凭吊亲人的季节,无雨无风,生机勃勃,她却一样地庄严和凝重。
在急驶的车上,她告诉我:三天以后,她们全家就要移民到阿根廷了,临走之前,最牵挂的一件事,就是来看看父母。
这次一走,也许十年八载才可以回来一次,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