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思考题(三)1.什么是定向育种,如何在生产中应用?定向育种是指在某一特定条件下,长期培养某一微生物菌群,通过不断转接传代以积累其自发突变,并最终获得优良菌株的过程。
2.什么是诱变育种,结合微生物试验课的内容,物理诱变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3. 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方法处理微生物,使之发生突变,并运用合理的筛选程序和方法,把适合人类需要的优良菌株选育出来的过程。
4. 物理诱变的原理:通过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快中子,激光和热的处理,使突变加速产生。
5.注意事项:1.选择起始菌株时注意选取具有有利性状的菌株,以及对诱变剂的敏感性2.敏感期和合适对象的选择3.诱变剂要选取有效诱变剂,通常两种交替使用,诱变剂多致癌,使用小心4.诱变剂使用量要注意,高剂量可能负突变率高,偏低的剂量中正突变率高3.诱变育种的原则和营养型缺陷的筛选?原则:出发菌株的挑选;敏感期和合适对象的选择;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剂量的选择;初筛;复筛。
营养缺陷型:指某一菌株在诱变后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的能力,主要是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的能力,使其在基本培养基中不能正常生长,而必须在此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体。
筛选方法:中间培养,淘汰野生型,营养缺陷型检出(点种法,夹层检出法,限量补充培养基检出法,影印法),营养缺陷型鉴定(缺陷营养类别的确定,缺陷营养因子的确定)。
4.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中的酶学及简要操作过程?基因工程:指用人工合的方法,通过体外基因重组和载体的作用,使新构建的遗传物质组合进入新个体,并在新个体中得以稳定地遗传和表达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的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外切酶,反转录酶和连接酶。
操作过程:获目的基因;体外重组;载体传递;选择或筛选。
(250页)5.什么是合成生物学,什么是菌种退化和复壮及菌种保藏的原来喝方法?合成生物学:通过设计和构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工生物系统,以解决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
包括:一,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零件,组件和系统;二,对现有的,天然存在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以供人类利用。
退化:指群体中退化细胞在数量上占一定数值后,表现出菌种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
复壮:因为在退化的菌种中仍有一些保持原有菌种特性的细胞,故有可能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使这些细胞生长、繁殖,以更新退化的菌株,称之为菌种的复壮。
原理:人为地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这些人工环境主要从低温、干燥、缺氧三方面设计。
常用方法:斜面保藏法,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载体保藏法,悬液保藏法,寄主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保藏法6.谈谈淡水生境,海水生境的微生物?(265)淡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多靠近陆地,因此,淡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空气、污水或死亡腐败的动植物尸体等。
海水由于有机质的含量低,盐分较高,大部分海水温度较低,而且在深海处有很高的静水压等影响,使能在其中发展的微生物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海水内仍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存在,如嗜盐菌等。
化能自养菌多为硝化细菌微生物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一般规律为:表层主要是好氧性异养菌,低层水体中,主要是厌氧腐生及硫酸还原菌,两层之间紫硫菌较多。
在0~10米深的海水中,菌数较少,藻类和原生动物占较大比例,10~50米的海水中,菌数逐渐增加,50米以下,菌数逐渐减少,200米以下,菌数更少,在海底沉积物上,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7.谈谈人体和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8. 人体:集体在健康情况下与外界隔绝的组织和体液是不含菌的。
在正常情况下生活健康个体各部分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且对机体是有益而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9. 工农业:主要有曲霉属,青霉属和链孢霉属8什么是竞争,互生,共生、拮抗?竞争:竞争关系是生活在一起的两种微生物,为了生长争夺有限的同一营养或其他共同需要的养料,其中最能适应特殊环境的那些种类将占优势。
互生:是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相互关系。
一旦彼此分离两者就不能很好地生活。
地衣是微生物间共生的典型例子,它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拮抗:指一种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现象。
9.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固氮作用,同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异化硝酸盐还原与反硝化作用10.微生物对污染物是如何降解与转化的?1.农药(细菌、放线菌、真菌)主要通过:脱卤作用、脱烃作用、对酚、胺、脂的水解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以及环裂解、缩合等方式把化学农药的分子结构改变2.烃类化合物主要途径: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近末端氧化3.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一些有机化合物如:表面活性剂、多氯联苯、氰等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转化自然界存在多种重金属,例如,汞、砷、铅、镉、铬等,这些重金属并非生物生活所必需,但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生物产生抑制和致死作用。
微生物虽不能降解重金属,但能通过改变其存在状态,从而改变其毒性。
11.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如何发挥作用?(一)好氧生物处理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吸附环境中的有机物,并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合成细胞物质。
微生物在污水净化过程,以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等形式存在。
1.活性污泥法又称曝气法。
是利用含有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通气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生物方法。
该法已成为处理有机废水的最主要的方法。
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以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生物处理法。
(二)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性微生物(包括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的方法。
又称厌氧消化或厌氧发酵法。
因为发酵产物产生甲烷,又称甲烷发酵。
此法既能消除环境污染,又能开发生物能源,所以备受人们重视。
污水厌氧发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涉及多种交替作用的菌群,各要求不同的基质和条件,形成复杂的生态体系。
12.什么是大肠菌群数,谈谈粪便中的肠道致病菌对水体污染?大肠菌群数是水体受过粪便污染的指标。
大肠菌群数量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大肠菌群数",亦称"大肠菌群指数",即1L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数量。
其二是"大肠菌群值",指水样中可检出一个大肠菌群数的最小水样体积(mL)。
粪便中肠道致病菌对水体的污染是引起霍乱、伤寒等流行病的主要原因。
检测水体大肠杆菌群的方法有MPN法和滤膜法。
13.什么是生物修复?什么是发酵,发酵的基本过程。
生物修复也称生物整治、生物恢复、生态修复或生态恢复,指利用处理系统中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或使得无害化的过程。
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并以不完全氧化的中间代谢产物为电子受体的产能代谢过程。
发酵的基本过程为:①菌种培养与扩大②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③发酵过程控制(pH和氧的控制)④下游加工过程14.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细菌如何产生耐药性?抗生素: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产生的在低浓度抵抗它种微生物生长、寄生虫和肿瘤细胞的生长的物质。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②破坏细胞膜的功能③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天然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抵御其他微生物,保护自身安全的化学物质。
人类将细菌产生的这种物质制成抗菌药物用于杀灭感染的微生物,微生物接触到抗菌药,也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产生灭活酶;2.改变靶部位;3.增加代谢拮抗物;4.改变通透性;5.加强主动外排系统;15.什么是传染,什么是免疫,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包括哪些?传染【infection】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免疫【immune】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一种保护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情况下可能对机体有损害。
病原微生物的毒力或致病力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抗吞噬性作用;2.病原体微生物胞外酶的致病作用(透明质酸酶、胶原酶、链激酶、血浆凝固酶、溶血素和凝血素、神经氨酸酶、磷脂酶和卵磷脂酶);3.毒素的致病作用(外毒素和内毒素)16.免疫作用有哪些功能?免疫作用有三大功能:1.免疫保护作用:正常情况下,机体能排除和消灭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称为抗传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则对机体有害,为超敏反应2.免疫自身稳定:排除自身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破损的细胞,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若此功能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3.免疫监视作用:处理一些物理、化学、病毒以及遗传等因素作用下出现突变的细胞,若此功能不足或出现异常,就会导致突变细胞的增值蔓延而形成恶性肿瘤17.有哪些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如何发挥作用。
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法氏囊或类囊器官)和周边免疫器官(脾和淋巴结)。
免疫细胞分为干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毒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K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还有其他免疫细胞(肥大细菌、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如何作用可以阅读书本327—331.18.激活补体的两条途径是怎么样的?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复杂的连锁反应过程,在人体天然防御机能中,普遍认为有两条激活途径。
一是免疫复合物与C1q结合所启动的经典途径,又称C1激活途径。
另一条则是由脂多糖(LPS)等物质直接激活C3而启动的替代途径,又称旁路激活途径。
19.什么是补体,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人和动物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组与免疫相关的并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因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的能力,称为补体。
一般情况下,补体在体液中以无活性的酶原状态存在,当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为抗原抗体复合物时,抗体构象发生变化,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从而激活补体。
激活后的补体攻击侵入细胞,导致细胞(细菌)溶解。
生物学作用:1.溶解和杀伤细胞;2.中和病毒作用;3.趋化作用;4.免疫黏附作用;5.过敏毒素作用;6.补体与凝血。
20.什么是抗原、抗体,抗体IgG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抗原【antigen,Ag】又称免疫原,是一类能被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所识别,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
因此抗原物质有两种能力:一种是抗原性或免疫原性;另一种是反应原性。
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具有反应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