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文化产业发展论文引入风险投资机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在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内传播蔓延,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动荡和信贷紧缩。

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共体内部引发新的矛盾和争端。

随着危机的蔓延,金融危机最终扩散到了实体经济,创造新的产业发展热点,成为不可忽视的严峻课题。

高新技术产业正是未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将风险投资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将会产生1+1>2的奇迹,但这其中必然也存在很多的难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是中国经济应对危机谋求长足发展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回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挑战的重要途径。

这就需要尽快摆脱依靠低成本优势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具有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性,使得其难以从银行、资本市场等传统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

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本的需求,使推动风险投资从传统的投资领域中独立出来,形成了有别于普通投资的一整套理论及运作体系。

作为金融制度创新的风险投资,解决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资金与管理的瓶颈问题。

由此可见,风险投资是建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支撑条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风险投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又为风险投资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是一种典型的“双赢”发展模式。

二、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1、投资主体错位,资金来源单一。

如果说美国硅谷的成功在于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和高效的融资机制的话,那么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缓慢则要归咎于融资体制的不健全。

如今创业企业及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缺少融资渠道、缺少风险投资家及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这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美国和欧洲的风险资本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西方各国风险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我国的科技企业却一直依靠着政府、银行、企业自筹三大资金来源。

结果政府财力有限。

仅有的科技拨款根本满足不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银行由于稳健经营的要求,对贷款项目的选择也十分小心,在贷款期限上往往选择短期贷款,对中长期的科技贷款较少关注;面对巨额的研发资金,发展中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更是囊中羞涩。

由于投资主体的错位与单一限制了风险资金的规模,由此造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资金的严重不足。

2、投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已建立的拥有风险资本的风险投资公司,约80%是在高科技园区内建立的,近百个企业孵化器几乎全部都在高科技园区内,但是目前企业自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初试培育,风险资金、创业基金又大多关注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项目,导致高科技园区内风险企业中试资金的严重不足,研发、中试与批量生产的资金比例为1:0.7:10,远远低于国际上1:10:100的经验数据,中试资金的短缺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首要问题。

每年专利实施率仅为10%。

科技成果转化为成品并最终形成工业规模的仅为10%-15%。

这远低于美国60%-80%的水平。

可见,高科技企业的风险资本严重短缺。

3、资金投向不合理,投入总量不足。

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大部分的风险资金都投向了热门的行业,政府部门责任不明,未建立对企业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风险企业缺乏追求高效益与高风险投资组合的动力,使得大量科技资金的使用低效与滥投放,真正投向高科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少。

而在美国以计算机软件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所占的比重则居首位。

再以R&D强度为例,国际上工业产业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企业销售额的5%以上,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原则上应达到10%以上。

如美国电子与通讯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的R&D强度平均水平分别为7,91%和16.81%,而我们的相应指标仅为0.7%和3.6%,高科技园区内风险企业的研发经费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三、利用风险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径选择(一)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示范作用。

积极扶持风险企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简单地依靠外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很多国家和地区根据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共轭互动的特点都采取了投入一定财政资金,成立风险投资基金,用以支持高新企业发展的方式。

无论是引进还是发展风险投资。

前提是要有优质的风险企业作为项目储备以供其选择。

所以,政府在推动风险投资的同时。

要大力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可以利用政府采购政策。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过程中,要确定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采购占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及占当地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这是政府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直接财政政策。

另外,可考虑以政府财政收入为基础,对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直接拨款或补贴,借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更快发展。

此外,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环节、研发机构,制定相应的税收支持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链的研发环节中,研发费用、研发用资产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对这两项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极大地调动高新技术研发者的积极性,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还应制定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环节以及针对高新技术从业人员的税收支持政策,以期全面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二)运用财政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构建多元化风险资本融资体系结合我国风险投资还在发展阶段的实际,应发挥政府资本的带动作用,在积极引进外来风险投资公司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可考虑吸引本地民间资本进入,努力构建多元化的风险资本融资体系:一是应扩大政府风险投资种子基金规模,带动社会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市场,在发展成熟之后逐步退出,减小政府在风险投资机构中的出资比例。

二是积极采取措施,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条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

(三)大力利用民间资本促进风险投资发展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是国际上通行的模式。

从国际风险投资经验看,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是最有效率的。

但我国现有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公司法》对风险资本的筹集、运作、管理等要求与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有相当大的距离。

因此,在吸引民间资本时,需要参照国际规范构建各种风险投资组织模式。

1.现有风险投资公司与民间投资者共同出资组建风险投资基金。

在现有风险投资公司已经有较大发展的条件下,其他民间投资者可以与其共同参与和发起设立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

如综合风险投资基金、专业风险投资基金、区域风险投资基金等。

基金的资金由金融机构负责保管。

风险投资公司负责具体运作。

在风险投资基金有较大发展后,国有资本可以逐渐退出,并通过改革风险投资公司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将其转变为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使基金逐步过渡到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

这是现有风险投资公司特别是国有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方向,2.境内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有限合伙制基金组织形式。

有限合伙制内部设立两类法律责任不同的投资主体:一类是有限合伙人,另一类是普通合伙人。

有限合伙人提供风险投资基金的基本资金来源,以投资额为限,对基金组织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是风险投资家,具体管理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山资一般占基金资本总额的1%,投入的主要是科技知识、管理经验、投资经验和金融专长,须对基金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的比例好像不大,但绝对额是相当可观的。

1亿元人民币的1%就是100万元,这对风险投资家来说也是一笔大数目。

在基金投资收益分配上,普通合伙人除了可以同有限合伙人一样获取基金股盼收益外,还可以依据投资利润进行较高比例的分配和获得管理劳动收入。

这种基金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使普通合伙人的收益和风险同整个风险资本的营运效果直接挂钩,有利于形成对有限合伙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

3.境内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契约型风险投资基金形式。

这种风险投资基金由民间投资者、作为风险投资家的基金管理者和作为资金保管者的金融机构组成。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信托契约基础之上,其中民间投资者为委托人,基金管理者和基金保管者为受托人,分别依据信托契约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运作和保管。

契约型风险投资基金具有以下优点:①实行资本承诺制,并引入托管人监管制度。

②固定的管理费用避免了代理成本过高。

③避免投资者双重纳税。

契约型基金管理者所寻找的项目,经投资决策机构批准,由投资者按照投资契约中约定的比例进行投资。

由于投资主体是民间投资者而不是管理者,因此,被投资企业获取的投资收益只需要由投资者交纳一次所得税,避免了双重纳税。

4.民营企业个人和家庭单独进行风险投资。

在发达国家,民营企业与个人、家庭投资者是风险投资领域非常活跃的力量。

目前,我国个人和家庭自身直接参与风险投资还缺乏良好的条件,除了一部分风险爱好者外,大多数个人和家庭尚不敢贸然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一般是通过向风险投资机构或科技型企业人股的方式,间接参与风险投资。

但民营企业可以直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借鉴国外经验,民营企业除了与其他经济主体共同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外,还可以采取以下3种方式直接进行风险投资:一是设立企业内部的风险投资部门,具体负责企业在风险投资领域的金融性投资,以及企业与外部机构的合作。

二是自身直接对风险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包括并购风险企业。

三是民营企业内部进行风险投资。

一般的风险企业通常以独立的创业形式存在,不过也有一些新技术的发明者不愿意完全脱离原来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为创业活动提供内部风险资本,建立股权全部或部分归公司所属的风险企业,以此作为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繁荣的重要手段。

(四)加速建设中介服务体系推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介入风险投资领域。

提供战略策划、产品定位、市场调研、资金筹措等中介服务。

投资银行可以充当高科技投资项目供求双方的中介,作为资金所有者的投资顾问和项目所有者的财务顾问。

促进双方沟通:通过改造、辅导、组建、推荐风险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为风险企业提供并购服务等。

充当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中介。

大力培育各种代理、顾问、评估和认证等专门的中介机构。

使它们活跃于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流程,分别为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决策咨询、代理谈判和价值认定等服务。

强化律师事务所在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运营及退出环节的作用。

发挥会计评估机构在财务审计、技术估价、业绩评估等工作中的作用。

(五)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实际设计风险投资退出通道国外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一般有公开上市(IPO)、收购、清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