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摘要: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和依赖网络,使得自身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害。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控制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对策等介绍研究,进而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社会现象提供有益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预防与对策
一、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网络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网民如果过度或不当使用网络,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会使其身心受到影响,尤其是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的大学生。
大学生活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形成比较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年龄区段。
网络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其心里产生消极作用,引发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发展,容易产生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
所以怎样干预治疗已经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网络成瘾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及诊断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又称网络成瘾症(internet disorder;iad)或病态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
goldherg是最早提出网络成瘾的概念,他认为其主要是作为一种对机制的行为过瘾,近年来,更多学者将其大致归为网络关系成瘾、网络娱乐成瘾、信息搜集成瘾三个大类。
纽约的精神医师goldberg博士于1994年第一个正式提出网络成瘾症这个术语,他认为如果互联网使用者在一年内表现出一下三条或更多的症状,就可以诊断患有iad。
1、耐受性。
是指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
或者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就会明显下降。
2、上网的次数比计划多,时间比计划长。
3、一直希望能努力减少或控制互联网的使用,但却没有成功。
4、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与使用互联网有关的事情上(如:购买网络书籍、尝试新的浏览器、整理下载的材料等)。
(二)网络成瘾的分类
young根据其研究成果,把网络成瘾分为五类:
1、网络色情成瘾:是指对承认聊天室和网上色情作品上瘾,如:强迫性使用承认网站咦获取网上色情作品等。
2、网络关系成瘾:是指过度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如在聊天室结交网上的朋友代替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
3、网络强迫行为:是指强迫性的网上赌博、网上购物或网上交易活动。
4、信息超载:是强迫性的网上冲浪或资料搜索。
5、计算机成瘾:是指强迫性玩计算机游戏或编制计算机程序。
三、网络成瘾的具体成因
(一)互联网的影响
john suler于1996年对人类在网络空间这一新社会领域中独特的心理体验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为9种特点: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延伸和浓缩;永久的记录;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梦幻般体验;黑洞体验。
正是这些特点对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他们沉湎于这一虚拟世界。
(二)人格素质解释
异常行为的产生源于性格脆弱(素质)和生活事件(应激),存在的病态心理作为一种素质,是网络成瘾症状产生的必要病因。
而与网络相关的潜在的病理心态,包括抑郁、社交性焦虑和物质依赖,其本身不会导致出现症状,但它是病因学中的一个必要成分。
(三)行为学习理论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身心反应,都可以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用户在网上能不断的活的满足或者不断地寻求挫折后的心理慰藉
而反复强化的结果。
(四)认知适应不良
davis认为影响网络成瘾的最核心因素是非适应性认知。
非适应性认知主要包括关于自我的认知扭曲与关于世界的认知扭曲。
大学生还未完全进入社会阅历浅,在网络中若遇到任何与初级条件刺激
相关的积极或消极刺激都容易受次级增强的影响,经不断强化而形成的循环,认知性适应不良的歪曲思维就会发生。
(五)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文化及社会环境
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来表明对网络成瘾的人群中某些特殊阶层的人更易成瘾,但学者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学生容易受逆反心里的影响,表现对外界刺激面干、激动好动、情绪不易控制等偏激性格。
这两种性格的出现必会加大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几率。
2、家庭环境
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成瘾倾向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网络成瘾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显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
此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也是家庭环境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就越容易对网络成瘾,推测是因为文化高的母亲在社会中承担工作的机会相对高于文化
程度低的母亲,导致其子女交流机会减少,使子女接受家庭教育相对较少导致。
四、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对策研究
(一)通过心理干预进行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是评估网络成瘾者对于网络的使用模式;第二要了解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推究其不良性格和负面情绪的根源。
第三,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的生活规律,恢复其生物钟,转移其对网络
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帮助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优越感;
(二)使用行为控制的策略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
通过对前期文献的研究,将对大学生行为控制的预防和干预对策概括为:第一,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认清网络的本质,养成科学的网络生活习惯。
第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际交往能力,培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理性自觉。
第四,培养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
第五,优化大学生成长的群体氛围。
第六;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站,为大学生及时提供心理疏导。
五、总结
当前,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对于网络成瘾这一当今社会的”现代心理病”,应当引起广大高等教育者和参与者的高度重视,加入到对网络成瘾的因素、对策和治疗中来,以深入研究网络成瘾的进展情况,使我国的大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尽早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陈侠,黄希庭,白岗.《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学进展,2003,11(3):355-359.
[2]张宏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j].健康心理学,2003年第11卷第五期.
[3]yoo hj,sc,ha j,et al.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symptoms and internet addiction[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4,58(5):487-494.
[4] 张平湖.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1-122
作者简介:张珊珊(1985-),女,山东胶南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08级工商管理本科生,主要研究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