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高考及教学改革
如何梳理古代诗歌专题复习的知识? 请设计一个表格提供给学生。
四、新高考背景下的写作备考
四
新高考背景下的写作备考
01
研究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
02
构建议论文写作课程:教什么
03
议论文写作全过程指导:怎么教
03
研究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
近两年作文题目 例1、(2017年)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 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 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例2、(2018年)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 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么样 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作文命题特点 文题描述一个普适性的现象;契合考生认知;突显限制性。
03
研究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 高考作文评价:因文定类
高考作文评价的四个维度
立意:切合题意 认知:符合共识 思路:清晰严密 语言:规范通顺
02
构建议论文写作课程:教什么
写作课程构建的依据:课程标准,高中学生学习基础 议论文写作教学内容教学化的过程: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03
梳理探究,寻规律重迁移
课例解析:古代散文专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了解命题,把握选文、检测目标、题型规律 夯实知识,掌握阅读方法 查漏补缺,解决共性问题 了解评价,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对象:市示范性高三学生
03
梳理探究,寻规律重迁移 古代散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前学习任务:梳理古代散文知识(楼堂馆记、序跋表论)
二、学业质量标准与语文新高考
二
学业质量标准与语文新高考
01
学业质量标准是什么
02
学业水平考与高考的区别
01
学业水平考与高考的教学
01
学业质量标准是什么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
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明确学生
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的学业质量标准,立足于教材教学。
高考的教学:依据相对应的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手册实施教学。
“学业水平考”与“高考”的教学,有哪些区别?
三、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备考
三
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备考
01
知彼知己,研究命题与评价
02
专题研修,应对高考变化
03
梳理探究,寻规律重迁移
01
02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革 构建语文校本阅读课程 周周读系列:高一人物,高二古诗,高三时评 模块阅读:主题模块,名家模块,考试模块 我喜欢,我阅读:由学生推荐阅读篇目 万字时文阅读系列:教师教学展示,学生校刊发表
02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革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演讲与辩论,文化之旅,课本剧演出,月游博物馆,古诗词吟诵。 举例:社会实践活动与高考新政的“一参考”进行课时与内容的
02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革 借助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验证并运用不同读本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提高分析、评价、 探究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涵养审美情趣,提升思维品质与创 造力。 人物传记:《苏东坡传》《杜甫传》 小说:《红楼梦》《堂吉诃德》《三体》《边城》《围城》
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如何阅读一本书》
答案示例一:作者认为要怀着敬畏之心、持重内敛处事,这种态度对当
下人有警醒的作用。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应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中的种种
“错位”,不怨天尤人,也不妄自尊大,这样才能坦然、乐观地生活。
答案示例二:作者认为面对生活中的“错位”要怀着顺生乐生的态度, 不哀叹,不抱怨。这种观点总体而言有正面的意义,但是,面对生活中的 “错位”,作为青年,我更愿意直面困难,改变现状,为之做出最大努力。
必修课程的评价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共同基础,考查学生在不同学习情
境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
高考:对应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要求
选择性必修的评价更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面”的 广度。 考查学生 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运用能力;在独立研习经典作品过程中阐释文本 阅读体验的能力; 语言实践中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证意识,以及运用科 学思 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彼知己,研究命题与评价 知彼:研究近年高考命题规律 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强
注重能力立意,确保区分度
文章体式不同,检测目标不同 选文稳中渐变,体裁平衡
01
知彼知己,研究命题与评价
知彼:研究近年高考命题变化
内容上,增加“积累应用”模块;增加古诗文权重 能力上,注重考查思维能力,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统整。高一南京、高二绍兴为期一周的文化考察活动,将考察主
题与主题阅读相结合,采取演讲比赛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
练,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展示考察成果,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与综合素养。
“整本书阅读”思考作业: 请从下列书目中选一本,为这本书的通读指导设计几 个学习任务。 《小词大雅》《红楼梦》《堂吉诃德》《杜甫传》 《乡土中国》
02
构建议论文写作课程:教什么
阐释事理,界定论点的内涵与范围——界定论点 运用因果思维说理之“由果溯因”——分析条件 运用因果思维说理之“由因推果”——揭示意义
论据的选择与阐释——选用论据
作文的审题与立论——了解文题的限制 运用对比思维说理——对比因果 运用临界思维说理——寻求事物转化的临界区 运用审辨思维说理——学会自省,注重多元
评价取向立德树人
“两依据一参考”评价模式改变以往高考“3+X”的招录模式,倒逼学
校和教师破除只追求分数的做法,由“育分本位”走向“育人育能”,注 重品德发展、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和艺术修养等,语文教学要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常态化开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构建校本课程。 学业水平分层明确
上海原有课程标准中对基础型课程内容和拓展型课程内容有区分 ,新
评分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1分,评析的过程3分。
01
知彼知己,研究命题与评价
知己: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备考 查漏补缺:注重试卷分析,发现共性和个性的短板 有的放矢:依据命题与评价,基于学情备考
02
专题研修,应对高考变化 模块研修:应对新增模块“积累应用” 的备考
检测目标:对应“识记名句和文学常识”和“运用语文知识”
综合素质评价推动主题阅读教学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将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以此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教考招”一体联动的机制为高中
生研究性提供支持和保障,推动语文教学以探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带
动主题阅读和实用类文章的写作。
02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革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探索 阅读教学:阅读复习课
课程学习的 要求。
学业水平考与高考的命题依据。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
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 ;水平
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 修习
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
(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02
学业水平考与高考的区别 学业水平考:对应必修课程学习要求
高中语文新高考及教学改革
目录 / CONTENT
一、 高考改革与语文教学的应对
学业质量标准与语文新高考 二、
三、 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备考
四、 新高考背景下的写作备考
一、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变化
一
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变革
01
新高考方案倒逼语文教学变革
02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革
01
新高考方案倒逼语文教学变革
高考方案明确区分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相关标准,为教学和考试 提供了依据,方便了教师因学生的不同需要来施教。
01
新高考方案倒逼语文教学变革
走班教学模式挑战语文教师的应对能力 高考“3+3”模式,学生选习科目的套餐化、多样化使走班教学成为必
然选择,走班教学倒逼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管理做出调整。
完成近五年高考真题,并记录困惑 课堂教学: 反馈梳理结果(温故)——探究阅读方法 梳理命题与评价(知彼)——探究答题技巧 梳理共性问题(知己)——探究迁移之法
03
梳理探究,寻规律重迁移 探究阅读方法
1 2 3
辨明文体特征
4
5
6 7 8
梳理文本思路 明确主题内容 思考文化信息 抓住关键词句 分析艺术手法 赏析语言运用 评析思想观点
梳理知识:教材名句名篇、文学文化常识、语用知识等 研究题型:情境默写,名句选用,语言得体、连贯(客观题) 专题研讨:区域微讲座,教学研讨课,分享教学资料
02
专题研修,应对高考变化 模块研修:应对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例析:“社科文”备考 :概念,逻辑,观点 判断文体:抓住“概念”,明确对象或论题 梳理知识:巩固认知,掌握艺术手法与主旨的关系 读文方法:分析层次的承转,逻辑的推进 答题技巧:概括、评价文章观点或文章思路
梳理知识——查漏短板——研究命题——寻求路径,提炼方法— —巩固提高
写作教学:作前指导课
学习写作知识(写作知识、写作素材)——审读立论——运用思 维支架,运用写作知识——构思并交流、展示论证提纲——介入点拨、 总结方法
02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变革
基于课程标准与新高考的作业与命题设计
背景:2010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开展“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品 质”的研究与实践;2017年,将作业与命题设计纳入“三项评比”活动。 操作:研修课程(作业与命题设计的要求)与案例评选(团队合作)
成效:强化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意识,增强教学与评价一致性意识;立足 学生本位,反思与促进教学;降低走班教学模式及频繁的考试带来的冲 击;作业的生成性、针对性更强;对高考命题规律与变化的把握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