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彬仁爱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有同府法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

“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

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

②行:巡视,考察。

③墨:贪墨,贪财。

④爇[ruò]:点燃,焚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丰庆为.布政使()(2)顾谓.令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3.县令“饰为烛以献”的目的是4、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五)人患鼠人患鼠,乞猫于。

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2)弗食.鸡则已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六)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七)母训子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续世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如是吾无望.矣()(2)竟不食.其膳()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3.母的希望是什么?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八)善士于令仪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尔素寡过.()(2)既去.,复呼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1)(2)4.文中从下面三个细节刻画于令仪的“善”:(1)耐心了解情况,表现他的宽容;(2)(3)(九)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主人怪.问衡()(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十)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

⑤凶:不吉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负.义也()(2)无需更.作此具()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十一)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①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②,曰:“祭酒③,布衣诸生耳,尔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

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④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注释】①久事笔研:以舞文弄墨为生。

研,同“砚”。

②相者:算命的人。

③祭酒:先辈的意思。

④显宗,东汉明帝的庙号。

⑤除,任命。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不耻劳辱()(2)尝辍业投笔叹曰()(3)久之,显宗问固()(4)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一)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结合选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

(2分)(十二)乐羊子妻(节选)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①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②。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③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注释】①还:回到家里。

②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

③捐:丢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得遗金一饼()(2)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表现了羊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个故事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_,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一类人。

4.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四)酒以成礼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1.解释①寝()②因()③时()④何以()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