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定义
電子商務應用三領域
企業間電子商務
供應商(鏈)管理:經由電子商務培養出來的信用, 企業得以減少供應商的數目、縮短訂單處理的時間與 成本、減少與供應商管理工作有關的員工人數。
庫存管理:隨著企業連線數的增加,原料物或零組件 進庫的情形可經由及時性的更新登錄而提高庫存記錄 的準確性。同時由於資訊流通更新快速,存貨水準可 降低、存貨周轉可以加快,停工待料或庫存短缺的問 題亦可得到抒解。
4.購物推車:線上商店中的一個網頁,可以隨時顯示 購物者準備要 購買的項目。在下訂單之前,購物者仍 可以除去推車上的項目。如此,系統自動產生訂購清 單,消費者不用另行紀錄採購商品的 型號及數量,既 方便方可減少錯誤的發生。
5.網路下單:將訂單透過網路直接輸入店家的訂單資料庫系統, 可免除傳真郵遞的費用,不僅正確快速,亦較為方便。
而Intranet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普及全球,其主要原因是 拜網際網路風行的客觀環境所賜,再加上許多企業組 織內部長久以來以紙張為主的資訊傳遞方式的不便、 專屬性的資訊系統的昂貴負擔,所以各企業極需要一 種較有效率、成本低廉的內部資訊溝通方式。
Intranet的優點包括
1. 採用Intranet可以降低企業成本的優點,基本Intranet的建造、 管理與維護費用比其它專屬性系統低廉許多。已有公司開始使 用Intranet來為公司節省成本了。
付款管理:企業交易夥伴之間利用電子轉帳系統, 已經為每一家參與企業減少作業失誤並降低交易成 本,產生可觀的『企業間的效率』〈Interorganizational Efficiency〉,然後透過價格或服務的改 善,使消費者亦享受企業生業內部的電子商務活動〈Intra-organizational Electronic Commerce〉是起於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經濟環境中,企 業成功的關鍵是企業內部各單位,甚至每一個體之間 的充分整合,才能發揮企業系統最大的綜合效率。自 從網際網路成為電子商務的主要發展及應用舞台之後, 將網際網路的觀念與相關技術應用於企業內部活動的 整合,將成為企業在資訊科技與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體 質相關投資中最主要的項目。簡單而言,企業內部網 路的應用有以下四方面:
更多的多媒體功能
從個體經濟的角度看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一方面以需 求策動供幾,而另一方面供給也不斷在刺激著需求。 兩股市場的力量互為因果,造成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 龐大力量,使市場規模急速上升,整個系統的複雜程 度快速提高,多媒體與資訊網的相結合便是其中一例。 這方面目前發展方向有三:虛擬實境模式語言 (Vartual Realisy Modeing Language:VRML)、即時性音 響效果與網路電話的發展。
-所謂的『一般性企業服務基礎建設』指 如線上付款系統,資訊安全防護系統以 及類似企業名錄的電子目錄服務系統
WWW的商業性應用所需要加強的功能尚 包括:WWW與資料庫管理軟體的整合、 動態下載迷你應用軟體的發展、處理細 緻結構文件的能力,以及更高明的多媒 體功能等幾方面。
網路下載迷你應用軟體
運銷管理(Distribution Management):電子應用使 運貨文件的傳送。例如提單、定貨單、出貨通知單等 單據更快、更準確,而且因傳送的資料量較大,造成 資源更有效分配。
通路管理(Channel Management):當作業情況有 所變動時,電子化系統能將相關資訊很快地傳給交 易夥伴。以往必須利用繁複的話通知溝通有關技術、 產品及價格的各種訊息,電子商務中的電子佈告欄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s〉可以很輕易地將大量的 訊息通告分佈世界各地的廠商,一舉節省數以千計 的工時,亦加強對市場的掌握,提昇顧客服務水準。
第五階段:在1990年代出現在網際網路上的全球
資訊網 ( World Wide Web )是一個重要關鍵性的突破, 因其在應用程式和使用上的便利性有一大進展,而成 了電子商務的轉類點。全球資訊網讓電子商務成為比 較低成本的從事比較有經濟規模的商業之方式,也造 了更多種類的商業機會。它讓小公司可以以比較接境 的技術立足點來與跨國企業競爭
使用如通行碼和詢問深入的問題之類的方式。 2.電子型錄:可根據時間及消費對象的差異而顯示不
同的產品與價格資訊,提供瀏覽、報價、促銷及折扣 功能。 3.搜尋功能:一般的搜尋功能以查詢 (Query)為主要機 制,較為先進的系統則另提供交談式 (Dialog)採購輔 助工具,以滿足各類型消費者的採購方式。
電子商務的特質
1. 快速與互動 -日本通產省大力推動光速電子商務
(Commerce at Light Speed:CALS),希望利用資訊網 路大幅加速設計、生產及交易活動,以提昇日本產 業的競爭力。
-美國Liz Claiborne服飾公司為例,該公司統計顯示,以採用資 訊網路之供應商,在交貨時效上較未採用者快14天,對流行變 化快速的服飾業而言,晚14天交貨就可能失去市場商機,因此, 該公司鼓勵其供應商上網,從網尚可迅速取得Liz Claiborne採 購清單及產品規格與圖說,在電腦螢光幕上雙方之服裝設計師 可以交換設計式樣的意見,通常在2小時之內成交。
1. 工作團隊的溝通 Workgroup communications
2. 這類應用讓管理人員利用電子郵件,視訊會議及 電子佈告欄等系統,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各種垂 直與水平的溝通線路可以產生較具解決問題能力的 員工。
2. 電子出版 Electronic Publishing
企業傳達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產品規格及會議紀錄 等。充分運用線上出版經常可以在短期間內便獲得 許多衡量得出來的效益,包括:節省文件印製與分 發成本,加速重要資訊的流通,並減少資訊陳舊過 期失效誤導的情形。
6.電子付款功能:提供適當的安全保密機制,消費者可在線上直 接付款。
訂單追蹤查詢:線上追蹤訂單處理狀態,並可查詢過去交易紀錄。。
整合的樂趣。
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t
Intranet其實就是把Internet的網路型態(「網路通訊 標準TCP/IP」),運用於公司或企業體內的網路資訊 作業,以達到對內、對外資訊共享的目的。和Internet 相同的,Intranet亦保有Internet的幾重要特性,其中 之一則是其友善的使用者介面。
電子商務的基本技術與環境架構
抽象的電子商務技術架構
企業服務基礎建設 公共政策、法令規 章與私密問題
訊息與資訊分配基 安全管制 礎建設
多媒體內容與網路 文件格式 出版基礎建設
網路基礎建設
網路通訊協定
將電子商務中所包涵的文字、數字、圖 形、影像動畫及聲音傳輸到使用點的則 是HTTP、EDI、E-mail等技術。這些系統 扮演的是媒介的功能,所傳輸的內容可 以是較不講究結構性的訊息〈如E-mail、 傳真等〉。這些針對不同類別資訊提供 結構與傳輸功能的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統 稱為『訊息與資訊分配基礎建設』
企業與顧客互動的電子商務應 用
就企業與顧客互動的性質而言,電子商務並不是傳統 商業的延伸,而是一個嶄新的市場,與傳統市場大不 相同的市場。企業利用電子出版將產品/服務資訊不斷 通知顧客,顧客透過網路提供的安全付款系統購買商 品。如果是資訊產品〈例如軟體或雜誌〉,更可以讓 產品直接由網路上下載到自己的電腦(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ASP)。此外,顧客可以提供意見,讓企業的研 發過程因顧客的參與而更加完整。從顧客的立場,促 進企業與顧客互動的電子商務應用〈Customer-to Business Electronic Commerce〉其具體功能項目包括:
(1)對一般使用者而言,簡單而易學的特性,主要來自於具有跨 平台能力的使用介面---《瀏覽器》所帶來的好處,同時也直接 的節省員工的訓練時間與成本。
1. (2)以開發人員觀點而言,HTML及其附屬支援的《描述》語言 顯然是一個較簡單的GUI設計方式。目前的HTML可以表達GUI 應用程式的基本物件,如Check box、Radio button、Text box 等。
第三階段:在1980年代中期,一種完全不同於 電子商務的形式,而以線上服務的形式提供消 費者新的互動 ( 如聊天室 Chat Room ) 與知識 分享的方式 ( 如新聞群組 News Groups 與檔 案傳送程式 )。
第四階段:在1980年代晚其與1990年代初期, 電子訊息的技術轉化成工作流程系統或是合作 電算系統 ( 或稱群組軟體,Groupware ) 之一 部份。最有名的就是 Lotus Notes。
處理細緻版面文件的能力
一般而言,HTML對於版面要求精緻的刊物,在功 能及彈性上仍然不足。在這方面的需求,目前許多網 路出版業者使用 Adobe 的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DF),以彌補HTML的不足。這種格式不但 能在呈現傳真度上作到與紙上印刷不分軒輊的地步, 而且具跨平台的特色,對於企業之間與企業組織內部 的溝通極為方便,一般個人使用者也可以享受圖與文
Part V
E-commerce
contents
電子商務定義
電子商務其實就是“企業透過電腦網路 來從事商業活動”,而它的對象與範圍 則包含了企業內部、企業間以及消費者。
電子商務簡史
第一階段:在1970年代,銀行之間引進了利用 本身自有的網路,以進行電子資金轉換 (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EFT )的作業,改 變了金融市場
開放式標準與架構 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的技術(Web technology)是一種跨平台的開放式網路技術。這也意謂著採用 Intranet將有大量的軟體可供選擇和較佳的擴充性。
容易使用、學習曲線低 Intranet容易使用與較低的學習曲線, 可同時讓公司節省龐大的教育訓練費用,對一般使用者與發展 管理人員二者感受到以下的優點:
第二階段:在1970年代晚期與1980年代初期, 在企業界間大大地流行以以電子訊息技術的形 式表達的電子商務:如電子資料交換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 和電子郵件 ( Electronic Mail )。電子訊息的技術藉由減少 紙張用量與提昇自動化,來增進公司業務程序 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