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论文

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论文

科目名称: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论文题目:电视剧管理法律制度引导下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学号 2012410899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年级 2012级文管一班姓名杜肖颖题目:电视剧管理法律制度下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内容摘要:中国电视剧产业经过近 20 年的市场化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构成主体主要包括:电视剧制作商、电视剧播放平台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以及电视剧广告商和消费者,其电视剧产业也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电视剧制作环节、销售运营环节、消费环节。

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电视剧产业活力四射。

一,电视剧产业环境分析(一)法律政策环境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

目前政策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充分。

•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指导、《电视剧管理规定》为基础,涵盖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审查、行业质量管理、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目前对电视剧业务的开展较为重要的法律法规如下表所示:1997-2010 年中国涉及电视剧业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二)产业监管体制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电视剧行业涉及的监管准入主要包括电视剧经营许可、电视剧备案公示和摄制行政许可、电视剧内容审查许可、电视剧播出审查,具体情况如下:•1、电视经营许可制度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国家对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

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视剧的制作业务。

•2、电电视剧备案公示和摄制行政许可制度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及《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依法设立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后从事电视剧摄制工作必须经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备案公示管理并获得制作许可后方可进行。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分为《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两种。

电视剧制作单位在拍摄每部电视剧之前都必须申请取得所拍摄电视剧的乙证。

乙证实行一剧一报制度,在电视剧播放后自动作废。

以后拍摄新的电视剧须重新履行许可审批程序。

乙证仅限于该证所标明的剧目使用,有效期限不超过 180 日。

电视剧制作机构已经以乙证的形式,在连续两年内制作完成六部以上单本剧或三部以上连续剧(每部 3 集以上)的,可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甲证。

甲证有效期限为两年,甲证需要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隔年检验。

对于持有甲证的电视剧制作机构,拍摄每部电视剧之前向省级广电局进行备案审核,由省级广电局报国家广电总局备案。

•3、电视剧内容审查制度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和《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国家对电视剧实行发行许可制度,即电视剧摄制完成后,必须经国家广电总局或省级广电局审查通过并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之后方可发行。

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设立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和电视剧复审委员会。

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电视剧审查委员会的职责是:审查直接备案制作机构制作的电视剧;审查聘请相关国外人员参与创作的国产剧;审查合拍剧剧本(或者分集梗概)和完成片;审查引进剧;审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电视剧审查机构提请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审查的电视剧;审查引起社会争议的,或者因公共利益需要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审查的电视剧。

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电视剧复审委员会负责对送审机构不服有关电视剧审查委员会或者电视剧审查机构的审查结论而提起复审申请的电视剧进行审查。

•4、电视剧播出审查电视剧取得发行许可证后,就进入发行和播放阶段。

电视剧制作机构与电视台签订电视剧播放许可合同,将电视剧播放权出售给电视台。

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电视台对其播放的电视剧内容,应当进行播前审查和重播重审。

二,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剧产业链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媒体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电视剧播出平台开始多样化,新兴的电视剧播出平台包括数字付费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 2010 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 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从模拟到数字引起电视剧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改变,同时国家“三网融合“的政策支持也带给电视剧产业巨大的发展契机,其生产、交易和盈利模式也随之调整,传统电视剧产业链将实现重构。

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剧产业链在数字媒体时代下,电视剧的下游行业包括了电视台、音像出版行业以及新媒体。

数字媒体时代,电视剧产业链中平台运营环节发生巨大变化,最根本的是带来了“制播分离”之后,“制“、”播“主体地位的平等化,为制作环节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平等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电视剧产品价值的实现途径提供了多元选择。

三.(三)中国电视剧供需状况传统电视剧市场对电视剧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根据近五年电视节目制作发行情况以及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间情况,艺恩发现观众对电视剧的需求增长比供应增长幅度更大,电视剧也是电视台各节目类型中播出和收视比重最高的。

除 2006 年略有下降,2004 年以来我国各电视台的电视剧播出时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尤其是 2005 年和 2007 年增长率近 20%,而 2008 年电视剧播出时间比 2004 年增长了 50%多;电视剧在 2009 年省级卫视各节目类型中收视率高达44%,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节目。

数字媒体时代,网络点播、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播放平台开拓了电视剧的增量需求,交易金额也呈增长趋势。

除了本土市场以外,海外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及全球华语电视剧市场潜力巨大。

以电视剧总产量来看,近年来电视剧市场一直处于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 20%的电视剧在摄制完成后就因质量、题材等原因无电视台采购而被市场淘汰,另有约 30%的电视剧只能在收视率较低的播出时段播出且销售价格较低。

根据 CSM 对全国 80 个主要城市的 516 个电视频道国产剧播出情况进行的监测,截至 2008 年底,取得 2006 年度《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 502 部电视剧,经过 2 至 3 年的发行期,只有 412 部实现了播出,占 2006 年电视剧制作生产总量的82%。

供给方面,受制作经验不足、从业时间较短、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一些电视剧制作机构难以生产精品电视剧,每年上万集的新剧中,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叫好又叫座、为供应商和电视媒体都带来高回报的精品剧比较稀缺。

•需求方面,包括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数字媒体在内的各渠道对精品电视剧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在电视节目播放的构成比例上,电视剧占 44%左右的份额。

精品电视剧是直接贡献广告收入、拉动收视率和提升频道品牌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各渠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明显加大对购买精品剧的投入,尤其对各省级卫视,如果能购买到该类电视剧,将为全年广告经营和频道推广带来极大支持。

• 精品电视剧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导致了发行价格较高,另一方面电视台宁愿重播过往的精品电视剧也不愿采购低质量新剧,这直接导致一些精品电视剧的重播率较高。

(四)有线/数字电视及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分析有线电视用户稳定增长,数字电视用户增速迅猛2005 年以来全国有线电视用户保持着温和增长势头,平均增长率接近 8%,截至 2009 年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 1.8 亿户,同比增长 6.7%,增速基本维持稳定。

其中,数字电视用户以超过 100%的平均增长率保持着高速增长,数字电视用户达 6321.72• 万户,同比增长 39.6%(随着基数增加,增速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增速),渗透率达到 36.08%;数字付费电视用户 712.8• 万户,同比增长 58.6%,增长迅猛,渗透率达 4.07%。

用户对电视剧的需求仍是所有电视节目中需求最大的类型,而传统有线电视每晚 2-3 集电视剧播出的方式很难满足喜欢看电视剧的观众的需求,数字电视尤其是付费数字电视的出现满足了电视剧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数字付费电视也开拓了新的盈利模式,由于面向终端用户收费这种新模式对电视内容的要求更高,付费电视用户的一大收视方向就是电视剧,因此随着数字电视和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一方面电视台对精品电视剧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也将对电视剧制作机构开启全新的电视剧购销形式和盈利模式。

(五)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迅速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基于移动通信、数字、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新媒介形态正在分割着人们的休闲时间,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电视产业形态。

网络视频就是当前最重要的一种应用。

根据 CNNIC 对网络视频应用的调查,截止 2009 年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 2.4 亿,成为网民最重要的网络应用之一,而电影、电视剧是网络视频用户最为喜爱的内容类型,分别以 77%和 70.5%的比例位居用户选择的网络视频内容前列。

总之,目前国产电视剧主要集中在家庭伦理剧和古装戏两个层面上。

缺乏好的剧本和好的创作,形式单一。

虽然有火遍海外的《甄嬛传》,但是只有一部,远不能及美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制度和创作模式。

参考文献:1、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我国文化娱乐业的现状及出路……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67袁俊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