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简述该专题领域中未来的研究方向
授课内容
第一讲: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讨论主题: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金砖之国 第二讲:从贫困到富裕—经济增长 讨论主题1:经济增长的动力 讨论主题2: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讨论主题3: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授课内容
第三讲: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 讨论主题1: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与演变 讨论主题2: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讨论主题3: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 第四讲: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讨论主题1: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成败 讨论主题2: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
一、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1、前宗主国家(工业化国家):欧美等 IACs (The Industrially Advanced Countries) 2、苏联及东欧国家
第一世界 第二世界
3、较早独立的拉美国家 在国际社会中政治 (1810年~1826年) 地位弱,经济上不
20
50
约 50
低于10
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等经济落 后、人口众多,国民收入较低
的地区
二、发展中国家范围的扩大
东欧国家(原社会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转轨国家——资本主义
俄罗斯、东欧、中亚 东南亚、拉美、伊拉克、阿富汗
发展中国家的名称: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 (LDCs,Less Developed Countries),第 三世界,南方国家
如古雷特(Goulet,1971)提出发展有三个最 基本的因素:生存、自尊和自由
古雷特的观点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 亚•森(Amartya Sen,1983/1984)的观点相 似。森认为发展是“人们有权利和能力做什么 和处于什么状态”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纪80年代以后
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发展经济学家的重视, 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也开始被纳入经济发展 的范畴;
主要的国家和地区有:亚洲四小龙、巴西、墨西哥、阿 根廷、南斯拉夫、以色列、智利、乌拉圭。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1、穷、贫困----民众普遍生 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
收入低 住房短缺 卫生保健水平差 受教育程度有限 预期寿命短
思考: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 因?
供给方面
贫困的 恶性循环
例外,如1960-1975年的古巴,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 -0.6%,但收入不平等程度减小,教育更加普及,医 疗卫生有普遍性改善
但这是社会发展急剧变革的结果,它不可能在长期负 增长或微弱增长的基础上长期维持。事实上,古巴的 经济增长在1970年以后逐渐加快
因此,有经济学家指出“一般而言,发展过程几 乎必然依赖于某种程度的同时发生的经济增长”
项目 占世界 占世界 国民平 总人口 总收入 均预期
识 字
占世界 工业生
区域 百分率 百分率 (%) (%)
寿命 (% )
率 产量比 (%) 率(%)
分布地区
北方 国家 25
80
70
约 100
高于90
包括北美洲、欧洲、独联体、 日本、大洋洲等工业发达、国 民收入高的地区
包括南美洲、中美洲、非洲、
南方 国家 75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4、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失业:有能力工件,也希望工作,但找 不到工作。
就业不充分:工作时间减少不会减少产 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5、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现代与传统(工 农) 、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贫困与富裕 长期并存,并且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授课总体安排
授课时间 32学时,1-8周( 每周1次)
授课方式 理论讲授、论文精读、课堂专题讨论与讲评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发言(20%) 专题文献报告(30%) 课程学术论文(50%)
参考书目
发展经济学 张培刚 张建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 于同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 赵邦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 [美] 德怀特.H.波金斯/史蒂芬.拉德
两者关系的小结
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没 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许多目标就无法 实现
当然,仅有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发展 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增
长,因为发展反映了经济结构、质量和制 度等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一个国家扩 大生产能力
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概念
背景:有增长却无发展(增长为一小部分人获得, 大多数人贫困依旧,甚至恶化)。
非洲、西南亚、拉丁美洲的人口出生率最高,大多数国家均>40‰; 其次是中国、东南亚、南亚地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出生率为20~
29‰; 最低是欧洲与北美洲、俄罗斯与澳大利亚,其人口出生率<20‰。 以国家为单位,人口出生率>50‰的国家都集中在非洲,其中有尼
日尔、毛里塔尼亚、卢旺达和肯尼亚等国;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 都出现在欧洲。例如,人口出生率<10~12‰的国家有德国、丹麦、 意大利、瑞士和瑞典。
对策:动员国内、国外资本,增加在物质资 本和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促进信息流动和传 播,推动市场有效运作。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3、人口出生率高,赡养负担沉重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平均人口数) ×1000‰
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3、人口出生率分布
中国1978-2011年人口出生率数据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3、人口出生率高,赡养负担沉重。
赡养负担--每个劳动人口(16-64岁)抚养费生产性 人员(1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
发展中国家每个劳动人口抚养儿童的数量(15岁以 下儿童占总人口的40%)比发达国家(21%)几乎 高一倍,发达国家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超过10%, 发展中国家平均低一半,但总赡养负担,包括抚养 儿童和赡养老人,在发展中国家约为总人口的45%, 而发达国家仅占约1/3
发展观思想的演变
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20世纪50和60年代,经济增长与许多社会问题的不协
调逐渐凸现出来 70年代以后,发展的含义得到扩充 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制度等
也被纳入发展的概念
早期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认识
在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增长是例外而 不是常态,在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生产力 水平低下而又提高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基本 保持不变
但仅有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发展
有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发展 如果产出增长的结果是两极分化加大,富者愈富,
贫者愈贫(如石油产出国利比亚);或产出增长 无补于国计民生,而是用于军备等消耗;或为了 片面追求产出增长而不顾及广大人民的福利,社 会代价极大等等,都是有增长而无发展,或出现 了“无发展的增长”(Clower, R. W., 1966)
原因:发展中国家比较年轻,社会经济制度都不 太完善,存在强烈的社会变革要求,发展中国家 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经济增长、 缩小经济中的不平等状况、消灭绝对贫困,以及 社会、公众观念和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等在内的综 合性、多方面的过程。
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概念
背景:忽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发展不 可持续。
20世纪50、60年代
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实现了增长,但大多 数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善,有 的甚至为增长付出了痛苦的代价(如农民)
经济增长与许多社会问题的不协调逐渐凸 现出来
70年代以后
发展的含义得到扩充,经济学家把收入分配、 消除贫困、就业、满足基本需要、平等、权利 等概念引入经济发展的含义
授课内容
第五讲: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收入不平等 讨论主题1:中国收入差距问题 讨论主题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教育、人力
资本形成 第六讲:制度变迁与政府改革 讨论主题1:中国渐进式改革 讨论主题2: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讲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第三节 发展含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 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与发展
严重依赖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对外贸 易处于不利地位
城市化率低(城镇人口比重发展中国家为3040%,而发达国家通常在60%以上)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6、市场发育不完备,市场体系不健全 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特别是产 权制度方面 货币体系不稳定 基础设施不完备
第三节 发展观及发展水平的衡量
发展的内容:1、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状 况的改善;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3、文教卫 生事业发生显著变化;4、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等等。
发展是一个生产能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如何提高 社会品质的概念。
发展水平衡量
经济指标:实际人均GDP的增长率(思考:为什么不宜 用GDP和名义人均GDP的增长率?) 。 暗含的假设:人均收入增长必然引起经济结构的转 变(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背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较为成熟、相对固定的 政治社会制度框架下进行的。不存在巨大的社会变 革要求。
低收入
低储蓄率
低生产率 资本形成不足
需求方面
低收入
低生产率
低购买力
资本缺乏 投资引诱小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2、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
生产函数Q=fA (K, L) 投入-产出的效率低 其原因如何?
提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2、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
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多,但质量 低,资本、技术及教育短缺落后,边际产出 递减,社会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落后。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经济持续增长应 建立在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能 力的基础上,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 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