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于郊衢(qú),抚节悲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3)翠鸟一开始把巢筑在高处的原因是________;而后来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4.课外阅读。
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鸟类鹗(xiāo(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识:________ 至:________息:________ 感:_______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肩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肩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①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
【注】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乱________②云________③鞭乎________②释之________(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7.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
②柘(zhè)木:柘树。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⑤少女:小女儿。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
①白喙:________②以堙于东海:________(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8.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词语意思。
曰________ 溺________堙________ 故________(2)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曲突①徙xǐ②薪xīn客有过③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④。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mò,同“默”)然不应。
俄而⑤,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注】①曲突:使烟囱弯。
②徙:迁移,移走。
③过:拜访。
④积薪:堆积的柴草。
⑤俄而:不久。
(二)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苹。
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
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根据《汉书·霍光传》改写)(1)读文段(一),结合注释,解释成语“曲突徙薪”的意思。
(2)下列成语与“曲突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亡羊补牢B. 防患未然C. 未雨绸缪(3)请在文段(一)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你家将有发生火灾的隐患。
(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________。
(用文段(一)中的词句回答)(5)读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要忘记感激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
B. 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
C. 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D. 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10.课外阅读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
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
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11.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12.文言文阅读。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曩:从前。
履:鞋。
志:标志。
(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
及午________ 至薄暮________是汝家________ 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13.课外阅读。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在空中撒盐。
C.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
(2)写出文中的比喻句。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有着深刻的意蕴。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1. (1)自谓;遂;弗止;乃;反(2)薛谭学讴;列子·汤问(3)自谓尽之;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4)B2. (1)A(2)有时好几年;原因(3)人身体的美丑本没什么特别的奥妙之处,眼神是传神之笔,是无形之物,比较难描绘,不能不慎重对待;画龙点睛3. (1)A,C(2)等到翠鸟生了小鸟,翠鸟特别爱护小鸟,唯恐它从树上掉下来(3)避免祸患;爱护小翠鸟,怕它掉下来;人们伸手捉住了小翠鸟4. (1)知道;到;休息;感悟(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啄树则灿然火出。
(3)有鸟类鹗(xiāo(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受到壶中的蒸气顶开盖子的启发,发明了蒸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