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ppt
3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 1958年)
其次,发展是经济从一种类型向其他更先进 的类型转变的渐进过程,各国的增长过程存在 “关联效应”,是不平衡的。
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有效 地利用其有限的经济资源加速经济增长。
4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快,这些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行业在空间上的 集聚,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就是指资本与 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 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一些地区 和区内大城市中心。如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 融中心、信息中心等。
12
一、区域发展理论
2. 发展极的形成条件
一是在一个地区内存在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企 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 1958年)
首先,赫希曼认为,平衡增长的思想是在工 业发达国家的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开工不足存在 着大量闲置资源,资本存量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 完全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平衡增长理论试图用发达国家的情况来说明和 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忽视二者在基本经济条件 上的差异,其理论是“早熟的”。
16
一、区域发展理论
(三)倒“U”形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J.G.)
Ub
0
T
GNP
17
一、区域发展理论
(三)倒“U”形理论
他利用24个国家1940年到1961年间 的有关统计资料,计算了7个国家人均收入水 平的区际不平衡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经济 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 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
第 第二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
衡增长
1
一、平衡增长战略
按照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的观点,平衡增 长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大规模投资来实 现的。
平衡增长发展战略强调的是资本存量在各个 行业同时扩张到一定规模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益。
2
18
一、区域发展理论
(三)倒“U”形理论
尽管经济发展初期区域增长不平衡,区际人 均收入水平差距扩大,但从长期看,区域经济增 长和人均收入是趋于均衡的。威廉姆森认为,在 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扩 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 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又构成经 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不应全面发展DPA部门,而应当优先选择那 些能产生最大引致投资的部门。
6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2、“联系效应”理论
联系效应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 着某种联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联系, 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后向联系”是指一个产业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 间的联系。“前向联系”是指一个产业同吸收它的产出 (购买其产品)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一个产业的后向联系部门通常是农产品、初级产品、 原材料等部门,其前向联系部门,通常是制造品、最终产 品等生产部门。但有些产业既是前向联系部门,又是后向 联系部门,如机械制造工业。
7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2、“联系效应”理论
赫希曼认为,凡是有联系效应的产业,都能够通过这 个产业的扩张而产生引致投资。引致投资不仅可以为企 业家提供获取新利润的机会,使私人投资和生产迅速发 展,而且可以对政府产生压力,促使政府为实现“引致 决策最大化”而采取行动。 因此,一个国家在选择适当的投资项目优先发展时, 应当选择具有联系效应的产业,而在具有联系效应的产 业中,又应当选择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优先发展,这就 是产业部门优先次序选择的技术标准,是不平衡增长的 核心。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非
均衡性质。
1、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 关于不平衡增长的实施,赫希曼认为有
两个途径,一是重点投资于社会固定资本, (SC) 一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直接生产 活动(DPA)。
5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1、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
赫希曼认为,应当选择DPA优先于SC。即 在投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实行不平衡增长 战略,集中资本用引于致直投资接最生大化产原性理 活动部门,以尽 快获得投资效益,待直接生产性部门发展起来并 产生了较大收入后,再利用一部分收入投资于基 础设施部门,带动其增长。
8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相对性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是对立统一的。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发 展就是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对立统一过程, 任何将它们对立化的做法都将对经济发展造成 危害。
9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一、区域发展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三、中国的区域发展
15
一、区域发展理论
2.“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展极” 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扩散效 应”(spread effect)。因为发达地区生产规模 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 起生产成本上升,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 必然向其他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 技术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
二是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三是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13
一、区域发展理论
3. 发展极的辐射作用 (1)技术创新的示范和扩散效应。 (2)资本的集中与扩散功能。 (3)产生规模效益。
14
一、区域发展理论
(二)“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 1.“回波效应” 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 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
19
一、区域发展理论
(四)“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 的优势及其转移;
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 的根本动力;
10
一、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思路:
一个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是从区际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侧重研究 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均衡与协调问题。
11
一、区域发展理论
(一)“发展极”理论
“发展极” (development poles)——佩鲁(法国) 1.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