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冶铁技术 官营、民 营、家庭 手工业形 成
学术下移; 管仲 孔 《诗经》 改革 子、 老 初税 子 亩 商鞅 百家争鸣; 李悝 诸 首倡 子 楚辞; 吴起 重农 百 抑商 司南 商鞅 家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造成了井田制的瓦解 和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推动了思想的 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各家学说为以后中央 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记 · 货殖列传》排列了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 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
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角度4】 诸子百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借鉴意义
王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祖国统一和民主 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
直属于国’。”秦朝这一制度( A.强化了血缘等级秩序 C.促使了分封制的崩溃 ) B.维护了国家统一 D.由秦始皇所开创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汉 武 帝、 董 仲 舒
返回导航
【角度1】 宗法制对中国后世的深远影响 宗法制对中国后来的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 远影响,具体表现在: (1)封建政治方面:①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 则。②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③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 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方面:①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和家族家谱的修 订及宗祠家庙的建立。②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 亲情的传统观念和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3)思想观念方面:①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 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②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 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③ 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造就了一批批 忠孝之士。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2016年高考· 历史学科 二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史部分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 明清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政治 经济 文化 公天下 ①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原始农业 禅让制 ②“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③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 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⑤距今四五千年已养蚕并有丝织品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期:前475年~前221年(封建制度确立阶段)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
3、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分裂、民族融合) 4、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繁荣阶段) 5、宋元时期:907~1368年(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经济重心南移)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 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的正房,都要给长辈和 地位尊贵之人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 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此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
哪一政治制度(
A.宗法制 C.礼乐制
)
B.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春秋战国大变革(前770年~前221年)
政治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文化
改革
人 物
春 秋
战 国
宗法分封制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得到 瓦解; 承认;铁器牛 诸侯争霸 耕、小农经济 出现 各诸侯国 铁犁牛耕 竞相变法, 推广;封 封建制度 建土地私 开始形成 有制确立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角度3】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 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推动 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 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
(1)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2) 庄子的天命观对我们今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借
鉴意义。
(3) 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韩非主 张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对今天“与时 俱进”的借鉴意义。 (4) 韩非重视法治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依法治国”的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夏商周奴隶制文明(前21世纪~前770年)
政治 夏 商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文化
改 人 革 物
王位世袭制
土地国有 冶铜技术
青铜文 商人、 明;
贝币 商代甲 骨文 周 公
宗法制 (侧重权力继承) 井田制 西 分封制 工商食官制度 周 (侧重权力分配) 礼乐制度 世卿世禄制度
济。这说明生产工具的革新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春秋战
国时期农耕技术的革新而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对当今 中国“三农”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即推动农业技术革新,大 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中国未来“三农”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角度2】 秦朝制度创新的史鉴功能 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 新,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古代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此为 切入点,高考可从文明史观或社会史观角度考查秦朝制度创新
的意义。此外秦朝的制度创新对于打破贵族分封,促进大一统
借鉴意义。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2014年 7月 4日求实网《中国梦-民主路》:“商
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我(伏尔泰)则在那里发现了精 神世界。”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以下言论不能 恰当反映伏尔泰中心立场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6、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秦汉文明(前221-220年)
政治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文化
改 革
人 物
秦 始 皇
秦始皇建立封 焚书坑儒、 建专制主义中 秦 央集权制(皇帝 统一文字(秦 篆)、度量衡 制、三公九卿、 郡县制) 郡国并行、七 儒学成为正统思 国之乱、武帝 精耕细作 煤 重农 想; 强化集权(设 技术(犁 青瓷 抑商 丝绸 汉赋;汉隶 汉 中朝/推恩令/ 壁/耦犁/ 地方设刺史) 耧车)日 杜诗 之路 造纸术、 益成熟 水排 察举制 医学、地动仪等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时空定位图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阶段特征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政治上,国家产生 和完善,以宗法制为核心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国家政权带有 浓厚的宗族色彩;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和集体耕作;文化上是青铜文 化的繁荣时期,文字逐渐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政 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纷纷变法;经济 上,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 地所有制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私学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 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 到巩固;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 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 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科技 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