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D、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D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4、“物质不是指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形态,而是指各种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共性。
”这是( C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B )A、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6、对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C )A、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事小事,迎刃而解B、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帆风顺,事事如意C、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生受益D、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省掉学习具体学科的艰辛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D )A、时间的一维性B、空间的三维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D、时间的一维性和有限性8、把握时间的真正意义在于(A)A、把握机遇,成就一生B、懂得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和不可逆性C、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D、懂得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9、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C )A. B.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10、在意识的起源问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人的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1、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D )A、正确认识客观规律B、确定恰当的目的C、制定可行的计划D、进行社会实践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D.13、引出全见性和远见性的重要思想方法的哲学观点是 ( C )A、对立统一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扬弃”的观点14、“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成语体现的哲学原理主要是(B)A、质量互变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原理C、否定之否定原理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原理15、学习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在于(B)A、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B、坚定必胜信念,随时同困难作斗争C、防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16、必然性是(D)A、偶然性的表现形式B、偶然性的必要补充C、与偶然性完全对立D、隐藏于偶然性背后的本质的联系17、假象(B)A、是人的错觉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C、是不表现本质的D、是不属于本质的18、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 B )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多因多果1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C.既肯定又否定D.2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2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25、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 B.C. D.26、“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27、“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C.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28、“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D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C. 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29、在从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 B )A、直立行走B、生产劳动C、群体生活D、杂食习性30、科学证明,人脑是(C)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31、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是(D)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32、科学的实践决策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是(D)A、多数人的意见B、最亲密的人的意见C、专家学者的意见D、是否合乎目的性和合乎规律性33、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C)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34、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念的主要方法论意义是(D)A、透过现象看本质B、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树立全见性和远见性的思想方法35、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C)A、普遍的、永恒的联系B、间接的、短暂的联系C、本质的、必然的联系D、相对的、偶然的联系36、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D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A)A、总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38、把握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D)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既要懂得坚持真理,又要懂得发展真理D、要立足于内部因素求发展,又要重视外部因素的作用39、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析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D)A、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相统一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40、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又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D)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C、原因与结果的相互包含D、原因与结果的相互作用41、“假象是客观的,是本质的表现”。
这是一种 ( C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42、严格区分现实的可能与抽象(非现实)的可能十分重要。
在生活中要注意防止的错误是 ( C )A、把可能当不可能B、把不可能当可能C、把抽象可能当不可能D、把不可操控的可能当可操控的可能43、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4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45、发展的实质是 ( 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6、“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47、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A. 辩证法的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48、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BC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E、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4.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5.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6.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CD )A.B.C.从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7.意识是(BD )A. B.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8.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部分依赖于整体B.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9.“白马非马"的命题()A.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A.必须通过实践B.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11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B.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D.12.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ABC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D.13.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1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15.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16.质和量的关系是()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B、互相依赖C、互相制约D、既对立又统一17."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要坚持适度原则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8.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19.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B、阶段性部分质变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20.肯定方面是指()A、好的方面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正确的方面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2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2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23.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24.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A、一因多果B、同因异果C、一果多因D、同果异因25."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