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 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 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 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目前的进展情况
据介绍,课题组下一步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 为课程设计出发点,在今年年底前,针对学生年龄特点, 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建立基于 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 要求结合起来,以此推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
/n1/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
社 会 参 与
文化基础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发布, 开宗明义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 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 键能力。”并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具体细 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英语学科各素养表现(关键点)
语言能力 文化品格
具有语感
获取
语言意识
理解
特定情境
比较
综合运用知识
吸取
听说读看写 形成价值观
理解意义意图 良好品格
赏析表意手段 传播中华文化
表达观点态度 跨文化沟通
思维品质
辨析现象 分类概括 建构新概念 分析推断 正确评判 创意表达 独立思考 创新思维
创设什么情境? 提出及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需要获取什么基本信息?建构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发 展什么样的思维能力? 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 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 如何通过活动设计确保学生在各环节的学习成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发布, 开宗明义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 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 键能力。”并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具体细 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一、核心素养提出自 主的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发 展心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于金明
2017、7、12
目录
一、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二、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 国际情况
自 OECD 1997年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以来,世界 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 型,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教师 专业水平。
英语学科各素养内涵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 辑性、分析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 特点。通过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 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 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 国际情况
欧盟“八大素养” 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 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 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 国际情况
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 2007年更新,提出三大技能领域和若干素养要求。 1)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能力
语篇(依托)
如何整合课程内容?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语言、思维、文化、 策略有机融合的活动,如:信息获取;梳理 整合;内化运用、分析、比较、赏析、评价; 迁移创新等。
语言(知识) 文化(内涵) 技能(途径) 策略(方法)
形成语言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 塑造文化品格
学习能力
实现对主题和语篇 理解的提升和优化,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创新迁移
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2)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
和科技素养。
3)生活与职业技能: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社
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 国际情况
澳大利亚学生核心素养
(1)读写 (3)信息和通用技术 (5)个人和社会能力 (7)跨文化理解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结语
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 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 推动深度学习。 优化教学设计: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语言、 思维、文化有机融合,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 引导分析评价、致力迁移创新。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 国际情况
芬兰“7种综合能力” 成长为人,文化认同与国际化,信息素养与交际,参与 行使公民与企业家的权利,对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将 来的责任感,安全与交通,技术与个体。根据这七个主题再 逐步分解到各个学科中去。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 国际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素养的要素选取都反映了社会 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思维与创造 力、问题解决、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交流、团队 合作、社会参与(责任)、自我规划等素养。表述虽不 尽相同,但都指向一些共同素养,以适应21世纪的挑战。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任务2:研究制订学业质量标准
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根据核心素 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 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 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任务3: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 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 养人”的问题。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 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 学有关标准。目前修订中的突破:
核心素养为纲,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体现课程的基础性、 时代性、选择性;以问题为导向,以适应未来为起点;将学业质量 标准嵌入课标,与高考密切衔接;每个模块都由内容标准、教学提 示、学业要求组成,有典型案例插入。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兴意精意视 趣志神识野
情感态度
英语课程总目标
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语言 学习 思维 文化 能力 能力 品质 品格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情感态度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图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英语学科各素养关系
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 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 思维品质是心智特点; 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英语学科各素养内涵
语言能力
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 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具体包括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语言知 识、整合性运用、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 进行人际交流。
学习能力
保持兴趣 明确目标 获得资源 规划学习 调试策略 拓宽渠道 监控反思 调整评价 提高效率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呼吁变革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学设计时,要融育人目标 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因此,现有的学习内容和 学习方式需要改变。
学习内容: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 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如何改变教学方式?
(1)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 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 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 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 (4)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兴意精意视 趣志神识野
情感态度
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语言 学习 思维 文化 能力 能力 品质 品格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英 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课 程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兴意精意视 趣志神识野
学习方式: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 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如何整合课程内容?
分割的内容
整合的内容
语音

词汇

语法
功能

话题

策略
文化
价 值 观
主题
语篇
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
语言技能
学习策略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已知 提出问题
主思维 (6)道德行为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 国际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