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测控技术教研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一尺寸误差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容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赛规。

2.根据测量结果,按国家标准GBl957—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作出适用性结沦。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投影立式光学计用于长度测量,其测量方法属于接触测量,一般用相对测量法测量轴的尺寸。

光学计比较仪是一种精密度较高、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仪器,除主要用于轴类零件的精密测量外,还用来检定5等(3、4级)量块。

本仪器采用光学投影读数方法,它操作方便、工作效率较高。

同时本仪器的投影屏采用腊屏新技术,并在其腊屏前设置一块读数放大镜,对提高刻线的成像质量及整个视场获得较匀称的主观亮度有一定的效果。

(一)仪器结构:仪器结构如图1-1所示,投影光学计管是由上端壳体12及下端测量管17二部分组成的,上端壳体12装有隔热片、分线板、反射棱镜、投影物镜、直角棱镜、反射镜、投影屏及放大镜等光学零件,在壳体的右侧上装有调节零位的微动螺钉4,转动微动螺钉4可使分划板得到一个微小的移动而使投影屏上的刻线迅速对准零位。

测量管17插入仪器主体横臂7,其外径为φ28d,在测量管17装有准直物镜,平面反射镜及光学杠杆放大系统的测量杆,测帽9装在测量杆上,测量杆上下移动时,测量杆上端的钢珠顶起平面反射镜,致使平面反射镜座以杠杆板上的另二颗钢珠为摆动轴,而倾斜一个φ角,其平面反射镜与测量杆是由二个抗拉弹簧牵制,对测定量块或量规有一定的压力。

测量杆下端露在测量管17外,以备套上各种带有硬质合金头的测帽。

测量杆的上下升降是借助于测帽提升器9的杠杆作用,立式提升器9上有一个滚花螺钉,可以调节其上升距离,达到方便地使被测工件推入测帽下端,并靠两个抗拉弹簧的拉力使测头与被测工件良好接触。

(二)仪器规格Ⅰ投影光学计管的主要规格:1.投影光学计的总放大率 1650X2.投影物镜的放大率 18.75X3.读数放大镜率 1.1 X4.光学杠杆的放大率 80X5.分划板分划值 0.001mm6.分划板分划围±0.1mm7.测量力 2N±0.2N8.零位调节围 20格9.测量杆的自由升降距离 0.5mm10.投影光学计管外径配合尺寸φ28h 611.测量杆与测帽配合的外径尺寸φ6g 6Ⅱ测量围: 0~180mmⅢ仪器的最大不准确度 0.25 um 仪器的不稳定性 0.1 um1 投影灯2 投影灯固定螺钉3 支柱4 零位微动螺钉5 立柱6 横臂固定螺钉7 横臂8微动偏心手轮9 立式测头提升器10 工作台调整螺钉11 工作台底盘12 壳体13 微动托圈14微动托圈固定螺钉15 光管定位螺钉16 测量管定位螺钉17 测量管18 测帽19 变压器图1-1(三)工作原理投影立式光学计的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由白炽灯泡1发出的光线经过聚光灯2和滤光片6,再通过隔热片7照明分划板8的刻线面,再通过反射镜9后射向准直物镜12。

由于分线板8的刻线面置于准直物镜12的焦平面上,所以成像光束通过准直物镜12后成为一束平行光入射于平面反射镜13上,根据自准直原理,分划板刻线的像被平面反光镜13反射后,再经准直物镜12被反射棱镜9反射成像在投影物镜4的物平面上,然后通过投影物镜4,直角棱镜3和反射镜5成像在投影屏10上,通过读数放大镜11观察投影屏10上的刻线像。

”由于测帽15接触工件后,其测量杆14使平面反光镜倾斜了一个角度φ,在投影屏上就可以看到刻线的像也随着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其关系计算如下(如图1-3):图1-2 图1-3设:测量杆移动的距离为S ,其平面反射镜则以O 为轴线摆动φ角,因此aStg =φ(其中a 为测量杆轴线到平面反射镜13的摆动轴线O 之距离)所以φtg a S ⋅=又设:入射在平面反射镜13上的主光镜为MN1,根据反射定律,当平面反射镜转动了φ角时,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应为2φ角,因此M 点转动M1点,令N1M1==f(即准直物镜焦距)。

因此,fttg =φ2所以φ2tg f t ⋅= 因此,光学杠杆的传动比φφtg a tg f S t K ⋅⋅==2 由于φ角很小,可视作φφφφ==tg tg ,22故得, afK 2=假设投影物镜放大率为V 1,读数放大镜的放大率为V 2。

则投影光学计的总放大率 21212v v afv v k n ⋅⋅=⋅⋅= 令光学计的准直物镜焦距f=200mm, a=5mm, v 1=18.75X, v 2=1.1X故 X n 16501.175.1852002=⨯⨯⨯= 由上式可知,当测量杆移动一个微小的距离——0.001mm,经过1650X 的放大后,就相当于在投影屏上看到的1.65mm 的距离。

四、测量步骤1.核对仪器精度与被测零件精度是否适应。

2.调整投影灯,并缓慢地拨动立式测头提升器,从目镜中能看到标尺影像,使投影屏能获得均匀照明。

3.选择测帽:测平面或圆柱面用球形测帽;测小于10mm的圆柱面用刀口形测帽;测球面用平测帽。

测帽选择的原则是:被测工件与测帽的接触面必须使其最小,接近于点或线接触以减少其测量误差。

当选好测帽后,将其套在光学计管下端的测量杆上,并用其螺钉固紧。

4.选择工作台,其选择原则与测帽的要求相同。

5.组合量块:按被测工件(塞规)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6.用无水酒精将工作台、测量头、量块及被测塞规表面清洗、拭干。

7.调整仪器零位(1)置量块组合好量块后,将量块组置于工作台的中央,并使测量头对准量块组上工作面中央。

(2)粗调整松开横臂固定螺钉,转动升降螺母,使横臂缓慢下降,直到测头与量块轻微接触,并能在目镜视场中看到刻度尺成像为止,然后拧紧横臂固定螺钉。

(3)细调整松开测量管固定螺钉16,转动微动偏心手轮8使刻线零位与指标线相重合,然后固定测量管固定螺钉16。

(4)微调整调节零位微动螺钉4,准确重合对零,并多次拨动立式测头提升器(9),刻线零位应与指示线多次严格重合。

8. 测量塞规:按实验规定的部位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9. 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与测量结果比较,判断被测塞规的合格性。

10. 整理仪器。

五、思考题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属于什么测量方法?专业的分类是“接触式测量”,立式光学计的原理是光学杠杆的放大作用,所以也是一种光学检测测量。

精度一般可以达到0.01毫米以上(理论值)。

2.测量围和刻度尺的示值围有什么不同?如果仪器的测量围只有一档,那么二者是一样的。

如果测量围多于一档,那么刻度尺与相应的量程之间有一个换算关系。

一般在刻度尺上有好几行数字,对应不同的量程。

通常立式光学计是用比较法测量,仪器的测量围是指仪器保证精度的有效测量围。

刻度值示值围就是测量精度的细分,主要精度就是在刻度尺上的分划刻线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实验2-1 用指示表测量平面度误差一、实验目的(1)了解平板测量方法。

(2)掌握平板测量的评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二、测量方法测量平板的平面度误差主要方法有:用标准平板模拟基准平面,用指示表进行测量。

如图所示。

标准平板精度较高.一般为0级或I级。

对中、大型平板常用水平仪或自准直仪进行测量,可按—定的布线方式,测量若干直线上的各点,再经适当的数据处理,统一为对某一测量基准平面的坐标值。

不管用何种方法,测量前都先在被测图1平面上画方格线,并按所画线进行测量。

测量所得数据是对测量基准而言的,为了评定平面度误差,还需进行坐标变换,以便将测得值转换为与评定方法相应的评定基准的坐标值。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是用标准平板作为测量基准,用指示表测量小型平板。

(1) 如图1所示,将被测平板沿纵横方向画好网格、本例中为测量9个点,四周边缘留10mm,然后将被测平板放在基准平台上,按画线交点位置,移动干分表架,记下各点读数并填入表中。

(2) 对测得的各点示值处理数据,求解平面度误差值。

四、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1.按最小条件评定参看图2,当两平行平面包容实际被测表面时,实际被测表面上应至少有三至四点分别与这两个平行平面接触,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此时这两个包容平面之间的区域称为最小包容区域。

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即为符合最小条件的平面度误差值。

(1)三角形准则:有二点与一个包容平面接触,有一点与另一个包容平面接触,使该点的投影能落在上述三点连成的三角形(图2 (a))。

(2)交叉准则:至少各有两点分别与两平行平面接触,且分别由相应两点连成的两条直线在空间呈交叉状态(图2 (b))。

(3)直线准则:有两点与一个包容平面接触,有一点与另一个包容平面接触,且该点的投影能落在上述两点的连线上(图2 (c))。

2.按对角线平面法评定用通过实际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且用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作为评定基准, 以各测点对此评定基准的偏离值中的最大偏离值与最小偏离值之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

测点在对角线平面上方时,偏离值为正值。

测点在对角线平面下方时,偏离值为负值。

3.按三远点平面法评定用实际被测表面上相距最远的三个点建立的平面作为评定基准,以各测点对此评定基准偏离值中的最大偏离值与最小偏离值之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

测点在三远点平面上方时,偏离值为正值,测点在三远点平面下方时,偏离值为负值。

五、示例检验一小平板所测得数据如表2-1所示用旋转法求平面度误差值,按图3依次旋转。

按三点法:平面度误差值为m f μ808=-=,如图3(c)所示。

按对角线法则:平面度误差值为m f μ9)1(8=--=,如图3(d)所示。

按最小区域法则:平面度误差值为m f μ7.6)320(0=---=,如图3(f)所示(符合交叉原则)。

由以上看出:最小条件法评定平面度误差值最小,也最合理。

图 2表 2-1图 3要求:小条件法评定。

六思考题平面度误差平面度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相对其理想平面的变动量,理想平面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比如:1.统一基准法2.对角线法平面度误差评定方法常用的有:三点法、对角线法、最小区域法实验2-2 用偏摆检查仪测量跳动误差一、实验目的1.掌握径向圆跳动、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测量方法。

2.理解圆跳动、全跳动的实际含义。

二、仪器简介偏摆检查仪主要由干分表、悬臂、支柱、底座和顶尖座组成,仪器外观及测量示意如图4所示。

三、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本实验的被测工件是轴类零件如图5所示。

1.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测量时,首先将轴类零件安装在两顶尖间,使被测工件能自由转动且没有轴向窜动。

调整悬臂升降螺母至干分表以一定压力接触零件径向表面后,将零件绕其基准轴线旋转一周,若此时千分表的最大读数和最小读数分别为minmaxa和a时,则该横截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为同法测量n个横截面上的径圆跳动,选取其中最大者即为该零件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