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制药学——第四章 萃取分离法

生物制药学——第四章 萃取分离法


K 称为分配系数

应用分配定律时,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 稀溶液; ② 溶质对溶剂的互溶度没有影响; ③ 溶质在两相中是同一分子形式。

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以各种化学形
式进行分配的不同溶质总浓度的比值。

低毒性:乙醇、丙醇、丁醇、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 中等毒性:甲苯、甲醇、环己烷
强毒性:苯、三氯甲烷、二氧六环、四 氯化碳等 工业常用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乙酸戊醋和丁醇等。

正丁醇萃取洁霉素(溶剂用量与萃取方式):

4)常用的去乳化剂
表面活性高、氢链短或具分支结构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231) [CH3(CH2)10CH2(CH3)3N+]Br (2)溴代十五烷吡啶(PPB) 破坏W/O
N+C15H31 Br—
带正电,中和蛋白负电荷,破坏W/O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亚油酸钠、石油磺酸钠、
十二烷基磺酸钠(亲水,破坏W/O)
3、其他破乳剂
溴代四烷基吡啶、硫酸铝 (p141)

二、pH的影响
1、影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分配系数(收率) 2、影响药物的稳定性(P141)
反萃取——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
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可看作是萃
取的逆过程。
再生有机相 行萃液

2.分配定律
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一溶质 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 在两相中的活度(或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即:
2 1
n2,理论收率
8.75 8.75 100 % 98.84% 1 2 1 8.75 1
若改为二级错流萃取,第一级用1/8体积的
醋酸丁酯,第二级用1/8体积的醋酸丁酯,
1/ 8 : 总溶剂量也为1/4体积,则 4.375 E1 E 2 35 1
第四章 萃取分离法
/v/b/70539484 -2601058842.html

第一节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
广义的萃取包括:
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指用一种溶剂 将物质从另一种溶剂(如发 酵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器
热交换器
废水
废水 溶剂
液-液萃取过程图

一、基本概念
料液 } 稀释剂B
溶质A
萃取液S+A(B)
溶剂S
萃余液B+A(s)

1.萃取与反萃取 萃取——料液与萃取剂接触后,料液中的溶质向
萃取剂转移的过程。 料液 溶质 萃取剂 萃取液 萃余液
V l V 2:萃取相和萃余相的体积; M 1 M 2:溶质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平衡浓度。

4、萃取率(percentage extraction)

5、分离因素(separation factor)
分离因素 :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

溶剂萃取法优点: ① 可连续化,速度快,周期短;
② 对热敏物质破坏少;
③ 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
缺点:
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求高,
需要各项防火防爆等措施。

溶剂萃取的操作流程
溶质 冷凝器 水+ 溶质 溶剂+ 溶质 分离器 溶剂/溶质塔 汽提塔 蒸汽 溶剂
1
11.125 1 1 100 % 99.32% 1 11.125 111.125 1
2
3、多级逆流萃取


n级萃取后,萃余率为:
E 1 n 1 100 % E 1

可以适度改变pH, 将抗生素自水相转 入有机相,或从有 机相再转入水相, 这样反复萃取,进 行浓缩和提纯。

三、萃取方法和理论收率的计算
工业萃取操作步骤:
混合 分离 溶剂回收
萃取过程
单级萃取
多级萃取
错流萃取
逆流萃取

游离状态(转入有机相)成盐状态(转入水相) 醋酸丁酯提取苄基青霉素 pH<4.4 青霉素萃取到醋酸丁酯相
pH>4.4 青霉素从醋酸丁酯相转移到水相(反萃取)

三、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
高温下物质不稳定 高温时溶剂间互溶度增大,萃取效果下降
四、盐析作用的影响
①由于盐析剂与水分子结合,降低了药物在水中的
溶解度,使其易转入有机相;
②盐析剂降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盐析剂增大萃余相密度,有助于分相。 用量过多,杂质也多

五、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
①分配系数愈大愈好, 未知则依据“相似相 溶”原则 ②分离因素大于1 ③料液与萃取溶剂的互溶度愈小愈好 ④毒性低 ⑤化学稳定性,腐蚀性,沸点,挥发性,价格, 来源,回收。

萃余率: 萃余液中溶质总量 1 100 % 100 % 原始料液中溶质总量 E 1 理论收率:
1 E 1 1 100 % 100 % E 1 E 1

例:洁霉素在20℃和pH10.0时表观分配系数 (丁醇/水) K=18。用等量的正丁醇萃取料液 中的洁霉素,计算可得理论收率
18 1 100 % 94.7% 18 1
若改用1/3体积正丁醇萃取, 理论收率:
1/ 3 E 18 6 1
6 1 100 % 85.7% 6 1

2、多级错流萃取


乳化剂使乳状液稳定与以下因素有关: (1)界面膜形成 (2)界面电荷的影响 (3)介质黏度

2)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1、相体积的影响 水体积: V>74%(O/W) V<26%(W/O) 2、乳化剂分子空间构型的影响
截面积小的一头 指向分散相,截 面积大的一头指 向分散介质,

3、界面张力的影响
高界面张力这侧(凹面)的液体易形成 内相。
4、容器壁性质的影响
亲水性强的容器易得O/W型乳状液,亲 油性强的容器易形成W/O型乳状液

3)乳状液的破坏
1、加入表面活性剂 (改变界面表面张力) 2、离心(碰撞聚集) 3、加电解质(NaCl、(NH4)2SO4) 4、加热 5、吸附法破乳(CaCO3、 Na2CO3吸附水) 6、高压电破乳(高压静电场) 7、稀释法 8、其他(超滤、反应萃取)

第三节 萃取过程和溶剂回收
一、混合 1、搅拌罐 2、管式混合器
滞流、湍流

3、喷嘴式混和器
4、气流搅拌混和罐

二、液-液两相分离
离心机: 1.碟片式离心机 2.管式离心机


1、单组分溶剂 简单蒸馏(除去不挥发性杂质) 2、低浓度溶剂 精馏
3、与水部分互溶并形成恒沸混和物的溶剂 先简单蒸馏,再精馏 4、完全互溶的混和溶剂并不形成恒沸混和物 精馏或简单蒸馏后GC测定比例再次使用


1、单级萃取
萃取剂 S
萃 取 器 分 离 萃取相L 器 回 收 器
F 料液
产物 萃余相R

萃取因素E为
萃取相中溶质总量 C1VS VS 1 E K K 萃余相中溶质总量 C 2VF VF m
VF——料液体积;Vs——萃取剂的体积;
C1——溶质在萃取液的浓度;C2——溶质 在萃余相的浓度;K——表观分配系数; m——浓缩倍数
红霉素在pH 9.8时的分配系数(醋酸丁酯/水) 为44.5,若用1/2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单级萃 1/ 2 取,则:理论收率
E 44.5 1 22.25
22.25 1 1 100 % 95.7% 22.25 1
若用1/2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二级错流萃取,则 1/ 4 理论收率 E1 E 2 44.5 11.125
CL CL1 CL2 CL3 CLn D K表 CR CR1 CR2 CR3 CRn

3、萃取因素
萃取因素(萃取比):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 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通常以E表示。
萃取相中溶质总量 M 1V 1 V1 E K表 萃余相中溶质总量 M 2V 2 V2
理论收率为
E 1 E E 1 1 n 1 100 % n 1 100 % E 1 E 1

n 1
青霉素在0℃和pH2.5时的分配系数(醋酸丁
酯/水)为35,若用1/4体积的醋酸丁酯进行
二级逆流萃取,
则:
1/ 4 E 35 8.75 1
三、离心萃取机
α -Laval ABE-216离心萃取机

倾析式离心机:可同时分离重液、轻液、固相


四、溶液回收
恒沸混合物:当某两种或三种液体以一定 比例混合,可组成具有固定沸点的混合物, 将这种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时,在气液平衡 体系中,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一样,故不 能使用分馏法将其分离出来,只能得到按 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第四节 双水相萃取
有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剂萃取的不足:
1)蛋白质一般亲水性强,不溶于有机溶剂 ; 2)蛋白质在有机溶剂相中易变性失活。 溶液的分相不一定完全依赖于有机溶剂,在一 定条件下,水相也可以形成两相(即双水相系统)甚 至多相。
萃余率:
1 n 100 % E1 1E 2 1En 1
n
E 1
1
n
100 %
理论收率:
E 1 1 100 % 1 1 n 1 100 % n n E 1 E 1
n

4.375 4.375 100 % 95.92% 1 21 4.375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