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中德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在饮食文化方面
课程论文
课程:“跨文化交际(德国)”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1.绪论
2.德国饮食文化特点
3.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4.中德饮食文化矛盾问题的焦点及应对
5.总结
1.绪论
一个国家饮食文化与该国文化、政治、社会、历史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其饮食文化与中国又有着巨大的差异。
同样位于欧洲,德国菜也不似法国菜如此华丽,亦没有英国菜这般精致。
但是,却以简约且实惠著称。
中德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的差异会给两国人民的交际带来许多问题。
本文从分析中德两国饮食文化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试着从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方面来分析其原因,以期对两国人民日益密切的交际起到积极地作用。
中国和德国都是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随着传播通讯技术的改进,交通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两国的合作越来越频繁。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两国人民在交往过程中不能够互相理解,导致交际不能顺利进行。
其中,饮食文化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2.德国饮食文化特点
1)食材选择:德国人的食材选择,类似与欧洲大数国家,并继承了其畜牧业和
渔业发达的优势。
由于宗教与文化背景的不同,食材比较的单一。
2)烹饪方式:烹饪过程非常规范化,要求添料的分量精准到克,烹饪时间精准
到秒。
邢来顺教室在他的《德国文化解读》一书中就曾经描述过德国处方的情形:厨房里摆着量杯、温度计、闹钟、天平等器具,就像进入了实验室一样。
3)饮食习惯:德国实行分餐制,指大家在同一张餐桌吃饭,饭菜按人数分成若
干小份,每人只吃一份。
德国人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闻名,但没有劝酒的习惯。
而且德国人喜欢喝啤酒,喜欢随意的喝。
如下图:
啤酒 1
4)餐桌礼仪餐桌礼仪:在德国,餐桌上的表现就直接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与修
养。
德国人吃饭是讲究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吃东西时刀叉如何摆放、如何将食物和汤放入嘴中、如何切割食物,如何碰杯都十分重要。
3.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1)食材选择:中国饮食选材之丰富,用料之考究。
正所谓“山中走兽云中燕,
陆地牛羊海底鲜,燕窝猴头鲨鱼翅,熊掌干贝鹿尾尖”。
其实中国饮食有一条主线贯穿而成,主线是以米、面所组成的主食,而副线则菜、肉、禽、蛋一类的副食品。
2)烹饪方式: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会因各大菜系的不同风味与特点而有所不
同。
中国的烹饪不讲求克与秒的规范化,而存在随意性。
中国菜系 1
3)饮食习惯:中国人采用聚餐制,即围桌聚餐。
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了一种极
大的情趣,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机体的热量补充,更重要的是通过聚餐来满足人民丰富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4)餐桌礼仪: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一般都离不开主、客双方的。
携礼前
往,守时受约,听从主人的安排入席。
4.中德饮食文化的矛盾问题的焦点及应对
A.矛盾的焦点:中德两国的烹饪方式和饮食习惯的不同造成中德人民和企业在
交往过程中不能够互相理解,导致交际不能顺利进行。
B.应对:首先,我们在宴请德国宾客时,要知道对方的生长环境,对其风俗习
惯、宗教信仰(如德国人不吃动物血液,不吃不洁之物,不吃无鳞的鱼类。
)、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
其次,中德两国的烹饪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中德两国人民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习惯顺应自然,重视经验。
西方的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
所以,我们要站在德国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们对饮食的认知。
最后,在餐桌礼仪文化方面,如果宴请德国人,吃饭要讲究并且避免夹菜给德国人,德国人尤其不喜欢劝别人吃或是夹菜给别人,,这一点是和中国人最大的区别。
我相信在相互认识、理解的过程中,中德两国的饮食文化会工程促进。
5.总结
经过此次调查,我发现中德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确实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而这
种不同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其中两国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等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在我们对德国的饮食文化了解并深入时,就不会发生类似企业的领导在德国客人拒绝了以后还继续劝说他们停下工作区吃饭。
德国客人也会意识到这是中国人在表达好客的心情,而不会感到不适应,会自觉得作出相应的解释和调整。
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上了德国化的饮食,而且德国人开始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这样的饮食文化交流,便可以使两国互相沟通、互相传授、互补共赢、共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