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探究动量变化与冲量的关系[学习目标] 1.理解冲量和动量的定义、公式、单位及矢量性.2.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3.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一、动量和冲量[导学探究] 在激烈的橄榄球赛场上,一个较瘦弱的运动员携球奔跑时迎面碰上高大结实的对方运动员,自己被碰的人仰马翻,而对方却几乎不受影响…….这说明运动物体产生的效果不仅与速度有关,而且与质量有关.(1)若质量为60 kg的运动员(包括球)以5 m/s的速度向东奔跑,他的动量是多大?方向如何?若他以大小不变的速率做曲线运动,他的动量是否变化?(2)若这名运动员与对方运动员相撞后速度变为零,他的动量的变化量多大?动量的变化量方向如何?答案(1)动量是300 kg·m/s,方向向东;做曲线运动时他的动量变化了,因为方向变了.(2)—300 kg·m/s,方向向西.[知识梳理] 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1.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乘积mv.(2)公式:p=mv.单位:kg·m/s.(3)动量的矢量性:动量是矢(填“矢”或“标”)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4)动量是状态量:进行运算时必须明确是哪个物体在哪一状态(时刻)的动量.(5)动量具有相对性:由于速度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一般以地球为参考系.2.冲量(1)冲量的定义式:I=Ft.(2)冲量是过程(填“过程”或“状态”)量,反映的是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积累效应,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3)冲量是矢(填“矢”或“标”)量,若是恒力的冲量,则冲量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相同.[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质量大的物体的动量一定大.( ×)(2)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3)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 × )(4)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5)力越大,力对物体的冲量越大.( × )(6)不管物体做什么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重力的冲量相同.( √ )二、动量定理[导学探究] 1.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跳高时在下落处要放海绵垫子;从高处往下跳,落地后双腿往往要弯曲;轮船边缘及轮渡的码头上都装有橡胶轮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答案 为了缓冲以减小作用力.2.如图1所示,假定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碰撞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是恒力F ,在F 的作用下,经过时间t ,物体的速度从v 变为v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物体的动量改变量Δp 与恒力F 及作用时间t 的关系.图1答案 该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a =v ′-v t 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②由①②得F =m v ′-v t整理得:Ft =m (v ′-v )=mv ′-mv即Ft =Δp .[知识梳理]1.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2.公式:I =Ft =Δp .其中F 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若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其动量发生了变化,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 )(2)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变化量一定越大.( √ )(3)动量变化量为正,说明它的方向与初始时动量的方向相同.( × )一、动量的理解1.动量p =mv,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2.动量p =mv 与动能E k =12mv 2的区别 (1)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2)当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而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例1 羽毛球是速度较快的球类运动之一,运动员扣杀羽毛球的速度可达到100 m/s ,假设球飞来的速度为50 m/s ,运动员将球以100 m/s 的速度反向击回.设羽毛球的质量为10 g ,试求:(1)运动员击球过程中羽毛球的动量变化量;(2)运动员击球过程中羽毛球的动能变化量.答案 (1)1.5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2)37.5 J解析 (1)以羽毛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p 1=mv 1=10×10-3×50 kg·m/s=0.5 kg·m/s.p 2=mv 2=-10×10-3×100 kg·m/s=-1 kg·m/s所以动量的变化量Δp =p 2-p 1=-1 kg·m/s-0.5 kg·m/s=-1.5 kg·m/s.即羽毛球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1.5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2)羽毛球的初动能:E k =12mv 21=12.5 J ,羽毛球的末动能:E k ′=12mv 22=50 J .所以ΔE k =E k ′-E k =37.5 J.动量与动能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动量相同时动能一定相同,但动能相同时,动量不一定相同.(2)联系: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大小关系为E k =p 22m或p =2mE k . 二、冲量及冲量的计算1.求冲量大小时,一定要注意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只要力不为零,一段时间内的冲量就不为零.2.公式I =Ft 只适合于计算恒力的冲量,若是变力的冲量,可考虑用以下方法求解:(1)用动量定理I =mv ′-mv 求冲量.(2)若力随时间均匀变化,则可用平均力求冲量.图2(3)若给出了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用F-t图像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求冲量.如图2所示,力F在1 s内的冲量I1=F1t1=20×1 N·s=20 N·s力F在6 s内的冲量I=(20×1-10×5) N·s=-30 N·s例2在倾角为37°、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5 kg的物体沿斜面滑下,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物体下滑2 s的时间内,物体所受各力的冲量.(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答案见解析解析物体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冲量I=Ft,是矢量.重力的冲量I G=Gt=mgt=5×10×2 N·s=100 N·s,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冲量I N=Nt=mg cos α·t=5×10×0.8×2 N·s=80 N·s,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的冲量I f=ft=μmg cos α·t=0.2×5×10×0.8×2 N·s=16 N·s,方向沿斜面向上.1.在求力的冲量时,首先明确是求哪个力的冲量,是恒力还是变力,如果是恒力,可用I =Ft进行计算,如果是变力,可考虑根据动量定理求冲量.2.注意不要忘记说明冲量的方向.三、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1.对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运用动量定理解题时,要注意规定正方向.(3)公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变力,则F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初、末状态→选取正方向,列动量定理方程求解图3例3 如图3所示,用0.5 kg 的铁锤把钉子钉进木头里,打击时铁锤的速度为4.0 m/s ,如果打击后铁锤的速度变为0,打击的作用时间是0.01 s ,那么:(1)不计铁锤受到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大?(2)考虑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又是多大?(g 取10 m/s 2)(3)比较(1)和(2),讨论是否要忽略铁锤的重力.答案 (1)200 N ,方向竖直向下(2)205 N ,方向竖直向下(3)见解析解析 (1)以铁锤为研究对象,不计重力时,铁锤只受到钉子的平均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设为F 1,取竖直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可得F 1t =0-mv所以F 1=-0.5×(-4.0)0.01N =200 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200 N ,方向竖直向下.(2)若考虑重力,设此时铁锤受钉子的平均作用力为F 2,对铁锤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上 为正.则(F 2-mg )t =0-mv F 2=-0.5×(-4.0)0.01N +0.5×10 N=205 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此时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205 N ,方向竖直向下.(3)比较F 1与F 2,其相对误差为|F 2-F 1|F 1×100%=2.5 %,可见本题中铁锤的重力可忽略.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计算时应注意:(1)列方程前首先选取正方向;(2)分析速度时一定要选取同一参考系,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3)公式中的冲量应是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的变化量时要严格按公式,且要注意动量的变化量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例4 (多选)对下列几种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击钉时,不用橡皮锤仅仅是因为橡皮锤太轻B.跳远时,在沙坑里填沙,是为了减小冲量C.易碎品运输时,要用柔软材料包装,船舷常常悬挂旧轮胎,都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D.在车内推车推不动,是因为合外力冲量为零答案CD解析击钉时,不用橡皮锤是因为橡皮锤与钉子的作用时间长;跳远时,在沙坑里填沙,是为了延长人与地的接触时间,所以A、B不正确;据动量定理Ft=Δp知,当Δp相同时,t 越长,作用力越小,故C项正确;车能否移动或运动状态能否改变取决于外力的作用,与内部作用力无关,所以D项正确.针对训练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让脚尖先着地,这样做是为了( ) A.减小冲量B.减小动量的变化量C.增大与地面的冲击时间,从而减小冲力D.增大人对地面的压强,起到安全作用答案 C解析脚尖先着地,接着逐渐到整个脚着地,延缓了人落地时动量变化所用的时间,由动量定理可知,人落地时的动量变化量为定值,这样就减小了地面对人的冲力,故C项正确.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的问题主要有三类:(1)Δp一定,t短则F大,t长则F小.(2)F一定,t短则Δp小,t长则Δp大.(3)t一定,F大则Δp大,F小则Δp小.1.(多选)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如图4所示,由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较大,没有被拉动,则经过时间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B.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C.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Ft cos θD.合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答案BD2.篮球运动员通常要伸出两臂迎接传来的篮球.接球时,两臂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A.减小球对手的冲量B.减小球对人的冲击力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D.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答案 B解析篮球运动员接球的过程中,手对球的冲量等于球的动量的变化量,接球时,两臂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并没有减小球对手的冲量,也没有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更没有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而是延长了手与球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了球对人的冲击力,B正确.一、选择题(1~9题为单选题,10题为多选题)1.关于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其动量不随时间发生变化B.悬线拉着的摆球在竖直面内摆动时,每次经过最低点时的动量均相同C.匀速飞行的巡航导弹巡航时动量始终不变D.做平抛运动的质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动量与运动时间成正比答案 D解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故动量时刻发生变化,A项错;单摆的摆球相邻每次经过最低点时动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B项错;巡航导弹巡航时虽速度不变,但由于燃料不断燃烧(导弹中燃料占其总质量的一部分,不可忽略),从而使导弹总质量不断减小,导弹动量减小,故C项错;做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动量p竖=mv y=mgt,故D项正确.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用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推力推它t秒,物体始终不动,那么t秒内,推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 )A.F·t B.mg·tC.0 D.无法计算答案 A解析根据冲量的定义,推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推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与重力无关,故A正确.3.从某高处落下一个鸡蛋,分别落到棉絮上和水泥地上,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落到棉絮上的鸡蛋不易破碎,是因为它的动量变化小B.落到水泥地上的鸡蛋易碎,是因为它受到的冲量大C.落到棉絮上的鸡蛋不易破碎,是因为它的动量变化率大D.落到水泥地上的鸡蛋易碎,是因为它的动量变化快答案 D解析落到棉絮上的鸡蛋不易碎,而落到水泥地上的鸡蛋易碎,不是其动量大小和冲量大小的原因,而是其动量变化快,所受的冲力大造成的,故只有D正确4.质量为0.5 kg的物体,运动速度为3 m/s,它在一个变力的作用下速度变为7 m/s,方向和原来方向相反,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为( )A.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B.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C.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D.2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答案 A解析以原来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定义式Δp=mv′-mv得Δp=(-7×0.5-3×0.5) kg·m/s=-5 kg·m/s,负号表示Δp的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5.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情况中,人用相同大小的恒定拉力拉绳子,使人和船A均向右运动,经过相同的时间t,图甲中船A没有到岸,图乙中船A没有与船B相碰,则经过时间t( )图1A.图甲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比图乙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小B.图甲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比图乙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大C.图甲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与图乙中人对绳子拉力的冲量一样大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 C解析甲、乙两种情况下人对绳子的拉力相等,由冲量的定义式I=Ft可知,两冲量相等,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6.一质量为60 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幸好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的缓冲时间是1.5 s,安全带自然长度为5 m,g取10 m/s2,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 )A.500 N B.1 100 NC.600 N D.1 000 N答案 D解析 建筑工人下落5 m 时速度为v ,则v =2gh =2×10×5 m/s =10 m/s ,设安全带所受平均冲力大小为F ,则由动量定理得:(mg -F )t =-mv ,所以F =mg +mv t =60×10 N+60×101.5N =1 000 N ,故D 对,A 、B 、C 错.7.质量为1 kg 的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则物体在前10 s 内和后10 s 内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分别是( )图2A .10 N·s,10 N·sB .10 N·s,-10 N·sC .0,10 N·sD .0,-10 N·s 答案 D解析 由图像可知,在前10 s 内初、末状态的动量相同,p 1=p 2=5 kg·m/s,由动量定理知I 1=0;在后10 s 内末状态的动量p 3=-5 kg·m/s,由动量定理得I 2=p 3-p 2=-10 N·s,故正确答案为D.8.物体在恒定合力F 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在时间Δt 1内速度由0增大到v ,在时间Δt 2内速度由v 增大到2v .设F 在Δt 1内做的功是W 1,冲量是I 1;在Δt 2内做的功是W 2,冲量是I 2.那么( )A .I 1<I 2,W 1=W 2B .I 1<I 2,W 1<W 2C .I 1=I 2,W 1=W 2D .I 1=I 2,W 1<W 2 答案 D解析 在Δt 1内,I 1=F Δt 1=mv -0=mv ,在Δt 2内,I 2=F Δt 2=2mv -mv =mv ,所以I 1=I 2,又因为W 1=12mv 2,W 2=12m (2v )2-12mv 2=32mv 2,所以W 1<W 2,选项D 正确.图39.如图3所示,一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v 抽出纸条后,铁块掉到地面上的P 点,若以速度2v 抽出纸条时,铁块仍能掉到地面上,则铁块落地点( )A .仍在P 点B .在P 点左侧C .在P 点右侧不远处D .在P 点右侧原水平位移的2倍处答案 B解析 当以2v 速度抽出纸条时,纸条对铁块的作用时间减少,而纸条对铁块的作用力相同,故与以速度v 抽出纸条时相比,纸条对铁块的冲量I 减小,铁块平抛的初速度减小,水平射程减小,故落在P 点的左侧,B 正确.10.一粒钢珠在空中由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它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过程称为Ⅰ,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Ⅱ,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B .过程Ⅱ中钢珠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C .Ⅰ、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D .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改变量在数值上等于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答案 ACD解析 钢珠在空中自由下落只受重力,由动量定理,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选项A 正确;过程Ⅱ中钢珠受到的阻力和重力作用,所以过程Ⅱ中钢珠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过程Ⅰ和Ⅱ中重力冲量的大小,选项B 错误;由动量定理可知,Ⅰ、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选项C 正确;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改变量在数值上等于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也等于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选项D 正确.二、非选择题11.有一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将其从距水平地面高h =5 m 处以v 0=10 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1)抛出后0.4 s 内重力对小球的冲量;(2)平抛运动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量Δp ;(3)小球落地时的动量p ′.答案 (1)4 N·s,方向竖直向下(2)10 N·s,方向竖直向下 (3)10 2 kg·m/s,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解析 由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故h =12gt 2,落地时间t =2h g=1 s. (1)重力是恒力,0.4 s 内重力对小球的冲量 I =mgt ′=1×10×0.4 N·s=4 N·s,方向竖直向下.(2)小球飞行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合外力的冲量为I =mgt =1×10×1 N·s=10 N·s,方向竖直向下.由动量定理得Δp =I =10 N·s,方向竖直向下.(3)小球落地时竖直分速度为v y =gt =10 m/s.如图,落地速度v =v 20+v 2y =102+102 m/s =10 2 m/s ,11 设v 0与v 的夹角为θ,则tan θ=v y v 0=1,所以小球落地时的动量大小为p ′=mv =10 2 kg·m/s,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12.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一水平恒力作用于物体上,并使之加速前进,经时间t 1后去掉此恒力,求物体运动的总时间t .答案 Ft 1μmg解析 方法一:物体的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水平方向,第一阶段受两个力F 、f 的作用,时间为t 1,物体由A 运动到B 速度达到v 1;第二阶段物体只受f 的作用,时间为t 2,由B 运动到C ,速度由v 1变为0.设前进方向为正方向,据动量定理,第一阶段:(F -f )t 1=mv 1-0=mv 1第二阶段:-f ·t 2=0-mv 1=-mv 1两式相加:F ·t 1-f (t 1+t 2)=0因为f =μmg ,代入上式,可求出t 2=(F -μmg )t 1μmg所以t 总=t 1+t 2=Ft 1μmg. 方法二:把两个阶段当成一个过程来看:F 作用了t 1时间,μmg 则作用了t 总时间,动量变化Δp =0. F ·t 1-μmgt 总=0,t 总=Ft 1μ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