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理学概述

毒理学概述


(一)、描述毒理学
慢性 遗传
毒性鉴定 安全性评价 危险度管理
描述毒理学内容
1、采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 毒性试验,获得用于评价人 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 危险度信息。 2、通过形成假设为化学物的 毒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OMP IGF-1
• 蒙牛:请问我们的产品检测出三聚氰胺了吗? • 质检人员:恭喜你,没有! • 蒙牛:那请问检测出致癌物质了吗? • 质检人员:恭喜你,含量没那么高. • 蒙牛:有..有多高? • 质检人员:不足以致癌,只是有害! • 蒙牛:有害的物质有..有吗? • 质检人员:有还是没有? • 蒙牛:你们检验的,有没有你还不知道啊,这又不差钱! • 质检人员:哦~~那没有. • 蒙牛:益菌因子有吗? • 质检人员:没有! • 蒙牛:这个可以有! • 质检人员:这个真没有!
药物和化学品 反应停
Abamectin 酒精 氨基蝶呤 雄性激素 麻醉剂 抗甲状腺药物 白消安 咖吲 F 因 氯代联苯类 香豆素抗凝剂 环磷酰胺 二已基乙烯雌酚 敌螨普 三氟氯溴乙烷
异维 A 酸 锂 甲巯咪唑 有机汞化合物 有机溶剂类 苯妥因 腐霉利 四环素 三甲唿唑烷二酮 丙 (基 )戊酸
第二节 毒理学研究领域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4、毒性(toxicity) 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表示毒性常用的指标: 半数致死量(LD50): 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
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WHO推荐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 经口LD50 (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 死亡2-4只 的浓度(ppm)
毒理学关注的化学物毒性作用:
➢急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遗传毒性 ➢致癌毒性 ➢致畸毒性
5、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
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 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 性效应。
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改变及死亡 效应,最主要观察指标是LD50
主要内容
➢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理学研究领域 ➢毒理学研究方法 ➢毒理学展望
第一节 毒理学基本概念
人类大部分疾病都是环境与机体交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损伤 蛋白损伤 细胞功能紊乱 器官功能紊乱
1、毒理学( toxicology )
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机 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2、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包括致突变的作用机制,应用检测系 统发现和探究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提 出评价致突变物健康危害的方法。
转基因动、植物
唐氏综合症(Down’s):由于额外多出或移 位的第21号染色体引起。它多了一条染色体, 有三条21号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7条,即 该病由非整倍体所引起。此病特征为肌肉张 力退减,头颅短、小畸形,枕部扁平。诊断必须 有身体及智力发展延迟、缓慢的证据支持。
毒理学
描述毒理学 (descriptive toxicology)
Descriptive toxicology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tic
Regulatory
toxicology
toxicology
机制毒理学 (mechanistic toxicology)
管理毒理学 (regulatory toxicology)
和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吸烟等) 一般估计,80%-90%的人类肿瘤与环境有
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
10、致畸毒性( teratogenic toxicity )
指在妊娠期(出生前)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引 起后代结构畸形的特性或作用。
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 导致的异常发育及有关的作用 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等。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 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电磁炉
电脑
日常生活的几大杀手
微波炉
手机
现代毒理学
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生命科学 广泛联系和渗透。
应用学科: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生 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3、毒物(poison)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即可 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二)、机制毒理学
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 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吸收 分布 排泄
代谢
生物转运
生物转化
机制毒理学的内容
阐明化学物是如何产生毒作用的,为 建立敏感的预测试验,安全性评价,设计 和生产安全性的化学物及化学性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机制毒理学研究资料主要用途
6、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
指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相当于生命周期的 1/10)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
7、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
指实验动物长期接触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 毒性效应。
8、遗传毒性( genetic toxicity )
又称为致突变作用,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 体遗传物质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
服用过量维生素引起的畸形
• 维生素A每日服用5万单位(相当于浓缩A丸 剂2丸、或浓缩鱼肝油滴剂30滴),连续3个 月,会使胎儿骨骼畸形、并趾、腭裂、眼与 脑畸形等。
已知的人类致畸物
电离辐射 放射治疗 放射性碘 原子武器
感染 风疹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纯性疱疹 梅毒 弓形体病 代谢失调 克汀病 糖尿病 苯丙酮酸尿 男性化肿瘤 高温
兔经皮 LD50 (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剂量 总量
g/kg (g/60kg)
剧毒
<1
高毒
1~
中等毒 50~
低毒
500~
实际0~ 10000~
<5 5~ 44~
350~ 2180~
<0.05 0.05~ 0.5~ 5~ >15
0.1 3 30 250 >1000
9、致癌毒性 (carcinogenesis toxicity )
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 转化并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
研究包括致癌作用的机制,建立敏感、 准确、快速的致癌物筛查系统。

癌症村
☆肿瘤发生过程是宿主与环境之间发生复杂的、 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 重要的宿主因素——遗传构成和健康状况 主要的环境因素——食物、环境污染、职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