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ppt
“冗官”的形成
2. 4万
1. 7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1万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7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兵”的形成
126万
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 116万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 91万 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 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 “ 冗 兵 ”问题。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范仲淹
11
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
直接原因: 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
人物: 范仲淹 宋仁宗
措施: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结果: 失败
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失败原因 宋仁宗动摇 影响: 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12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1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
2
一、变法的背景
(积贫积弱的北宋)
3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4
“三冗”的形成
北宋初宋太祖为了加 强中央集权,采取了 “ 收 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 等一系列措施,最终改变 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分裂局面。但北宋中期 后,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 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 官、冗兵、冗费的所谓 “三冗”问题。
355万(贯) 1233万(贯)
715万(贯) 4400万(贯)
29
保守派 的反对
皇室成员 的反对
神宗坚 持新法
变法期间,黄河流 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 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 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 令人画了一幅“流民 图”,描绘灾民的疾苦 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 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 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 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 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 新法。
内 忧 外 患
北宋政府积贫积弱
守内虚外 少数民族崛起
辽宋西夏连 民族矛盾 激化 年征战
14
认识王安石
1.中国封建社会惟一 不愿让人抬、不坐轿 的宰相,拒奢华、拒 纳妾的宰相,也是惟 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 宰相,一个应该大写 的儒者.2.王安石是北 宋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
改变积弱局面.
保马法、将兵 法、设军器监 提高了军 队战 斗力。
关注人才的选拔、 改革科举制度、 培养了变法 培养和使用,为 整顿太学、编撰 人才 教材。 24 变法造舆论。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及结局
1、历史作用 2、最终结局:
失败
25
三、变法的评价:
进步性: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A
40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作用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减轻百姓负担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 稳定物价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 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21
2、强兵:
措施
精兵 将兵法 保甲法
内容
淘汰老弱 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
33
(1)、要讲究策略,处理好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
(2)、改革过程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 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34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目的: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必要性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 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 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 可能性 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 推行变法。
17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36
巩固练习
1、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 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 A、宋太祖 B、宋神宗 C、宋仁宗 D、宋高宗、 2、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A、发展经济 B、加强军事 C、整顿吏治 D、调整阶级关系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 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 37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 会进步。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 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值得肯定。
26
三、变法的评价:
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 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 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三经新义》
整顿太学 撰注教材,作为 考试依据
培养改革人才, 革新思想得以广 泛传播
23
措施 富 国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均输法、市易法、 发展生产,改变 青苗法、农田水利 积贫局面。 法、免役法、方田 均税法。
有利于减轻人民 的负担,发展生 产,增加财政收 入。
强 兵 育 人
特点:以富国强兵为核心 精兵、保甲法、 节省了政府开支 整顿加强军队,
15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祖宗之法不足守。” “三不足”的大无畏 ——王安石“变法精神”
16
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什么措施导致什么现象形成什么局面?
增设官 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权 钱 兵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战辽西夏多败 积弱 局面
13
积贫 局面
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必要性
土地兼并
苛捐杂税
阶级 矛盾
人民 起义
政治 危机 边 境 危 机
30
司马光
宋神宗之后,司 马光任宰相时废 除新法。再之后, 又出现借新法聚 敛之事,变法已 发生变质,实已 31 失败。
变法失败的原因
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主要原因)。 2.指导思想偏重于开辟财源,某些措施违背了 客观经济规律。 3.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 危害百姓的现象。 4.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二、王安石变法
1、根本目的: 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 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富国
3、主要措施: 强兵 育才
20
1、富国: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内容 政府协调供求关系 政府低息贷款 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清丈土地, 按土地等级收税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宋真宗
宋仁宗
宋 时 期 禁 军 人 数 的 激 增
9
“冗费”的形成
13186万余贯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 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 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10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局限性:
①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 28 负担依然沉重。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商税
酒税
450万(贯)
428万(贯)
1975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总计
王安石性格分析: 王安石最打动人心的就是他的三不足精神: 1.三冗两积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天命不足畏——规律要把握; 人言不足恤 ——民意要倾听; 2.庆历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祖宗之法不足守——改革要渐进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的大无畏精神 4.宋神宗的支持
18
二、变法的过程
19
宋太祖赵匡胤
5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目的
宋太祖 赵匡胤
收精兵 特点: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兵:______
②措施
削实权 ①分割相权②州郡直属中央, 权:______
设通判③派文臣做州郡长官。
制钱谷 特点: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钱:______ ③集权利弊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三冗”,内忧外患6, 社会危机.
32
失败原因:
直接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主要原因 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3.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 根本 原因 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4.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如: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