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yú]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í]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hú]拂王旃[zhān]③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

④必:完全肯定。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王引.弓欲射。

(拉开)⑵如使置十叶焉.。

(于之,在那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mén]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

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眼瞎)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而人之未达.也( 洞晓)4.扪.烛而得其形( 用手摸)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

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jì]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fǒu]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同“否”。

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逮捕)(惊恐)2.冀.罪止于身.(希望)(自身)3.二儿可得全不.(同“否”)4.寻.亦收至.(不久)(到来)二、翻译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董叔攀附权贵!”曰:“欲为系援③焉。

”他日,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⑥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选自《国语•晋语》)[注释] 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

②叔向:晋国大夫。

③系援:结交攀附。

④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

⑤范献子:范祁的哥哥。

⑥纺:吊、悬。

[文言知识]之一。

“不吾敬”要按“不敬吾”理解,意为不尊重我。

这是一个否定句,有否定词“不”表示(其他否定词如“未”、“莫”、“毋”等),另外它的宾语是代词“吾”(其他代词如“我”、“尔”、“之”等),因为有这两个前提,所以构成动宾倒置的句式。

又如“勿之忘”,即“勿忘之”;“未之有”,即“未有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他日_________②执__________2.翻译:①范氏富,盍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盍为我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欲而得之,又何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董叔快把范氏娶进门,叔向说:“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董叔说:“想要结交攀附他们。

”往后的某一天,董祁(范氏)向(她的哥哥)范献子哭诉说:“(董叔)不尊重我。

”范献子抓起(董叔)把他吊在槐树上。

叔向经过董叔处,(董叔)说:“你为什么不替我(向范献子)求情呢?”叔向说:“(你)要结交的已经结交了,要攀附的也已攀附了,(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参考答案】1.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来 2.①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②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强弱之辩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

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

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

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③其弱也。

(选自唐.罗隐《两同书》)[注释]①奉:尊重。

此指陪衬。

②御:支配,此指显出。

③辍(chuò):停。

此指消除。

[文言知识]“然则”及其他。

“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事情还有本源。

又,“于是”,相当于“在这个时候”,如“于是暴雨,人皆避之”,意为在这时候突然下雨,人们都躲雨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夫________②宗________③金________④至________2.翻译:岂怯懦之谓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

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

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水是天下最柔软的。

金属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那么水的柔弱能成就它刚强的一面,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

【参考答案】1.①句首发语词,无义②推崇③金属④极 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 3.强与弱是相对的。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蔡文姬求情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译文】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

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

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坐者满满的坐在殿里。

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

”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

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参考答案】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 2.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被动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7:世无良猫某恶鼠,破家(1)求良猫。

厌(2)以腥膏[ɡào](3),眠以毡罽[jì](4)。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乐均《耳食录》)【注释】(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2)[厌]饱食。

(3)[腥膏]鱼和肥肉。

(4)[毡罽(jì)]毡子和毯子。

【阅读训练】1、“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

(1)“故”的正确解释是(A)A.原因B. 故意C.故事D.过去(2)“益”的正确解释是(D)A.增加B.益处C.得益D.更加2、翻译。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

3、猫不捕鼠的原因是:(饱食鱼肉,生活安逸,无需自己捕食了。

)15.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不能物尽其才(用不好人才)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理是: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