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苗族银饰文化

浅谈苗族银饰文化

(一)强化民族认同的功的民族社会需要通过培养个体对本 民族文化的认同,实现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属。 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 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 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 原初形式。 银饰作为苗族生活中重要的文化事项,在传 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强化民族认同 的教育功能。
一、苗族银饰的文化内涵
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和文化事项, 忠实地记录了苗族文化发展的进程,蕴含 了苗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原生态地反映着 苗族的文化身份和特色,蕴含了丰富的文 化价值。
(一)历史记忆的载体 众所周知,苗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其 历史是一部迁徙、战争史。已经定居多年的苗族 社会成员,依然崇拜祖先的勇敢顽强,铭记祖先 迁徙、征战的千难万险,回忆迁徙途中的风物。 银饰浓缩了苗族迁徙征战的历史,通过丰富多彩 的图案、纹样展现出来。
(三)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 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 深厚的人文精神。 银饰作为苗族文化的载体,既充分展现了苗 家人的才能与技艺,具有璀璨夺目的形式美,又体 现了苗族对生命的热爱,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了 个体生命的需要,具有深厚的意蕴美,谱写了一曲 生命的赞歌。把银饰艺术与生命融为一体的审美形 式,为银饰艺术注入了最为深沉的情感力量,使 其放射出超然的迷人色彩。
(二)民族信仰的物化 据史料记载,“苗族尚巫鬼,自古皆然”。 除祖先崇拜和灵魂崇拜外,苗族还盛行自然物崇 拜,认为“万物有灵”,崇拜的自然物有怪石、 树木等。巫文化主宰了苗族人民生活。由“万物 有灵”观产生的崇拜行为,以及施巫驱邪的习俗, 共同构筑了苗族社会生活的宗教氛围。与此相对 应,苗族社会十分重视具有驱鬼避邪功能的物品, 在银饰上反映十分充分。施巫所形成的特殊审美 意识,直接影响了苗族银饰的造型,这就是一个 有力的证明。比如,苗族银角造型各异,正是植 根于造型者宗教观念中“万物有灵”意识,多元 表现的物化。
浅谈苗族银饰文化
主讲:包龙源 2013年12月
一、苗族银饰概览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 州、湖南、云南、湖北、重庆、广西、海南等省 市区。由于人口众多,支系繁杂分布很广,形成 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其中苗族银 饰最富盛名。苗族银饰素以用料讲究、构图精巧、 造型典雅、色彩艳丽、纯朴自然、技艺精湛而著 称。它真实地体现着苗族历史、经济、文化、艺 术,客观地反映着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性 格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有丰富的文 化、民俗、美学和实用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潜 在市场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二)社会化育人功能 人类学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将人的“社会 化”与“濡化”视为同义词。人类学家将社会化 视为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 在苗族聚居区,正是基于民族文化系统的历 史制约及其对于民族成员个体审美心理的本质同 化作用,使银饰艺术在民族成员群体心理上获得 了丰富的生存土壤,崇尚银饰不仅成为一种历代 不衰的社会风气,而且也是苗家人社会化的一种 标志。
(三)族群识别的符号 银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族徽”的内涵。 很多民族的服饰,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和审 美目的之外,还承袭了历史上的图腾祟拜、 氏族徽记、巫术观念的残余。因为民族成 员从大自然的客观存在中提炼出有相同代 表意义的服饰图案,形成具有向心力的族 徽标记,起到了增加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三、苗族银饰功能
小结
苗族银饰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 苗族迁徙的“服饰史书”,它既能让人们了解一 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情况,还能为学 术界提供不可多得的研究实物。苗族银饰在丰富 和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自觉与不自觉地实现了 它的资源共享,承担了播撒文明、传授知识的任 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