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3.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 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 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 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 军事领域。(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 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4)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 阿拉伯传入欧洲。
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中 华 世 纪 坛
2000年,北京修建中华世纪坛,坛内雕刻了 马可波罗,他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繁华, 一百位对中华文明有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 燃起了西方寻找新航路的激情 只有两个外国人入画 .
利玛窦,他向中国传播了西学,引发了 中西文化的第一次碰撞
一、古代的中学西传
位于黄浦区乔家路234-244号 。建于明万历年间。
徐家汇
他们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 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国家中只有中国值得称 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名气而论, 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野蛮人,而 且看成没有理性的动物.他们看来,世上没有 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 的. ——《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 1610),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 者。 1582年(万历十年)8月, 利玛窦远涉重洋来到澳门,次年到达 广东肇庆,在那里建立教堂,以此为 据点进行传教,后来又经江西、南京 到达北京,长期居住下来,建起了北 京地区第一座天主教堂——“南堂”。 1610年病逝,经明朝万历皇帝特批, 利玛窦被葬在北京. 北京最早的天主教堂——“南堂”
——摘自简又文、邬志坚等发表的《对于非宗教运 动宣言》(1922 年4月10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耶稣会传教 士来华传教的条件和原因。
传教士来华的原因和条件
历史原因: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 而且西方倾慕东方已久。
时代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通往东 方的航道畅通。葡萄牙人占据澳门。 直接动因: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 向东方发展; 中国因素: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三大发明在中西出现了不同的用途:
它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印刷术对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自然科学 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资产阶级战胜封建 宗教文化的重要武器;指南针完成了环球航行,并 由此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火药和火药武器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促进了资 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在中国仅仅用于开矿、看 风水和驱邪。
安文思 翻译《超性学要》 (托马斯阿奎那)
人 文 学 术
逻辑学
艺术
《名理探》(亚里士多德) 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 圆明园
中国人认为天是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 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喜欢我们把中国推到东 方一角的地理概念。 ——《利玛窦中国札记》
《坤舆万国全图》 南京博物院藏本
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2)表现
中华文化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 多层次的广泛交流,汉朝政府的外交活动和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走向西亚、欧洲和北非, 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 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 国。 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制漆技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 工程技术分别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 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华,实现了中国和欧洲国 家之间的直接友好往来。
(2)表现
A.全面繁荣的文化 (地位:全面繁荣博大精深、承 前启后源源流长、 光照四邻,影响深远)
B.对新罗、日本、印度、大食的影响
3、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 1 )原因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活字印刷术发 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 运用是最为突出的重大成就,对外贸易空前 兴盛,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国 家。
(3)影响:
以秦汉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和 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首次交 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 文明的进步,初步确立了中华文化在 世界文化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至 今在世界上仍有影响,如汉人、汉学 等
2 、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 格局 (1)原因:
A.隋唐使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国力强盛。唐朝的国际声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B.隋唐对外交通发达,“西北陆路”和“东南海路”同 时并举。 C.统治者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鼓励外商来华。
《世界地图》英文版
《世界地图》中文版
利玛窦 与 徐光启 合的《几何原本》
“祛其浮气 练其精心”
“百年后必人人习之”
点 线 直线 曲线 平行线 角 直角 锐角 钝角 三角形 四边形
欧几里德
乾隆时期在 圆明园中增建西洋 建筑与景观,由意 大利画家郎世宁设 计。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光, 号元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 (今属上海市)人,官至礼部尚书、 文渊阁大学士。他是明末著名的 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 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 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在数学、 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 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地理
数学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 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利玛窦 李之藻 合译《同文算指》
自 然 物理机械 科 工程 学 天文历算 水利技术
火炮制造
邓玉函 王徽《远西奇器图说》
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等编订 《 崇祯历书》
熊三拔 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 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 合译《谈天》 (亚里士多德)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 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 合译《谈天》 (亚里士多德)
安文思 翻译《超性学要》 (托马斯阿奎那)
人 文 学 术
逻辑学
艺术
《名理探》(亚里士多德) 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 圆明园
以上的西学传入,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那些影响?
“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 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 第二次。”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西学东渐就是指西方科 技、学术、思想、文化
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早期的西学东渐
早期的“西学东 渐”是伴随着耶稣会传 教士来华的传教活动而 进行的。那么,为什么 耶稣会传教士能承担起 早期西学东渐的使命呢?
明末,恰当世界新航路发现后…… 。尤其是自 澳门于……(1516) 始为葡萄牙人所据后,逐渐成为 欧洲文化东渐的基地。适于此时,欧洲正进行着由 德人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革新运动,欧洲各地 逢起响应,罗马教皇变成众矢之的,一部份教徒见 欧洲的地盘日蹙,希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于是组织耶稣会,专心向外传教,以挽回颓势。”
4、明清文明日趋衰弱,开始了解一些先 进的外来文化
(1 )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萌芽;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闭 关锁国的政策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脱离了 世界。
( 2 )表现:中国的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 三大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未能在此基础上产生近代科技;
2 、隋唐文明基本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 体格局 3 、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4 、明清文明日趋衰弱,开始了解一些先 进的外来文化
1、秦汉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1)原因:
A.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社 会制度先进 , 封建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 ,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正式开通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西南丝 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便利了中外之间经济 和文化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 交通的新纪元
3 、宋元文明西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 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表现:
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西传埃及和欧洲,印 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便利 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 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 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唐朝末年,火 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普遍使用,南宋时经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冶金业的发展,并将骑 士阶层炸的粉碎。 (3)影响:它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利玛窦的苦恼
语言、文字、服饰、饮食等生活习惯差异
信仰、传统礼仪、思维方式等文化差异
他是怎样克服的呢?
“中国和别的国家、民族很不相同。……中国人和外国 人少有往来,对于外国人常怀疑心,时常害怕。尤其是中国 皇帝,因为祖宗以武力取得天下,怕有人用武力夺取他的皇 位。若是多数人和我们结合在一起,马上就会使人怀疑我们 收徒聚众,图谋不轨。……唯一的明智途径,是慢慢取得中 国人的信服,排除他们的疑心,然后再劝他们进教。……” ——1599年8月,利玛窦从南京给一位朋友的信 “传道必是获华人之尊敬,最善之法,莫如渐以学术收揽 人心,人心即附,信仰必定随之。” ——《入华耶稣会士列传》
(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为 Nhomakorabea现顺利传教 的目的,宣传西方文化知识,使我国和西方思想文化进行 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历史上两次”西学东渐” 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1840---1919年的”西学东 渐”
“西学东渐”的概念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 科技、文化、思想;东 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 入、渗透。
这充分说明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 .造纸术:( 1)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 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 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 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2)五代有 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毕升发明活字 印刷术。( 4 )元朝出现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5 )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 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