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1)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1)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课题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
的形象
授课日期第 3课时
授课类型共 5 课时
单元课标分析古诗文阅读在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中占了约36分,古诗词鉴赏大概占20分左右,题型基本上包括1、选择题 2、简答题 3、阅读延伸题;
考点则包括: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在2014年的高考中,古诗词鉴赏的考查方式有比较大的改变,主要可能呈现出三种形式:
1、延续2013年的方式,针对一首诗词进行理解和鉴赏。

2、两首诗进行对比阅读,进行理解鉴赏。

3、诗和诗论(相关的白话文材料)结合阅读。

进行理解鉴赏
单元学情分析
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鉴赏诗歌形象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是还不够扎实,因此在本课中要让学生打牢基础,能够把古诗词鉴赏的形象鉴赏知识运用到理解鉴赏诗文中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记住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

2、让学生能够把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理解和鉴赏诗文中去。

教学重点让学生记住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把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理解和鉴赏诗文中去。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一、考点解析: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
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
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
思想感情。

二、鉴赏示例: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
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常见的意境有四组: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
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
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
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
凉、冷寂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
让学生明确诗
歌形象的考点
以及本质,识记
相关知识点。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让学生能
够明确诗
歌形象的
考点考查
的关键内
容,以便进
行复习。

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课堂活动三、典型例题【形象专项训练】
1、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
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
雨骑驴入剑门。

问题:在诗的前两句中,由“酒痕”、“消
魂”可以看出,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
怎样情感特征的人物形象?
2 客中初夏司
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
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
有葵花向日倾。

问题:散文创作有“形散而神不散”之说,
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
“不散”。

3、诉衷情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
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问题: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简要分
析。

让学生通过典
型例题的解读
和鉴赏,巩固诗
歌形象的知识
和术语,并以此
更加明确地解
读文本内容。

巩固学生
有关形象
的知识点
识记。

小结诗歌形象的知识点 让学生自行归
纳总结
巩固诗歌
形象的知
识点识记。

练习与检测3、鹊桥仙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题: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
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诗
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自行完成
练习
巩固本课
的重要知
识点识记。

作业
5、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他的性情的?
6、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问题:⑴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⑵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