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燥而恶湿,喜香而恶秽,喜利而恶滞
论五脏之――脾脏
喜燥恶湿是脾的特性之一。
“恶湿”,是指脾恶外湿和内湿而言。
由于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损阳气;脾胃为阴土,乃运化水液之脏,得阳始运,故脾阳虚损,水湿不化,易招致外湿侵袭,湿邪外感,留滞体内,常先困脾,而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
内湿,系统脾运化水谷与水液功能障碍引起的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
脾虚则生湿,内湿易困脾,因而,脾虚湿困常是必见之证。
总之,脾恶湿,一是指脾对湿邪具有特殊的易感性,二是指湿邪易伤脾阳,易阻中焦气机的病理特点。
“喜燥”,一是指脾喜湿去则脾健的生理状态。
无湿则为燥,湿去则为燥。
湿去则脾阳无伤,中焦气机协调,脾运得健,既不为内湿所困,且不易为外湿所犯。
“燥”,非指津伤化燥之“内燥”而言。
二是指脾虚湿困喜温燥之剂。
温以化湿,燥可去湿,湿去则脾健,故以药性喜恶言之,又有脾“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爱暖而喜芳香”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