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文 化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先秦之夏商西周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 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 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 的地区称为“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古代“国家”这一概念来源于哪一视角? 地域 (2)从这一视角来看,西周的“天下”和秦朝的“国家” 各有什么特点? 西周: 松散联盟,血缘政治 秦朝: 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有效控制
材料二 汉阳诸姬如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 (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 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 …… 西周初期这样把旁系姬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分封到比较落后的地 方,深入到原来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无疑的,会扩大中原先进文 化的影响,对此后这些地区的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杨宽《西周史》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 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 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和分 封的对象。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周的宗法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 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为西周分封制和选官制度提供了条件,是西周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的前提;是中华古典政治文明长足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社会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西周王国利用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展 而来的血缘宗族关系——宗法制度,作为奴隶主贵族阶级统 治的工具。” “宗法制度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继承法,也是继统法。 实行这种继承法,必须首先严格区别嫡庶关系。” “由于西周奴隶制国家体制是与宗法制关系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所以各奴隶主贵族十分重视‘宗子’ 的特殊地位,十 分注意树立牢固的‘尊祖’观念。……西周时期,从政治上 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就成了 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信条。”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三卷 3、结合材料三分析,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及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 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3)从国家起源的角度,比较夏商周与古希腊的不同?
西周: 松散联盟,血缘政治,等级森严 希腊: 城邦体制,民主政治,打破血缘
1观察下图举例说明夏、商和西周对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 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贡献(1)推行井田制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2) 青铜制造水平高超,我国进入青铜时代。(3)实行 宗法制和分封制,奠定了我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基础。 (4)发明甲骨文,是我国文字成熟的标志,有利于 中华文明的传承。夏商西周创造了高度繁荣的奴隶制 文明。 • 特点:是奴隶制政治文明,以维护王权为核心,推行 宗法制和分封制。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商 (铜鼎和甲骨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 结构,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宗法制。最高执 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 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文明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先秦

原始社会

前21世纪

前770年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夏商西周来自前221年先秦时期,起于远古人类产生时期, 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期间经历了 原始时代、夏商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 国时期。
要点梳理
考纲
政 治 经 济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商鞅变法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 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3.中国古代的商业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 3.中国古代的文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有什么历史 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社 会经济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 华民族主体——华夏族的形成,为成熟地缘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 础…… 以后危及了周王室的统一和国家的安定,造成了周王室权力的 衰落。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上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在 政治上宗法制与西周的分封制密不可分
材料四 周代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也使 王权较商代有所强化,这是周人统治上的一大成功,也是中 华古典文明在政治制度上长足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此以 后,周代的分封制具备了推行的理论依据,世卿世禄选官任 职制度也有了实施的组织条件,从而为周代社会政治新格局 的出现提供了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宗法制本身也有其无法 克服的弊端,当社会生产资料分割完毕后,它就无法应付不 断滋生的新贵。同时,“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做法,也是与 政治机制不断更新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杨宁一《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五 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族田义庄由 宋代范仲淹首创,其形式包括义田——其田租主要赡养族人, 或兼用于奖励节义;祭田——其田租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或 兼用于赡济族众;学田——其田租专供族人读书及应试等费。 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法制下原始的社 会保障功能的体现。当然这种保障制度由于宗族中官僚士绅 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 有限性。 由此可见,宗族宗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稳定和维护 封建统治的作用。 ——汪少琴《转型时期中国宗族宗法制的功能分析》 5、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宗法制。
对应知识点
分封制;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 特点和作用
铁犁牛耕;井田制;封建土地所 有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手工业形态;冶金业;陶瓷业。 西周工商食官制度;春秋战国的 商业。 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流派和意 义;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 甲骨文、金文和篆文。 《诗经》;屈原和《楚辞》。
农耕 文明 纵向 工业 文明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必修二:人类社会经 济和生活领域的文明 必修一:人类社会政治 领域进程中的文明 从传统农业到工 业化,从自然经 济到市场化
文 明 观
横向
物质 文明
政治 文明 精神 文明
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化,从人 治到法制化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