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微生物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微生物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1、微生物的分类
1.1 从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
繁殖。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1.2 从对氧的需求
好氧微生物:亦称需氧菌、需氧微生物。

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氧化有机物或无机
物的产能代谢过程,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

厌氧微生物: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 指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的细菌。

为好氧性细菌的对应词。

其中,在氧存在下不能生长的细菌,特称为专性厌氧菌,如梭菌、甲烷菌、
硫酸盐还原菌以及大部分光合细菌。

兼性厌氧细菌:无论有氧状态还是无氧状态都能生长发育的细菌。

1.3 微生物获得碳源与能量的方式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求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下列四个营养类型:
(1)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如硫化氢、硫代硫
酸钠等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

它们都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因此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藻类、蓝细菌和某些光合细菌(红
硫细菌、绿硫细菌)都属于光能自养微生物。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或碳酸盐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还原CO2或碳酸盐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作为能源。

这类微生物包括氢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3)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不能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需要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具有光合色素,以光作为能源。

在生长时,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常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


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螺微菌属的一些细菌就属于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并利用有机物质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作
为能源,对于这类微生物而言,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能源。

2、微生物的繁殖
2.1 微生物的繁殖周期
微生物的繁殖分为四个周期: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延迟期:指微生物生长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这段时期微生物的生长较为缓慢,是微生
物培养条件的生理适应期。

对数期:在微生物培养了一定数量后,微生物的数量会大量增长,因为此时的培养皿
中营养物质充足,微生物的增殖以对数的方式增加,此期间,培养皿中的微生物个数以恒
定的几何级数大量增加。

稳定期:是在对数期之后,由于微生物在对数期大量消耗营养物质,从而使培养皿中
的营养物质不足以支持微生物继续大量繁殖,而此时在培养皿中的微生物数保持较稳定的
个数,新生和死亡几乎持平。

衰亡期: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原因是此时培养皿中的营养物质已经不足以维持其中
的微生物的继续生存,微生物由于营养物质的减少和自身副产物的增加而不断消亡。

微生物生长曲线
2.2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水分1)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2)生理生化反应的容积;(3)营养物质与矿物质在细胞内外交换的媒介;(4)控制微生物细胞内温度的变化。

碳源:细胞组成部分。

氮源:细胞组成部分。

矿物质。

根据生物需要量的大小矿物质元素分为大量袁术与微量元素:(1)大量元素有:P、S、K、Mg、Ca、Na等;(2)微量元素有Cu、Zn、Mn、Mo、Co等。

生长因子。

是某些微生物不能从普通的碳源与氮源物质合成,而需要另外加入才能满足机
体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质。

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嘌呤或嘧啶碱基。

2.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营养物质、水的活性、温度、pH和氧等。

2.3.1.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不足导致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碳、氮源、元机盐等成分不足。

2.3.2.温度
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可以将微生物分为嗜冷、兼性嗜冷、嗜温、嗜热和
超嗜热等五种不同的类型。

它们都有各自的最低、最适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

微生物类型生长温度/℃
最低最适最高
嗜冷微生物0以下15 20
兼性嗜冷微生物0 20-30 3;
嗜温微生物15—20 20-45 45以上
嗜热微生物45 55-65 80
超嗜热或嗜高温微生物65 80-90 100以上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影响酶活性,每种酶都有最适的酶促反应温
度,温度变化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最终影响细胞物质合成;②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温
度高流动性大,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温度低流动性降低,不利于物质运输,因此温度变化
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③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物质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机
体吸收或分泌,除气体物质以外,温度上升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降
低,最终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2.3.3.pH
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机体内发生的绝大多数的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
适pH范围,在此范围内只要条件适合,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微生物生长速率最大,因此微
生物生长也有一个最适生长的pH范围。

此外微生物生长还有一个最低与最高的pH范围,低于或高出这个范围,微生物的生长就被抑制,微生物不同生长的最适、最低与最高的pH 范围也不同。

微生物最低PH 最适PH 最高PH
细菌3-5 6.5-7.5 8-10
酵母菌2-3 4.5-5.5 7-8
霉菌1-3 4.5-5.5 7-8 pH通过影响细胞质膜的透性、膜结构的稳定性和物质的溶解性或电离性来影响营养物
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质子是一种唯一不带电子的阳离子,它在溶液里
能迅速地与水结合成水合氢离子(H3O+等)。

在偏碱性条件下,OH-占优势,水合氢离子和OH-对营养物质的溶解度和离解状态,细胞表面电荷平衡和细胞的胶体性质等方面均会产生重大影响;在酸性条件下H+可以与营养物质结合,并能从可交换的结合物或细胞表面置换
出某些阳离子,从而影响细胞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由于PH值较低,CO2溶解度降低,某些金属离子如Mn2+、Ca2+、Mo2+等溶解度增加,导致它们在溶液中的浓度增加,从而对机体
产生不利的作用。

2.3.4.氧
根据氧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三种类型,它们在液体培养基试管中的生长特征。

因此,在培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时,一定要采取相应
的措施保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

例如培养好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振荡或通气等方
式使之有充足的氧气供它们生长;培养专性厌氧微生物则要排除环境中的氧,同时通过在
培养基中添加还原剂的方式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培养兼性厌氧或氧的耐氧型微生
物,可以用深层静止培养的方式等。

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微生物类型最适生长的O2体积分数
好氧
微好氧
氧的忍耐型兼性厌氧专性厌氧等于或大于20%
2%一lO%
2%以下
有氧或无氧
不需要氧、有氧时死亡
3 微生物纯培养
3.1菌种的分离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不仅分布很广,而且都是混杂地生活在一起。

要想研究或利用某一种微生物,必须把它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分离出来,以得到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同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纯培养的获得有下列几种方法。

3.1.1平板划线分离法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