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定本制度2、《时务报》3、黄远生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5、《红星报》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2、述中国早期广播事业的诞生情况3、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和宣传工作三、论述题(40分)1、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影响(15分)2、试分析范长江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时务文体3、邵飘萍4、《向导》周报5、红色中华通讯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苏报案”发生的过程2、简述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3、简述国统区的“拒检运动”三、论述题(40分)1、试分析《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5分)2、试分析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相关部门审查,即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2、《时务报》: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是维新派的著名报刊。

梁启超主编,发表了许多维新变法的主张,著名的有《变法通议》,1898年8月停刊。

3、黄远生:民国初年名记者,提出新闻记者的“四能”。

善写新闻通讯,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我国第一个新闻研究团体,1918年10月成立,该会以研究新闻原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专业只发展为宗旨。

5、《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

1931年12月在瑞金创刊,遵义会议前邓小平主编。

后来由陆定一主编。

《红星报》内容丰富、生动,对提高红军的政治觉悟帮助很大。

二、简答题1、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

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用声音、动作、符号、图画、雕刻、绳结、烟火、实物表意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活动。

语言产生后主要靠口语交流。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以后,新闻有了便捷的载体,《春秋》、《左传》之类的历史文献出现传播新闻的记载,但许多信息仍然主要是口语传播的。

2、中国早期广播发展:外国人最先在上海办广播电台,国人办得最早的是哈尔滨广播电台,不久沈阳、天津、北京也相继出现广播电台,至此广播在我国开始发展。

3、延安台建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广播工作者克服技术上的很多困难,该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

延安台报道了皖南事变的真相等,它的建立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对根据地的新闻封锁。

三、论述题1、近代外国人办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报刊观念、报刊内容形式和物质技术等方面。

2、范长江是著名新闻记者,20世纪30年代两次去西北采访,其《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人生动形象,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二:一、名词解释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在马六甲创刊,英国传教士所办,以传播宗教内容为主、注意满足中国读者(华人)的心理需要,1822年停刊。

2、时务文体:维新派利用报刊宣传变法,议论时政,一种新的文体应运而生。

由于这类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且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刊文章为代表,故称时务文体,时务文体的特点:a、写作上无拘无束? b、文章浅显易懂? c、笔端常带感情3、邵飘萍:著名新闻工作者。

办通讯社、办报纸,新闻采编写经验丰富。

为人正直、揭露军阀罪行、1926年6月被军阀杀害。

4、《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

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

由蔡和森等主编。

《向导》周报集中宣传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主张。

5、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月在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通讯社,它传播了中共中央和革命根据地的信息,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

二、简答题1、苏报案:1903年五、六月间《苏报》推介邹容的《革命军》,发表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之关系》等遭到清朝政府和上海租界当局的联合镇压。

7月7日报馆被查封,相关人员被捕。

2、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赢得了实际合法地位;开中国报刊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重视政论、创造时务文体3、1945年8月黄炎培的《延安归来》一书未经国民党检查就出版,由此拉开拒检运动的序幕,8、9月间重庆、昆明、桂林等地新闻出版工作者展开声势浩大的斗争,拒绝国民党新闻检查。

1945年10月国民党废除原稿审查制度,拒检运动取得胜利。

三、论述题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用科学态度对待一切问题;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等。

2、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杰出新闻记者和出版家。

一生主持以《生活》为代表的六刊一报。

他对新闻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读者负责,《生活》深受读者喜欢,发行量达到15万份。

“九·一八”后邹韬奋的思想发生很大转变,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积极投身到抗日宣传工作。

1944年病逝。

中共中央追任其为中共党员。

习题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填空(1)中国古代的报纸主要是________,现在我们统称为________。

(2)唐人________所写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一文是关于中国唐代官报的最早记录。

(3)在不同的朝代。

邸报也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我国最早的非法新闻传播物是________,始见于________,流行于________,对它说得最为详细的是________所写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一文。

(5)民间办报机构报房出现在________,地点最早在________,它出版的报纸叫《京报》。

2、简答题⑴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情况如何?⑵什么是“定本”制度?3、思考题(思考题可阅读教材及有关文章,自己思考,无答案。

)⑴宋朝小报的产生情况及其特点如何?⑵《京报》的内容、性质、作用如何?⑶古代邸报是如何演变的?答案:1、(1) 官报、邸报(2) 孙可之、经纬集、读开元杂报(3) 报状、状报、邸报、朝报、阁抄、邸抄(宫门抄)(4) 小报北宋南宋周麟之海棱集论禁小报(5) 明朝北京2、⑴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

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用声音、动作、符号、图画、雕刻、结绳、烟火、实物表意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活动。

语言产生后主要靠口语交流。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以后,新闻有了便捷的载体,《春秋》、《左传》之类的历史文献传播新闻的记载,但许多信息仍然主要是口语传播的。

⑵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宋王朝制订了官报的审查制度。

具体做法是:进奏官把编好的官报样本关枢密院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称为“定本”。

进奏院向地方发布的官报以“定本”为准,不得擅自增减。

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现的第一次有文献可查的检查制度。

第二章:十九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1、填空(1)十九世纪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以_____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

(2)最早来华办报的外国人是传教士,他们创办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_____年在_____由英国人_____和_____创办的《_____》。

(3)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刊是1822年在澳门创刊的葡萄牙文的《_____》(4)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国创办的最重要报刊是1868年由他自费在上海创办的《_____》,最能代表他“变中国为英国殖民地思想”的长文是《_____》。

(5)《_____》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它于_____年创刊于上海,1949年停刊。

创刊人是英国商人_____等。

2、简答题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3、思考题(思考题可阅读教材及有关文章,自己思考,无答案。

)⑴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活动有何变化?⑵试评外报与中国古代报纸的不同?⑶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答案:1、(1) 1840年(2) 1815年马六甲马礼逊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记传(3) 蜜蜂华报(4) 万国公报印度隶英十二益说(5) 申报1872年美查2、它的宗旨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所以,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来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

它还把封建伦理道德、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说成神的意志和神赋予的。

其内容特点是“孔子加耶稣”。

编者善于迎合中国人的性格和习惯,封面常印上孔子的名言,文章中除宗教宣传外也大量引用孔孟言论;其形式也采用中国书本式,用略带文言的白话文写作,体裁多样,连载文章的末尾还常用中国人习惯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语言。

第三章: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1、填空(1)在国人早期的办报活动中,最早认识报刊的社会功能并付诸实践的是_____。

(2)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的《_____》等。

(3)中国独立创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_____》,主编是艾小梅。

(4)中国资产阶级的萌芽时期比较著名的报刊有香港的《_____》、上海的《_____》,广州的《_____》和《_____》等。

(5)在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刊的《_____》,创办人是_____。

(6)维新派在内地创办的第一家报刊是1895年在北京出版的《_____》,以后改名为《_____》,其编辑是_____和_____。

(7)梁启超在《_____》上发表了数十篇政论文章,其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_____》,它第一次全面而系统进阐述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8)在改良派办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时务报》上的政论文章为代表的新的报章文体,称为“_____”。

2、简答题什么是“时务文体”?3、思考题(思考题可阅读教材及有关文章,自己思考,无答案。

)⑴王韬及其所办的《循环日报》对我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有何贡献?⑵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有何贡献?答案:1、(1)林则徐(2) 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3) 昭文新报(4) 循环日报汇报广报述报(5) 循环日报王韬(6)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梁启超麦孟华(7) 时务报变法通议? (8) 时务文体2、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维新变法宣传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报章文体。

因其多谈救亡图存的“时务”和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文章为代表而得名。

“时务文体”写作上有如下特点:①“纵笔所至,略不检束”;②“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③“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