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第四章 客流特性分析

04第四章 客流特性分析


阴影部分:实际载客量
长:走行距离 宽:运营间隔 高:列车能力
空白部分:浪费
线路上运行的一列车的轨迹可以表示为水平面上由若干不同 斜率的线段组成的斜线,车辆的容量和载客量可在垂直坐标上表示。 考虑到一个发车间隔内到达的乘客均乘坐该列车,则公交服务可以 想象为一系列的斜砖,每块砖代表了一列车。 24 LOGO
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采用不同的发车间隔——例如在高峰时段缩小发 车间隔(提高发车频率); 采用不同容量的列车——例如高峰时段增加列车 编组辆数; 采用小交路运营——例如只在客流量较大的部分 区段运营(相当于为突出的高峰提供单独的盒子 来装)。
27 LOGO 27/68
4. 服务设计原理 能力调节措施
对于从CBD引出的线路上客流渐行渐 小的情况,将一条主线分为两条或多 条支线也是一种平衡能力和需求的方 法。
28
LOGO 28/68
4. 服务设计原理 能力调节措施
这与上面的第3种方式比较类似,相当 于增加了从线路的汇合点开始某个小 交路。
29
LOGO 29/68
4. 服务设计原理 能力调节措施
的比例也比其他时段大。
17
LOGO 17/68
3. 客流的时间特性分析
公交出行量往往随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一周中
的工作日和周末以及一日中的不同时段而变化。
18
LOGO 18/68
3. 客流的时间特性分析
随季节不同的客流不同
19
LOGO 19/68
3. 客流的时间特性分析
一周内的客流变化
20
1 pt
p l
i 1 i
n
i
这里Pi和li分别是第i个站间区间的客流量和站间 距, Pt是在同一时期沿线上车乘客总数。
32 LOGO 32/68
5. 客流的运营特性
平均客流密度 Pav,为客流周转总量与线路
长度L的比值
Pav
p l
i 1 i
n
i
L
33
LOGO 33/68
5. 客流的运营特性
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当它被定义为希望使用某公交系统的
服务并支付相应费用的乘客数量时,
出行需求等于该公交系统中的实际客 流量。
4
LOGO 4/68
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当它被定义为在一定条件——服务非常好
且费用(票价)较低或中等——下的乘客
数量时,考虑到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相对
于服务水平和费用是有一定弹性的,称为
第四章 客流特性分析与服务设计
主要内容
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2. 空间特性分析
3. 时间特性分析
4. 服务设计原理
5. 客流的运营特性
2
LOGO 2/68
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的公交出行,或者说对公交服务
的使用,常常也被称为公交出行需求
(Transit demand)。
3
LOGO 3/68
2. 客流的空间特性分析
但是,低使用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服务水
平极差、或者这种交通方式没有提供与它
价格相符的服务,例如价格高、行驶缓慢、
服务不可靠等,这种现象不能忽视。
15
LOGO 15/68
16
LOGO 16/68
3. 客流的时间特性分析
出行的时间变化由出行方式的不同和不同出
行方式服务水平的不同引起。 在高峰时期,出行的总人数较多,公交出行 的相对优势也较明显,因此此时选择公交出 行的乘客数量较多,在模式分担中公共交通
求量总是聚集在向着CBD的径向方向上。 城市副中心(或主要的活动中心)或郊区的 中心也经常是大交通量的生成者。
13
LOGO 13/68
2. 客流的空间特性分析
实际的公交运量可能低于潜在的公交出
行需求。
如果在某城市区域或线路上公交出行很
少,那么有时会认为它没有太多的公交
出行需求。
14
LOGO 14/68
LOGO 20/68
一 日 内 的 客 流 波 动 和 运 营 车 辆 波 动
21 LOGO 21/68
4. 服务设计原理
旅客出行分布 运营列车的运载情况 服务设计目标 能力调节措施
22
LOGO 22/68
一天当中,沿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从郊区的终端到达 商业中心区域(CBD) (假设在某个特定的服务水平下) 的出行人数,可以用一个三维图表表示,距离和时间代表 水平面,垂直于水平面的坐标代表乘客人数。 23 LOGO 23/68
客流不均衡系数ηf ,表示线路客流量达到高峰
的程度,为最大断面客流(在 MLS 点上)在全线的
密度与平均客流密度的比值
Pmax L Pmax f n Pav pi li
i 1
34
LOGO 34/68
5. 客流的运营特性
f 的最小值为 1 ,表示沿线客流量固
定,例如那种只在两点间运营的车(一
7
LOGO 7/68
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来讲,一条公交线路(或线网)的客流量依赖于 所在城市(或区域)的出行总量以及公共交通与其他 竞争交通方式如私家车、出租车、自行车等相比所提 供的服务水平和出行费用的差异。后者具体表现在:
出行需求的集中程度 出行距离的分布

8
LOGO 8/68
30
LOGO 30/68
5. 客流的运营特性
平均运距 客流密度 客流不均衡系数
31
LOGO 31/68
5. 客流的运营特性
平均运距 lav ,或乘客平均出行距离,为所有
乘客的总出行距离(周转量)与乘客人数(在同一
时期内,例如小时或天)的比值
lav
p l
i 1 i
n
i
bi
i 1
n
24/68
4. 服务设计原理 服务设计目标
满足乘客出行 提高运营效率
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接近
25
LOGO 25/68
4. 服务设计原理
能力调节措施
为了满足这变化的需求并充分利用运输
能力,所提供的服务必须在满足需求的
前提下与需求尽量接近。
26
LOGO 26/68
4. 服务设计原理 能力调节措施
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出行需求的集中程度:


道路资源的有限性和公共交通的高载客量,决定 了在一个规划合理、换乘便捷的交通系统中,即 使私家车保有量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公共交通 也是人们在城市中心区域和繁忙干线上出行时的 优先选择。 而在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低的郊区,私家车出 行则会更方便些,尽管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合理的 组达快车)。
f 越高,意味着客流的均衡性越差,
意味着越需要根据客流量对所提供的运
能进行调整。
2015/8/10
35
LOGO 35/68
9
LOGO 9/68
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出行距离的分布:

不同距离的公交出行分布 不同距离的出行模式分布
10
LOGO 10/68
11
LOGO 11/68
12
LOGO 12/68
2. 客流的空间特性分析
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是城市形态及土地利用
的分布函数。
在具有明确CBD范围的城市,最大的交通需
潜在公交出行需求(Potential transit
demand)。
5 LOGO 5/68
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潜在公交出行需求至少等于实际公交 系统的客流量,但经常大于这一数值, 两者之差是由于服务水平和费用等因 素而未能实现的出行需求。
6
LOGO 6/68
1.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在交通规划中使用的往往是具有整体意 义的潜在公交出行需求,而在描述城市 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中的出行需求概念时 往往仅指实际发生的客流量,或者更精 确些,指的是每小时运送的乘客数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