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3.“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4.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5.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6.“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7.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8.国家是代表()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9.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12.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是()A自然规律 B人的主观意志 C阶级斗争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13.社会变革的成功,是以()为根本标志的。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政权易手 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发展高新技术14.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A质变 B量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15.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是()A坚持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B坚持为政治服务的原则C坚持传统观念的原则 D坚持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的原则16.美国经过南北战争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俄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通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历史事实说明()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没有规律可言的B社会发展是不存在共同道路的C社会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7.社会意产生的基础是( )A.社会道德与宗教B.法律思想C.人类的社会实践D.政治思想18.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劳动资料B.劳动者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力19.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的统一。
A.主体与客体B.自然与社会C.生产与消费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0.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是指()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22.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B.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C.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3.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2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25.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这说明改革()A.具有社会性B.具有普遍性C.具有现实性D.具有历史性26.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27.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A.政治关系B.家庭关系C.宗教关系D.生产关系28.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自身需要C.人的社会关系D.人类的共同利益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社会属性B.人的生理结构C.人的心理状况D.人的自然属性30.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31.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32.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3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34.“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35.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二、多选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2.经济基础的实质是指A.人们之间的交往B.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之上的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道德关系D.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3.“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4.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意义在于它()A.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B.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5、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对应6、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7、马克思主义将国家分为国体和政体,其依据是( )A、社会发展历史B、社会经济形态C、国家的性质D、政权的组织形式8、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9、生产力的特点是( )A、客观现实性B、偶然性和机械论C、决定论D、社会历史性10、科学革命影响了()A、生产方式B、生活方式C、经济结构D、思维方式1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A、具体形式B、发展阶段C、不同质态D、生产方式12、以下属于意识形态的有()A、生物学、物理学、数学B、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C、哲学、道德、宗教D、艺术、法律政治思想、小说13、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B、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14.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坚持的原则是()A历史创造者的主体性 B社会历史运动过程的整体性C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人与历史关系的层次性15.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是()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一切向群众负责D.虚心向群众学习三、问答题1、为什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密切关系。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及其对于中国不断发展的现实意义。
6、简答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7、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的两重性。
8、利用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说明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9、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关系?10、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四、论述题1、试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我国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试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3、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社会主义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4、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5.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是人们发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近些年来出现了诸如老人倒地要不要扶的争论以及广州地铁因争座位而打架的事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对以上事件进行分析。
理论运用与反思1、当前我们生活的世界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沙尘暴、洪涝灾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1、社会的物质性。
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3、世界普遍联系与发展。
4、真理与价值关系。
提示:任选其中一个原理),说明保护自然环境对于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由于钓鱼岛事件所引起的抵制日货、国人反日游行,打杂日产轿车的一系列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说明对于钓鱼岛事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