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重点泌尿系统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总论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掌握常见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肾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及熟悉防治原则。
一.肾脏的主要结构1.肾单位:1.1肾小体1.1.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由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构成(1)内皮细胞:抗凝、抗血栓、合成基底膜和血管活性物质(2)基底膜:带有负电荷,维持正常结构,固定邻近细胞和构成滤过屏障(3)脏层上皮细胞:防止中、大分子量蛋白质漏出(4)系膜组织:毛细血管间,支撑、修补、调节、清洁作用1.1.2肾小囊1.2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和连接小管2.肾小球旁器3.肾间质4.血管和神经二.肾脏的功能1.滤过:GFR:肾小球滤过率2.重吸收和分泌(1)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2)渗透压梯度形成:主要靠髓袢和髓质(3)调节终尿成分:远端小管尤其连接小管(醛固酮作用于此)3.内分泌(1)血管活性肽:调节肾的血流动力学和水盐代谢,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激肽等(2)非血管活性物质:1,25-(OH)2D3和EPO三.检查手段1.尿检1.1蛋白尿:每日>150mg或者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试验阳性(微量蛋白尿30-300mg)1.1.1生理性蛋白尿:(1)功能性:如剧烈运动,一过性,不超过(+)(2)体位性:多见于成长期青少年(<1g/d)1.1.2肾小球性蛋白尿(1)选择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蛋白,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滤出超过小管吸收,病变较轻。
(2)非选择性蛋白尿:病变加重,排泄如IgG等大分子蛋白1.1.3肾小管性蛋白尿:β微球蛋白和溶菌酶等微小蛋白,重吸收障碍。
1.1.4溢出性蛋白尿: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大量溶解,多发骨髓瘤轻链蛋白等大量滤出超过重吸收阈值。
1.2血尿(1)镜下血尿:每HP>3(2)肉眼血尿:1ml血/1L尿,外观洗肉水样,血样或者酱油样1.3管型尿:蛋白质或细胞成分在小管内凝固1.4白细胞尿:>5/hp白细胞1.5脓尿:就是白细胞尿1.6菌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2.滤过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GFR正常值100±10ml/(min·3.影像学检查4.肾活检四.常见肾病1.肾病综合征:各种原因所致大量蛋白尿>d,低蛋白血症(<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2.肾炎综合征: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主要表现3.无症状性尿检异常;轻中度蛋白尿和血尿,不伴水肿和高血压,多种原发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间质疾病4.急性肾衰竭综合征(acute kidney injury):各种原因,48h内血肌酐升高>μmol/l或者较基础值升高>50%或者尿量<(kg·h),持续超过6h。
急性肾衰是AKI的严重阶段5.慢性肾衰竭综合征(chronic kidney disease):肾小球滤过率<60超过三个月。
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症状以及贫血、骨病等五.诊断:病因、病理、功能和并发症六.防治原则1.一般治疗:休息,去除诱因,避免肾毒性药物,健康生活和合理饮食2.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1)免疫原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2)非免疫因素:RAAS系统阻滞剂3.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4.肾脏替代治疗4.1透析(1)腹膜透析(2)血液透析4.2肾移植5.中西医结合肾小球病掌握肾小球病分类:现行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及病理分类。
掌握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发病机理。
掌握急性、慢性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熟悉急进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五种主要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
熟悉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了解肾小管疾病分类和间质性肾炎病因.一、分类(一)临床分类: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肾病综合征(二)病理分类:轻微肾小球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病变、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型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二、发病机制(免疫为始,炎症介质进展,其他为辅)(一)免疫反应1.体液免疫(1)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CIC):系膜区和内皮下(2)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GBM上皮细胞侧(3)自身抗体:典型的少免疫沉积型肾小球肾炎2.细胞免疫:亦可发挥重要作用(二)炎症反应三、分述(一)急性肾小球肾炎1.病因:β溶血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者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2.病理:(1)大体:体积正常或增大(2)光镜:内皮和系膜增生为主,急性期可有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浸润水肿(3)免疫病理:IgG和C3颗粒状,毛细血管壁、系膜区(4)电镜:驼峰状,肾小球上皮细胞下3.临床表现(本病可以自己恢复)(1)尿异常:血尿、轻中度蛋白尿和红细胞管型(2)水肿(3)高血压: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4)肾功能异常:一过性(5)充血性心衰:急性肾炎综合症期(6)免疫学异常:①初期C3和总补体下降,8W内恢复正常②抗“O”阳性4.诊断(1)诊断:链球菌感染1-3w,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甚至心衰,C3总补体下降,8W恢复。
(2)鉴别诊断:1)急性肾炎综合症起病的①病毒感染:通常症状较轻,不伴血清补体降低②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常伴肾病综合征并且没有自限性③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3正常,没有自限性,IgA可升高,进展快2)急进型肾小球肾炎:进展快,常短期内发展为肾衰,重症者需要肾活检3)系统性疾病肾脏受累:肾活检明确诊断(3)肾活检指标:少尿一周以上或者进行性少尿肾功异常;病程超过了两个月没有好转的;急性肾炎综合症伴有肾病综合征5.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急性期低盐饮食,肾功不全时考虑限制蛋白摄入量,少尿者注意水的摄入量(2)治疗原发感染(3)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4)透析:少数急性肾衰者(二)慢性肾小球肾炎1.病因:多为免疫介导,少数急性发展来2.病理特点:(1)大体:肾缩小,皮质薄(2)光镜:最终都可以发展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相应肾单位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3.临床表现:多样性,共同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血尿(1)早期:非特异性表现,可无任何症状(2)进展为肾功下降(3)最终发展为肾衰4.诊断:尿检异常,伴或不伴水肿及高血压病史三个月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都要考虑此病。
5.鉴别诊断(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鉴别(2) ALPORT综合征:青少年,可有多系统损害,家族史(XD遗传)(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4)原发高血压肾损害:现有高血压,后有肾损害,并且伴有高血压的其他并发症(5)慢性肾盂肾炎:有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并且有影像学检查的异常6.治疗(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限盐利尿(2)限制食物中蛋白和磷摄入量(3)糖皮质激素(4)避免肾损害的因素:感染劳累妊娠和肾毒性药物(三)急进型肾小球肾炎1.病理:(1)大体:肾脏体积可增大(2)光镜:大量新月体形成,早细胞晚纤维(3)电镜:仅II型系膜内和内皮下致密物沉积(4)免疫:I型IgG、C3光滑线条状沿着毛细血管壁分部;II型IgG和C3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III型基本没有(5)分型:I:抗GBM;II: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者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III少免疫复合物2.临床表现:II多见,I好发中青年,II、III中老年男人前驱感染,起病骤急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早期就少尿或者无尿,进行性恶化成尿毒症。
四、肾病综合征(一)病因1.原发性(1)儿童:微小病变性肾病(2)青少年: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3)中老年:膜性肾病2.继发性:呵呵(二)分类1.微小病变型:(1)光镜: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2)免疫:阴性(3)高发:儿童高发,男多(4)电镜:广泛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5)特点:激素治疗有效(6)肾病综合征,发病后可以自发缓解2.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光镜: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免疫:IgM、C3受累节段团块状沉积(3)电镜:肾小球上皮足突广泛融合,基底膜塌陷,系膜基质增多,电子致密物沉积(4)好发:青少年男性(5)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3.膜性肾病(1)光镜:肾小球弥漫病变,早期嗜复红小颗粒,后面钉突形成。
(2)免疫: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3)电镜:GBM上皮侧整齐电子致密物排列,广泛足突融合(4)好发于中老年男性(5)起病隐匿,多镜下血尿,一般没有肉眼血尿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光镜: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2)免疫:IGA或者IGM、igg沉积,都可以伴有C3,颗粒状(3)电镜:系膜区电子致密物(4)好发于青少年,可有上感史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1)光镜:系膜细胞和机制弥漫重度增生,可以插入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双轨征”(2)免疫:IgG和C3颗粒状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沉积(3)电镜:系膜区和内皮下电子致密物(4)治疗困难,几乎都有血尿(5)青壮年男性,上感史(三)诊断1.是否肾病综合征2.确认病因3.判定有无并发症(四)并发症1.感染:呼吸道、皮肤、泌尿道2.血栓栓塞并发症:(1)血液浓缩高脂血症(2)白蛋白低肝脏代偿合成大量凝血蛋白(3)血小板激活,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加重高凝3.急性肾损伤(有效血容量不足)4.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五)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给予优质蛋白d,热量充足126-147kj/d·kg;水肿时低盐饮食2.对症治疗: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ACEI和ARB);降脂治疗3.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1)糖皮质激素: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2)细胞毒性药物:协同激素治疗①环磷酰胺:代谢产物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
骨髓移植和中毒性肝损害(3)环孢素:选择性抑制T细胞(4)麦考酚吗乙酯(MMF):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经典合成途径4.中医药治疗5.并发症防治五、IgA肾病1.临床表现:最容易产生血尿的,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血尿。
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六、间质性肾炎1.病因:(1)急性:多种药物(抗生素,磺胺,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惊厥要)(2)慢性:中药,西药(镇痛药和环孢素A),重金属,放射线,其他2.病理:(1)急性:间质水肿,弥漫淋巴单核浸润,小管上皮空泡颗粒变性。
免疫荧光多阴性(2)慢性:肾脏猥琐,间质大片纤维化,小管大片萎缩,小球缺血硬化3.临床:(1)急性:全身过敏现象,尿化验异常(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尿和蛋白尿),肾功能损害(2)慢性: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