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单项选择题(自编题)地质作用是指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据此完成1~2题:1、划分地质作用为内力与外力的最主要依据是:A、能源的来源B、影响的大小B、速度的快慢D、形成的多少2、有关内、外力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内外力在地貌形成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B、杭嘉湖平原是流水沉积形成,不受地壳运动的影响C、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内力作用把使地表趋于平坦D、任何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板块构造学说(亦称全球大地构造学说):该学说是法国科学家勒比逊于1968年提出的学说。
该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
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说法有()①全球地壳共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②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③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形成全球的宏观地形④板块运动是外力作用的重要表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消亡边界常形成()A、裂谷B、海洋C、高大山脉和高原D、盆地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5~6题5、图四个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为板块张裂的地区B、B往往是海洋最深处C、D板块的密度较小D、D为大洋板块的一部分6、运用此示意图可以解释下列那个地形区的形成:A、安弟斯山脉等海岸山脉B、日本群岛等东亚岛弧C、喜马拉雅山脉等年轻的高大山脉D、东非大裂谷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据此完成7~9题:7 下列选项中,属地质构造的是()A. 地壳运动B. 岩浆活动C. 火山、地震D. 褶皱、断层8.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地质构造是()A. 向斜B. 背斜C. 断层D. 板块9. 我国著名风景名胜之一的庐山,其成因是()A. 地堑成山B. 向斜成山C. 地垒成山D. 背斜成山读地质构造简图(图1),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属于背斜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导致图中③处形成谷地④形成山岭的主要作用是A.地壳水平运动B.侵蚀作用C.断裂作用D.地壳垂直运动图6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处地质构造为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13、甲处谷地成因是A 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C断层处岩石破碎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
图114.丙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15.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二、非选择题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地下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A;2、D;3、B;4、C;5、B;6、B;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出其表示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B处往往形成海沟,是大洋的最深处。
D板块是大陆板块其密谋比C大洋板块的密度小。
第6题,从图中看出该处岛弧而不是海岸山脉,因此A、C不选,而东非大裂谷处是生长边界。
7、D;8、B;9、C;10、C;11、B;12、A、13、A;14、D;15. A ;解析:第14 题,图中岩层既有弯曲变形又有断裂错位,其中丙处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断裂,且相对于左侧岩层而言,该处明显属于下降岩块,因而其地质构造应为地堑。
第15 题,首先图中 a 、b 都位于煤气层中,其次,a 处于背斜的弯隆构造内,其上层有完整的岩层覆盖,岩层的封闭性较好;另外该处的海拔相对于两侧较高,煤气由于密度较小,往往集中于地势较高处,因而可以推测a 处的煤气浓度应很大,故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油处于向斜部位,相对于两侧地势较低,地下水最易在此集聚,因而易发生透水事故。
二、非选择题16、(1)褶皱背向(2)向斜槽部附近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3)A A为背斜,岩层拱起,不易塌陷,不积存地下水,工程安全可靠,B处反之(4)A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向斜利于地下水的汇聚解析:第(1)题,依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判断此地质构造为褶皱,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第(2)题,一般情况下,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甲、乙两地虽是向斜地区,却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第(3)题,背斜的岩层为穹窿构造,不易倒塌,而向斜的岩层不稳定,不利于隧道的安全。
第(4)背斜为储油构造,向斜底部富集地下水。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一、单项选择题(自编题)外力作用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水流、风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营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
据此回答1~2题:1、受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异。
下列地区的主要外力表现形式有误的是:A、河口附近——侵蚀作用B、干旱地区——风力作用C、海岸附近——海浪作用D、雪线附近——冰川作用2、外力作用有时在某一时间内成为影响地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力,下列地貌的形成符合此特点有是:A、喜马拉雅山B、长江三峡C、黄河三角洲D、日本富士山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地质作用D.海陆变迁4、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流水B.风力C.温度D.变质读下列景观照片,回答5~6题。
5.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A.广东B.吉林C.四川D.新疆6.这种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下面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③分别是河流上的a、b、c三点的横断面,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a、d河段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 )A、流水侵蚀,流水沉积B、流水沉积,流水搬运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D、流水沉积,流水侵蚀8、根据河流的发育过程及特点,河段a、b、c三点与剖面图对应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9、在b处修建一水库后,对该流域地貌的影响有:A、a处的流水侵蚀作用增强B、b处的流水沉积显著减少C、c处全年水位上升D、d海浪侵蚀能力增强下图中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最可能的地理景观是( )A、“V”形谷B、“U”形谷C、河流D、瀑布11、该地理景观的形成是由于(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作用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
下图为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13题。
12.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A.大理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13.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A.③②①地壳下沉B.②①③地壳下沉C.②①③流水侵蚀D.②①③地壳抬升(自编题)在中国地区梯田主要分布在江南山岭地区,其中广西、云南居多,它是农民长期的劳动成果,是智慧的结晶。
其中以云南哀牢山元阳梯田(如下图)、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和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较为出名。
据此完成14~15题:14、梯田是人类下列哪类地形的改造而成:A、平坦高原B、陡峻山坡C、山地缓坡D、低凹地15、修建梯田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努力的艰巨工程,其对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意义是:A、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B、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C、保障当地生活用的最重要措施D、方便农民与耕地之间的交通联系二、非选择题16.(改编题)读下列地貌素描图,回答问题。
(1)这五幅示意图中,分布在海拔很高地区的是________图,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
(2)图中各地貌的成因与流水有关是________图;与风力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与海浪有关的是________图;与冰川有关的是________图。
(3)各幅图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
(4)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对区域地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________图的地貌增长规模________(扩大、缩小),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导致________图地貌规模________(扩大、缩小)。
一、单项选择题1、A;2、C;解析:第1题,河口地区沉积作用为主。
第2题,喜马拉雅山和日本富士山是内力作用形成,长江三峡是流水下切与地壳抬升同时进行的。
黄河三角洲主要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3、A ;4、C ;解析:第1题,图中现象是外力作用中的物理风化作用。
第2题,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岩缝中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造成岩石不断崩解、破碎。
5、D;6、A;解析:图中的景观为风蚀地貌,分布在干旱区。
7、A;8、D;9、D;解析:第7题,河流上游以侵蚀为主,河口以沉积为主。
第8题,上游河流下切显著,河谷深,下流沉积为主,河谷宽广。
第9题,修建水库后,对上游河流的侵蚀没有影响;由于水流的速度下降,在库区沉积的泥沙增多;只有枯水期的水位上升;下泄的泥沙减少,海浪的侵蚀作用变相增加。
10. D11. A;12、B;13、D;解析:第12题,根据题意该岩石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因此说明其为岩浆岩。
第13题,该图表示河谷的规模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因此其发展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③,影响此地貌发育的内力是地壳的不断抬升,外力则流水的不断下切。
14、C;15、A;解析: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缓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二、非选择题16. (1)C;B D (2)D;A E;B;C(3)A B C;D E(4)D;扩大;E;扩大解析:图中A为风蚀蘑菇、B为海蚀地貌、C为冰蚀地貌、D为河口三角洲、E为流动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