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城市意象
公共花园、城市广场;位于河畔等); 4)整个行程中确定的位置、有助于度量的特征也能带来方
向感—一系列的标志物、节点; 。。。。。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意象孤立的道路: 导致道路与城市其他部分脱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与周围环境元 素的分离。 ——铁路和地铁是另一种道路与环境分离的实例,地铁线路是一个缺 乏联系的地下世界,站台的形式有可能让人们联想到它上面的城 市。但地铁站一般无法构成形象清晰的交点。
http://www.suohacelue.c om http://www.shouji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方向性
1)限定空间视野(街区长度); 2)延伸的曲线也是一种渐变,被访者提到的街道曲线都与
视觉线索有关; 3)明确位于道路特定一侧的元素有助于提供方向感(毗邻
围环境都有可能加强意象。
主观与客观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
道路 边界 区域 节点 标志物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城市的骨架
1 ) 道路——城市综合体中最常见、最可能的运动线
路网络,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是城市整体赖以组织 的最有效手段。特定道路包括: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
干线、隧道、铁路线等。
简单正交的道路交叉点已被观察者感知,超过四个路口的交叉点, 总让人感到迷惑
对于习惯于开车出行的人来说,单行道的限制常使其对道路结构 的意象复杂化
假如道路能够向旅行者展示其他的城市元素,浅浅的渗入或穿透其中, 提供一些周围事物的线索或符号,就一定会加深人们的出行体验。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波士顿—生动的印象
泽西城—无明显的印象特征
位于纽瓦克和纽约的边缘地区,几乎没有什么活动集中, 铁路和公路穿越其中,穿越气氛强于居住。
群体意象-——公众参与
《城市意象》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即“意象是观察者和被 观察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的结果”;
“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 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 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 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 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 的意象”。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6) 道路的重要性还主要归结为其结构原因,—令人迷惑
的交错结构、桥梁的形状等。
7)各种功能活动量的变化也是加强街道意象的方式。—街
道的拥挤和车流、熙攘的人流、喧闹的交易景象等。
8)起点和终点都清晰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
并能将城市连接为一个整体—街角的副食品店、道路的 历史文化性等
结构与个性——环境意象经分析归纳,由三部分组成:个 性、结构和意蕴。
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 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一个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 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 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 联。最后,这个事物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 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
如何综合城市使用者对城市的审美与感知形成一个
城市的群体意象,
如何提炼并塑造城市各元素相对稳定的意象特性就成
为我们在城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城市设计的原则概述
可读性——即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形态的 特性,好比一本书,它的可读是由可认知的符号组成,是 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
环境意象——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环境存 在着差异和联系,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 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
可识别性、 连续性、 方向性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可识别性
1) 典型的空间特质能够强化特定道路的意象(地面或墙
面的特殊质感、特别的布光方式、与众不同的气味或声 响、植被的样式和细部、相邻道路宽与窄的对比、有时 极端的宽高比例也能加强街道的特征)
2)经常行走的道路(城市主要交通线)具有最强的影响 力—抽象的经验性意象
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具有连续性。并且可以通过多种 方法变成重要的意象特征。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连续性
加强道路意象(触觉、惯性、视觉)
1)方向明确——直线、接近90度的转弯、明确的目的地、
地势变化、越来越密集的招牌,店铺和人群、植物形态 或色彩的渐变、指路箭头等; 2)宽窄统一 ; 3)建筑风格、建筑形式一致——如:沿街建筑立面统一的 古典样式; 4)空间连续性——不断出现的开敞空间、历史建筑、空间 变换; 。。。。。。
凯文·林奇提出:“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 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 意象——存在着个人主观因素。”
群体意象-——公众参与
客观被意象的事物,存在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无论是在 人们的精神审美方面,还是在人们对日常的物质需求方面, 这一命题总是成立。
那么,对于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客观元素的可意象性似乎也 应该存在动态的可变化性格。在此基础上,
城市设计的原则概述
开放的、适于变化的意象将更受欢迎,它使得个体
可以不断调查和组织现实,有空间允许个体描绘自己的图
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意象性——即有形物体中蕴含的,对于任何观察者都很 有可能唤起强烈意象的特性。即物体不只是被看见,而是 清晰、强烈的被感知。
由于意象的产生是观察者与被观察事物之间一个双
向的过程,通过象征性图案,重新训练观察者或是改造周
3)沿街的特殊用途 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 下极深刻的印象—商店、剧院、小吃一条街
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
4)特殊的立面特征(泽西城的佩里塞得岩壁使人们的注意 力集中到穿越特的街道上、沿街建筑物立面差异)对于 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5)靠近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也会增加道路的重要性,道路 此时还能起到边界的作用。(与周边元素之间的地理位 置关系:毗邻公共花园、城市广场;连接交通环岛;位 于河畔;连续的视觉感受一目了然;在视线轴上布置某 重要建筑物、一座大桥、一条轴线大街、一个凹陷的断 面、沿街高耸的标志物等)—历史街区、连接意象明确 的交通环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