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能合作探究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中国的地理差异并探究其成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的 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1.通过课本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并探究这种差 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2.能讨论并分析得出课本列表比较其南北两侧在气温、降水、农业生产等方面 的不同。 1.利用图表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地理差异的主导因
教学难点 素。体会这种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了解区域差异的成因。 教材笔记、地理图册、中国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秦岭——淮河
备课人
刘焕华
学科
地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上册知识结合地图和课文,分析我国东 西部、南方与北方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2).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能结合教材所提 供的列表,比较该线两侧的诸多差异你,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3).了解划分区域的依据,指导依据不同,划分的区域也不相同。掌握我国
年降水量
400-800mm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
干湿地区
半湿润为主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为主
河流流量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南 _______________为主
屋顶坡度_______ 墙体___________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
800mm 以上 平原、丘陵、高原
湿润地区 亚热带为主

典型植被类型
课型 新课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地域辽阔自 然环境复杂多样,地理差异非常显著。那么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 面?形成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如何了解这些差异所形成的特殊区 域,及区分这些区域的分界线是哪些?依据又是什么?并实际运用这 些差异来丰富我们的认知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一线的资料。 展示地图或利用学生手中的地图册进行读图分析,将学生分成个别小组进行问
教学手段
题的讨论和分析探究解决方案等。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图表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学法
适时运用地图,结合地图、资料等信息,自主学习,交流学习成果;通过小组 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屋顶坡度__大_____
墙体_____厚___
墙体___薄___
其他不同
小结:秦淮一线对我国的气候、植被、文化、地形、农业生产和生活 等都有重要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区域。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1)、区域名称 请同学们阅读第 5 页课文找出我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四大区域分界线 先请同学们标出 A、B、C 三条界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第 6 页 活动题。(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界线 A 是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它大致与 400mm 等降水量线一致,界线 B 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它大致 与 1 月 00C 等温线、800mm 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界线 C 是青藏地区 与其它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大致与昆仑山______祁连山_______横断 山相吻合。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农耕
土地利用类型
___旱地______为主
_______水田____为主
制度
主要农作物 小麦、棉花、大豆、甜菜、
水稻、油菜、甘蔗
玉米、花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地运输(马车、汽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___小____
承转:在上述地理差异中围绕一条自然界线的地理差异就非常显著 了,那就是秦岭_____淮河一线。 (二)、秦淮一线 2、还是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本第 5 页的活动题为依据,依次完成表格
和填空。
备注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表一):
秦岭—淮河以北
一月平均气温
(高于或低于 00C)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干湿地区
温度带
进行新课: 一、地理差异显著 (一)、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形成原因。 1、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2 人或 4 人为一个小组并选代表回答) (1)、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 (2)、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我国地理差异显著表现在纬度由低到高而温度却由高到 低,海陆位置上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地势上第一级 阶梯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有限,发展较为缓慢,而长江三 角洲地区地势平坦靠海温暖湿润经济发达。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 有:纬度、海陆、地势、气候等。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南方与北方的人文差异(表二):
秦岭—淮河以北
农耕
土地利用类型 ______________为主
制度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陆地运输(马车、汽车)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_______
墙体___________
其他不同
学生展示答案: (表一)、(表二)
秦岭—淮河以北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
(高于或低于 00C)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作业设计: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 2---4 页,第 1 题—第 3 题。
秦岭____淮河一线: 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
分界线
差异的表现 形成原因
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区域。
二、四大地理区域
名称
四大地理区域 分界线
划分依据
教学后记: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首先从气温、降水和地形等自然方面和农业、 人口、城市等人文方面认识了我国的地理差异,重点学习了秦淮一线
两侧的地理差异;然后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提出了区域的 概念,我们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结合小组讨论汇总的形式分析了,四 大地理区划分的界线和主导因素。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将更具体地 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