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抽动症以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为主
抽动症以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为主
心理转移法:临床观察证明,抽动症患者情绪紧张时抽动加重,放松时减轻, 睡眠时消失,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转移其注 意力,体育活动还能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通 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抽动发作时,家长或老师切莫责怪孩子或过多提醒孩子,因为越责怪越强调 他就越感到紧张,不自主动作就越频繁,孩子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家长要 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不要模仿他、取笑 他。
认知支持疗法: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 正确认识抽动症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不是故意捣蛋或调 皮,鼓励孩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
自我监督疗法:指导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抽动的次数、位置以及 与环境的关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并记录相应的情感反应及内心体验。 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一方面可为医师的心理治疗提供必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可使患儿增强对抽动的自我意识,发挥患儿的主观能动性, 主动克服抽动。
习惯颠倒训练法:即利用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例如,对于一个累 及前臂伸肌的患儿,每次当他意识到要发作抽动时训练他收缩相应 的屈肌,这种操作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阻止抽动。
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症状。对于发作频繁、出现全面 性抽动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及学习者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谢谢欣赏
抽动症以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为主
【郑州市第二中医院-儿童发育行为诊疗中心 】
抽动症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危害,那么怎样进行治疗呢?首先,家 长发现孩子有类似抽动症状时,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系 统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所导致的抽动,才能诊断“抽动症”。
பைடு நூலகம்
确诊抽动症后,医师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一般来 说,症状轻者,无需特殊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抽动可随时间逐渐 减轻或自行缓解,少数病例症状迁延,但一般学习及社会适应良好。 如抽动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者,需要进行行为干预和药 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