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

1.视觉文化的概念1913年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提出,以电影为代表。

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视觉文化的样式,成为视觉文化崛起的表征。

较之于口传文化与印刷文化,电影主要是一种以影像来传递信息的视觉文化。

电影并不直接等同于视觉文化,电影史视觉文化的诸多表征之一。

视觉文化的概念(名解)其一,视觉文化概念是指一个文化领域或研究对象,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其中视觉性占据主因或显赫地位,所谓视觉文化就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性现象,它与后现代和消费社会密切相关。

其二,视觉文化也可以用来标示一个研究领域,或是广义的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研究。

图像的劣根性:浅薄化、粗鄙化、平面化。

2.解析视觉文化的当代发展趋势①视觉性成为文化主因当代文化或文化中的高度视觉化,就体现在对视觉性和视觉效果的普遍诉求上,从广告形象到影视节目,从印刷图像到服饰、美容、建筑、城市形象等形形色色的视觉图像无处不在。

当代文化高度视觉化把可视性和视觉快感凸现出来,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许多传统法则。

在“眼球经济”时代“被把握为图像”的东西才是充斥着权利和影响的东西.视觉因素一跃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要素,成为创造、表征和传递意义的重要手段。

当代文化不仅体现出高度视觉化的特征,而且是一种普遍视觉化,即是视觉化对非视觉化领域广泛的“殖民”。

②图像压倒文字如今图像更具优势,更有吸引力和诱惑力,读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在印刷中图像凌越文字占据了主导地位,就电影和文学而言,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进一步强化了小说文字描绘的图像化倾向,在读图时代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

读图时代(名词解释)从广义上说,读图时代这一表述揭示了图像成为我们阅读的主要领域。

从狭义上说,所谓读图,就是指印刷物本身的图像化趋向正在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把我们从抽象的文字解读中“解救”出来,转向了种种直观生动的图像。

图像淩越文字,表明了视觉文化不同的特性。

③对外观的极度关注历史的看,没有那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对日常生活的种种外观如此关注。

身体作为人的肉身外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视觉文化意义。

身体文化催生出身体产业凡视力所及之物,总是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着视觉快感。

④视觉技术的进步人的视觉不断发展,不断延伸,可视性要求与视觉快感的欲望不断攀升,导致了新的视觉花样层出不穷。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视觉技术的变革还导致了虚拟现实的出现和传统观念的深刻变革。

3.视觉范式的历史演变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他认为,画家心中有某种“图式”制约画家视觉范式(名词解释):范式也就是一整套关于特定科学理论的概念、命题、方法、价值等。

视觉范式,亦即特定时代人们的“看的方式”。

①从不可见性到可见性启蒙;真理就是“开启”与“去蔽”(海德格尔)②从相似性到自指性图像符号与显示的关系从相似性关系到非相似关系的转变③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英国美学家克利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会激起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他写道“有意识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打破艺术边界,是现代视觉艺术发展的产物。

(填空)蒙德里安(现代)与波洛克(后现代)④从“静观”到“震惊”静观与震惊(名词解释)静观:在哲学上指的是一种沉思默想或凝视状态,带有理性的特征,主体与对象保持着某种距离,主体处于在一种平静的、沉思的状态。

——叙事电影震惊:即刻的、短暂的动感状态,就像子弹瞬间穿射的效果。

在震惊状态中,主体与对象的距离不是消失了,而是降低到最小限度。

——奇观电影⑤从趋近图像到为图像所困在视觉技术的生产历程上,古典主义时代,生产图像需要画家长期丰富的积累,生产时效漫长,所以图像很有限;而当代由于各种新媒介的帮助,制作图像、获得图像和传播图像非常优先,所以图像广为泛滥,因此以前是趋近图像,现在是为图像所困。

4.中国古典哲学的经典问题:言象意的关系5.电视观众的三种解码类型——霍尔①主导性解码:这种解码中观众完全认可了文本的符号,接纳了信息发送者所要传达或生产的意义。

②协调性解码:也可称之为“妥协性或协商性”解码,在这种解码实践中,接受者只是部分地接纳了文本的意义,而不时地以某种方式拒斥或修改了文本,添加了某些新的理解和意义。

③对抗性解码:它与第三种解码正好相反,拒绝文本的主导性或霸权性意义,形成了解码者的自己的某种对抗性的立场和评价。

6.消费文化的概念(名词解释)消费社会所塑造的有别于其他社会的文化,这种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7.视觉消费(名词解释)在消费社会中通过视觉展开的种种消费活动,各类商品或服务形象是这一活动的媒介,这些形象借助于各种大众媒体来运作,由此构成了消费者与商品或服务的形象之间复杂交互关系。

【本雅明从波德莱尔的笔下发现了“闲逛者”——用眼睛打量周围的环境,却游离于这个环境】8.体验消费视觉消费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体验性消费,消费过程中商品或服务重要的不只是在生理上和物理上对消费者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满足。

视觉消费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视觉快感的满足,一种自我认同确认的满足感,一种社会意义实现的满足感。

9.炫耀性消费1899年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超出了生存的基本需要的消费均属于有闲阶级,而超越了实用目的之外的消费属于炫耀性消费10. 生产偶像:是那些“给予型”的人物,从思想家到科学家,从政治家到企业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和观念。

11消费偶像:他们是活动于体育节和娱乐界的各种名角,从体育明星到电影明星等他们往往是“索取型”的角色,他们并没有为观众提供什么新思想和新观念,他们呈现在公众面前往往是其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

12. 法国境界国际代表人物居伊·德波其著作《景观社会》被誉为“当代西方的资本论”。

13.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论述)128在传统社会的生活形态中,由于生产力低下,所提供的商品也较为贫乏,也由于文化上和宗教上的种种观念影响,存在着许多节俭和禁欲的传统。

这些禁欲或节俭的伦理观,从观念到行为都限制了消费,形成了某种节俭的生活方式及其意识形态。

较之于传统社会节俭的生活伦理,消费社会的到来催生了崭新的伦理观(如消费合理,消费幸福)。

这种意识形态其实和诗学文化的逻辑或本性是相一致的,或者说它就是视觉文化在当代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西方新教禁欲主义转向消费享乐主义14.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费瑟斯通认为,当代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追求的就是消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第二是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第三是指“充斥于当代日常生活之经纬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

这种审美化是以追求视觉快感为主旨的。

较早提出:德国哲学家威尔什15.视觉现代化:首先是指我们视觉方式或手段的现代化,其次是指视觉体制或知识的现代化,最后还意味着我们视觉理念的现代化。

16. 模仿复制虚拟——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对应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伦、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论、波德里亚的虚拟论(模仿和仿像),对应的三大发明为镜子摄影电脑17.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人类传播的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口传媒介文化阶段、印刷文化媒介阶段、电子媒介文化阶段或称为口传文化、读写文化和电子文化文化主因分别是有声语言,文字,图像。

18.“图像拜物教”本质上就是对图像所具有的虚幻魔力的崇拜,这种崇拜乃是夸大了图像功能并把它加以“魅化”的后果。

19.时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它的基本含义是时装,广义上说,是视觉消费活动,是一种现代性行为,它以流行的形式出现,并不断循环更替,它隐含了社会区隔功能,并有着内在矛盾结构的符号和表意功能。

【最早:凡勃伦《有闲阶级论》】20.叙事蒙太奇包括:①线性蒙太奇②倒叙蒙太奇③交替蒙太奇④平行蒙太奇21. 奇观电影(名词解释)①劳拉·穆尔维在1970年代发表的一篇论文《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明确地指出了当代电影中揣进的“奇观”现象。

奇观电影(名词解释):所谓奇观,就是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响和画面,或是借助各种高科技电影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及其所产生的独特的视觉效果,以此理念所创作的电影呗称之为奇观电影。

②奇观电影有以下几种奇观:动作奇观、身体奇观、速度奇观、场面奇观。

22. 苏珊·桑塔格的代表作《论摄影》23.老照片:过去拍摄的那些关于公共事件或个人生活的鲜为人知或从未公开的照片,它不同于历史文献和教科书中常见的历史镜头,是一些以往未曾公开或见过的照片;也不同于纯然个人珍藏用于个人观赏的私人照片,虽然也许涉及个人的私生活,但却作为公开的影像资料出版发行。

24. “封面女郎”这个短语最初出现在1915年的美国《哈泼周刊》上(填空)。

从封面女郎的类型学角度看,具有吸引力的往往是一些“消费偶像”,诸如当红明星、歌星、主持人、模特等。

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表意概念:青春、健康、美丽、性感,这些人往往是她们所在领域的成功者,说明了女性及其身体影像的高度商品化处境。

(简答)25.为什么说现代旅游是由一系列现代性进程和特征催生的?(简答)现代社会是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其必然结果之一就是都市化,大量人口密集地居住在城市的有限空间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明形式。

①齐美尔认为这就是一种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其特征在于理性原则对生活各个层面的控制,个性化的生活受到了限制,感性的生活受到了压抑。

尤其是货币经济的成熟,使得一切趋于同一化,失去了富有个性化的色彩。

②马克思·韦伯形象地把这种现代性生活称之为“铁笼”,个体需要某种通过像审美或性爱一类活动来超越“铁笼”的压抑性生活。

人类产生一种冲破“铁笼”的冲动,而旅游的两个重要的现代性特性:其一是偏离,就是说旅游通过环境和空间的变化,使得个体从原有的生活链环或“连续性”中暂时摆脱出来,获得了某种新东西。

其二,这种新东西在相当程度上来说,是某种类似于审美化的感性体验,是对理性原则的暂时逃避,因此现代旅游是由一系列现代性进程和特征催生的。

26.旅游者的凝视:约翰·泰勒区别三种旅游者类型①旅行家(浪漫的旅游凝视)——某种静观性的对周围世界的欣赏②旅游者——收集各种表面的浏览印象③游玩者——投以一瞥(集体的旅游凝视)英国社会学家尤里区分了两种旅游者的旅游凝视。

27. 身体为什么会成为热门话题?①首先,身体是我们最直接又最具体地物质性存在,是我们交往、劳动、闲暇甚至思考的载体;②其次,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身体从来就是被暴力压制和催残的对象。

③在启蒙话语、科学话语、医学话语、艺术话语,甚至日常生活话语中,身体往往是一个被加以监视、控制、遮蔽的对象和刻意回避话题。

在当代视觉文化中,身体不但是一个种种理论思考的对象,而且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视觉符号;④总之,身体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根源,晚期现代性与后现代思潮的出现,消费社会的到来,哲学上对身心二元论批判,美学上对身体的确证,都把身体问题推至理论思考的前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