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萃取技术

萃取技术


根据体系物性和分离要求选择萃取设备
萃取时物性参数: 1.两相密度差:两相流 动的推动力
2.界面张力:影响两相 混合和分散
3.粘度:影响分散相液 滴稳定性,传质系数大 小
分离工程
萃取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


液-液相平衡 萃取平衡理论级数和萃取过程的计算 液-液两相的流动特征 液-液相际传质 轴向混和(返混) 萃取设备的设计
Raffinate RN 198kg ( x A ) RN 0.025 ( xC ) RN 0.900 ( xS ) RN 0.075
乙二醇(A)-糠醛(S)-水(C)
S/F = 0.4,对于 (xA)Rn = 0.025
分离工程
操作点和操作线
F E1 Rn1 En RN S P
Raffinate (C)
( x S ) II ( S ) I (K S ) D I ( xS ) ( S ) II
VS S R VF F
选择性系数(分离系数)
AC
分离工程
( K A ) D ( xA ) II /( x A ) I ( KC ) D ( xC ) II /( xC ) I
分离工程
通常在以下数种情况下,采用萃取作为分离方法比蒸 馏更有效或有利:


对有机或水溶液中的无机物质的分离; 被分离物质的浓度很低(如油脂中色素和激素); 高沸点低含量的物质的回收; 热敏性物质的回收; 对于依据混合物体系的化学性质而不是挥发度 而进行分离的情况; 对于非常接近于冰点或沸点的液体的分离(可 利用此时溶解度差异的增加); 共沸体系的分离。
分离工程
对萃取技术的大规模研究和开发始于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当时,由于原子能研究和应用的需要,对于铀、 钍、钚等放射性元素的萃取提取和分离进行了开发研究, 开发研究了具有良好分离性能的萃取剂(溶剂),并发展 了相应的萃取设备如脉动塔和混和澄清槽等,使萃取技术 迅速走向了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当时萃取技术应用的另一 个重要进展是青霉素的提取,它与青霉素的深层发酵技术 一起,使青霉素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得以实现,成为二十 世纪医药工业重要的技术进步之一。
液-液三元体系的等温相图
(a)一对部分互溶组分(溶质与溶剂完全互溶),为大部分体系的 情况; (b)两对部分互溶组分(溶质与溶剂部分互溶),例如:正庚烷-苯 胺-甲基环己烷、苯乙烯-乙苯-二甘醇、氯苯-水-甲乙酮等。
分离工程
三角相图的解读
A
G F R E M
100 S
´ Ó Mµ ã × ÷Æ ½ Ð ß Ï AF £ ­ xC EF £ ­ xS CE £ ­ xA
Q
C
´ Ó Mµ ã × ÷´ ¹ Ö ±ß Ï MP £ ­ xA MQ £ ­ xC MR £ ­ xS
20 D P40 H 60
80
分离工程
共轭曲线:
对平衡结线的图解关联
分离工程
逆流萃取过程的平衡级数的计算
F = 料液的质量流率 S = 溶剂的质量流率 En = 离开第 n级萃取相流率 Rn = 离开第 n级的萃余相流率 (yi)n = 离开第n级的萃取相中组分 i的质量分率 (xi)n = 离开第n级的萃余相中组分i的质量分率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
转盘塔
转盘塔(RDC)是一种 常用的搅拌萃取塔。它的搅 拌组件是由装在中心轴上的 一系列圆盘组成,依靠转动 时转盘对流体的剪切力分散 液滴。装在塔壁处的一系列 定环起限制返混的作用。
转盘塔操作稳定、通量 大,在工业过程中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是最常用的萃取 设备之一。
分离工程
开式涡轮转盘塔



最小溶剂流量、操作相 比、回流比等 平衡级数 乳化和生成界面污物的 倾向 界面张力、两相密度差、 流体的粘度 是否有表面活性物质的 存在 萃取设备的类型 萃取设备的几何尺寸和 搅拌功率等
分离工程
溶剂的选择: 理想的萃取溶剂的特点




与被萃取相不互溶或只有很小的互溶度 对被萃取组分(溶质)具有大的饱和溶解度,对 溶质和被萃取相中的其它组分有高的选择性 必须考虑萃取后萃取相中的溶质的回收的难易 大的两相密度差、适中的界面张力、小的粘度以 及在操作条件下的稳定性 无毒、不燃或不易燃、无腐蚀性、成本低廉
分离工程
Karr 式振动筛板塔
分离工程
离心萃取机
Podbielniak 离心萃取机
离心萃取机特别适 用于两相密度差很小或 易乳化的物系,由于物 料在机内的停留时间很 短,因而也适用于化学 和物理性质不稳定的物 质的萃取,如从发酵液 中提取青霉素等抗生素。
分离工程
用于青霉素萃取的离心萃取机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
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
Feed (C+A) Solvent (S) 分配系数(分配比)
( x A ) II ( A ) I (K A ) D I (xA ) ( A ) II ( xC ) II ( C ) I (K C ) D I ( xC ) ( C ) II
Extract (S+A) 相比
分离工程
平衡级数的确定
对于S/F = 0.4,和(xA)RN = 0.025,约需2.8平衡级。
分离工程
直角三角图解法
分离工程
多级逆流萃取的实验模拟
以四级模拟为例
F R3 R4
R1
R2
1
E1 E2
2
E3
3
E4
4
S
分离工程
液-液两相接触的流动特征和传质
液 - 液两相接触过程中,一个液相为连续 相,另一个液相为分散相,分散成液滴与连续 相接触。因此,液 - 液两相的流动特征与液滴 (或液滴群)的运动密切相关;相际传质即为 液滴与连续相之间的传质。
开式涡轮转盘塔是对 转盘塔改进而成。主要是 在转盘面向分散相流动方 向的一面加上三片窄的泵 式叶片,造成同一隔室内 上、下部分搅拌强度的差 异。其总的效果是在全塔 内形成较均匀的液滴分布 (较大的传质比表面)、 较强的液体湍动和较小的 返混。因而传质效率较转 盘塔有较大的提高。
分离工程
开式涡轮转盘塔与转盘塔的传质性能的比较
分离工程
第四章 萃取
分离工程
目录


简介 萃取设备 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 萃取设备的设计 应用实例
分离工程
简介
液-液萃取也称为溶剂萃取。是一个重要的传质分离 过程。在液-液萃取过程中,含有待分离组分(溶质A) 的液相(料液F,为溶质 A溶解于载体 C的溶液,萃取后 成为萃余相),与另一个与之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相 (溶剂S)接触,由于溶剂S也能溶解溶质A,但不能或极 少溶解C,溶质A通过相际传质进入溶剂S,成为萃取相E ,从而实现了对溶质 A的提取,即A和C的分离。这是一 个包含A、C和S的三元体系的萃取过程。 如果料液中含有多种溶质,由于溶剂S对它们的溶解度 不同,也可实现对它们的分离。
1.萃取级数很少时,如单级操作,简单易行。 2.级数很多时,几十甚至几百级,分离要求很 精细,要求保证稳定的级效率。 缺点: 1.占地面积大; 2.动力消耗大(电机传动阻力); 3.密闭性差:萃取剂挥发损失,同时污染环境
分离工程
箱式混和澄清槽用于稀土萃取
分离工程
喷淋塔、填料塔和筛板塔
这三种萃取塔是 由常见的气液接触设 备发展而来。用喷嘴 实现其中一个液相 (分散相)在另一个 液相(连续相)中的 分散,靠两相的密度 差实现逆流流动。这 类塔的传质效率不是 很高。
分离工程
机械搅拌塔
如果界面张力较大、两相密度差较小、液体 粘度较大,单靠重力不足于使一个液相很好地分 散到另一个液相中,产生足够的传质相界面和湍 动。这些情况在液-液萃取中是常见的。这时,需 要通过外加机械能量的方法来促进液-液分散和流 体湍动,增加传质相界面,以及减少传质阻力。
分离工程
对于填料塔和筛板塔,可以通过使流体脉动的方法 来进行搅拌。脉动塔在核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 而,更通常的方法是采用某种形式的转动搅拌(转盘塔) 或振动搅拌(振动板塔)的形式。 在 1947 年以前,如果要进行需要很多平衡级的萃取 过程,可以选择的设备主要是混和澄清槽,这需要大量 的马达、泵和复杂的管道。而各种搅拌塔的发明,使得 采用结构简单、效率高而成本低的萃取设备成为可能。
分离工程
现在萃取技术已在各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炼油和石化工业中石油馏分的分离和精制,如 烷烃和芳烃的分离、润滑油精制等; 湿法冶金,铀、钍、钚等放射性元素、稀土、 铜等有色金属、金等贵金属的分离和提取; 磷和硼等无机资源的提取和净化; 医药工业中多种抗生素和生物碱的分离提取; 食品工业中有机酸的分离和净化; 环保处理中有害物质的脱除等。
分离工程
F(C+A)
Feed C - Carrier
S
Solvent
Í ¡ Ý È Ï à E (S+A)
Extract
Ý Ó Í à à Ï R (C+É Ù Á ¿ A)
Raffinate
分离工程
由于溶质在两个液相中的分配平衡的限制, 通常通过一次液 - 液平衡接触不能完全达到分 离或提取率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 多级逆流接触才能达到要求。
分离工程
萃取设备



混和澄清槽 非机械搅拌塔 机械搅拌塔 离心萃取机
分离工程
不同的萃取体系的物性(粘度、密度差和界面张力等) 的变化范围很广,分离要求也不同。为此,萃取设备的种 类很多,以适应各种要求。有些萃取设备和汽液接触设备 (蒸馏、吸收、汽提等)很相似,如喷淋塔、填料塔、筛 板塔等,但这些设备通常只能用在物系粘度很小、密度差 较大、界面张力适中以及分离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由于 液-液系统的特殊性,需要选择适合其特点的设备。 大部 分萃取设备都需外加机械能促进分散或两相分离,如机械 搅拌式萃取设备和离心式萃取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