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与城管之战”博弈李彩凤摘要随着路边小摊小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升级,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热议,解决这一难题也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的努力。
而博弈论是主要研究对策行为的最有力武器和有效工具。
本文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是对小贩与城管之间的问题进行博弈分析。
关键词小贩城管博弈论分析一、引言近几年,城管与路边小贩的矛盾日益加大,而且不断升级,夏俊峰案是近年来城管与小贩大战中一个非常极端的案例。
这主要是很多城市实行了无摊贩的城市政策,来保证市容市貌,而这又与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小商品流动贩卖模式冲突,形成了两股水火不容的交接。
中国的城管队伍,正是在中国现代城市化的背景下诞生的,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肩负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的职责。
流动商贩,一个古老的职业,曾经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现在却成为城市驱赶的对象。
城管队员与流动商贩为了各自的“饭碗”而博弈,现代都市版的“猫鼠游戏”由此上演。
其实这就涉及到博弈论,在这里称为“小贩与城管之战”博弈。
二、博弈论概述1.博弈论定义及博弈的基本要素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在经济管理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包含四项要素:博弈的参加者;策略空间;进行博弈的次序;博弈方的得益。
一旦确定了以上四要素,一个博弈也就随之确定了。
2.博弈论的发展及应用1944年V on Neumann和Morgensterm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的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20世纪50年代是博弈论研究、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一些重要的博弈论的概念就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如“纳什均衡”等。
近几十年来,博弈论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有人将这种发展趋势与100多年前的“边际革命”相比拟,惊呼“博弈论革命”己经来临。
1994年Nash、Selten、Harsanyi 三位“博弈论”巨匠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更使博弈论作为重要的经济学科分支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最具权威的肯定。
现在博弈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科的接受和运用,几乎贯穿了整个微观经济学,并且己扩展到宏观经济学及产业组织理论,在环境、劳动、福利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大有“吞噬”整个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趋势。
博弈论的应用范围不仅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公共选择,还有犯罪学等等[1]。
三、小贩与城管之战博弈分析在小贩与城管的博弈中,两个发生纠纷的群体都有两个选择,分别是小贩(继续摆摊,停止摆摊),城管(执法不力,效果显著)。
如果小贩为了自身利益选择继续摆摊,可以赚取生活的经费维持自身的生活,另外还有对周边居民生活的便利。
但同时带来的是城管部门执法不力,损害了市容市貌,影响招商环境,并且使得道路拥挤不堪,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影响。
如果城管执法效果显著,清除了小商小贩占道问题,小贩的生活没有了保证,社会的底线没有兜住,极易引发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
根据以上分析,各种策略组合利益矩阵如图:摆摊不摆摊A(小贩)\B(城管)执法-2,-2 -1,0不执法0,-1 0,0如上图所示,对于结果(A,A)来说,小贩不管政策继续占道摆摊,而城管又蛮力执法,就只能是与斗鸡博弈一样,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继续斗下去,两败俱伤。
这与现在一系列城管“暴力执法”、摊贩“暴力抗法”事件是不谋而合的。
对于(B,B)来说,既然矛盾已经产生,因果关系成立,所以小贩不摆摊,城管不执法是不成立的。
如果小贩与城管为了自己的“饭碗”单方面摆摊或执法,采取不顾其他的政策,单方面利益最大化,这就进入了“纳什均衡”状态,这个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不摆摊,执法)和(摆摊,不执法)。
就是说,一方的利益得到保证,而另一方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这都会使社会失衡,所以两者之间的博弈不断再继续。
一旦博弈陷入到重复的境地,合作也就到来。
在合作的过程中,博弈个双方达成的协议虽然未必是均等的,但应该是各方面都能接受的。
建立和谐的社会,需要从根本上制度上解决问题,而制度的完善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在各方都能接受的共赢基础上,图过不能保证双方共赢,必然得不到其他方面的支持,那必然是不稳定的。
不和谐的,甚至导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问题的解决就是合作博弈。
非合作博弈则强调个人理性和个人最优决策,合作博弈强调集体理性、效率、公正和公平[2]。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
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
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招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合作博弈就是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达到合作的利益。
市民要行路,需要取缔占道小贩,市民要购物,希望保留小贩;小贩要生存,需要经营场地,城管为了满足多数人的行路需求,需要限制小贩占道经营,谁也不能简单地说生存权大于行路权,因为行路权也是一种生存的需要。
各种需求交织在一起,并非一个简单的取缔或放开就能解决的,需要运用服务和限制的综合手段,满足各方基本需求,限制各方非份需求,方可解开这个死疙瘩。
针对小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要将决策主体小贩与城管之间的利益进行均衡考虑,让两者都能够接受,寻找双方的平衡点,把管理和服务置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服务各环节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政府应完善商业网点。
有需求才有市场,小贩的流动摊位的诞生源于市民的生活需求。
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居住区500米内应有一处商业网点供居民日常采购,这实际是让市民步行10来分钟就可以采购到日常生活用品,形成10分钟生活圈。
除了一批标准化、永久性大中型农副产品综合市场,达到满足市民生活的各类需要。
在城区主次干道两侧门店内,应建设一批瓜果蔬菜小超市,主要用于小贩和进城农民销售产品使用,像连锁店一样,统一门头标识,统一内部设施,统一纳入工商、卫生监管,满足市民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
为了减轻小贩和进城农民房租负担,可由城市政府对房租进行补贴,吸引小贩和进城农民让开道路,进入门店经营。
或者是在城市的一些次干道、支路、街巷适当位置,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不污染环境、不损坏城市设施的情况下,设置一批规范的便民点,由城管监督管理,不收取道路占用费和摊位费,方便小贩经营,方便市民顺路采购。
有了完善的商业网点,让小贩和进城农民能够保障生活,维护他们的切实利益,让市民方方便便地就近采购,这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小贩要改进经营方式。
这些年,城管与小贩屡屡冲突,除了城管自身存在问题外,小贩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不顾公共利益,不讲究环境卫生,有小贩的地方往往伴随着脏乱现象,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有的进城农民在销售产品时,不带卫生保洁用品,车辆随停随卖,随地乱扔垃圾,有的虽将垃圾装袋上车,出城时又扔在路边等等,这些行为容易造成脏乱现象,不利于公众健康,也不利于小贩自身长期经营。
小贩应从中吸取教训,从长计议做好自己的生意。
要学会文明经营,遵守城市的管理规定,自我约束,到指定地点,按照有关规范进行经营。
只要小贩改进经营方式,能到指定位置经营,经营场地周围干净整洁。
三、城管要文明规范执法。
这些年,城管在执法中容易惹事,主要原因在于执法不规范,要么粗暴执法,要么不作为,正是这两种偏面执法行为,才使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公共决策的主要目标有“货币财富、权力、地位、荣誉、公正、稳定以及秩序等”[3]。
公正、效率、稳以及秩序都是政府追求的目标。
但是它们并不是处于同一位置,而是具有一定的序列,公正优先于其他目标,是公共决策的首要目标。
城管既要有作为,又不能乱作为,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素质,实行文明规范执法。
一旦进入强制执行阶段,一定要重证据、重程序,处处体现规范执法,只要规范了,“堵”的有力,执法严格,不当无用城管,群众一定支持。
文明规范执法是最有力的执法,也是最有利的执法,是城管走出两难境地,化解与小贩冲突的有效方法。
四、市民要增强城市意识。
市民也参与了小贩与城管的这场博弈中,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小贩带来的物质便利与了低廉的价格,指责城管太不人性化;另一方面又受到小贩占道带来的交通不便和喧嚣,指责城管不作为。
实际上,城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便,这就是城市生活的特点。
要想让不便最小化,我们的市民要有城市意识,仅仅从个人需要出发考虑问题,事事都会不满意,最终导致城市道脏、乱、差比比皆是,人居环境不堪入目,市民自己的健康得不到保障,最终受害的还是市民自己。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均衡问题,在这场小贩与城管之战的博弈中,只要能够对照上述措施加以实行,均衡双方利益,为这场战争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1]罗杰A.麦凯恩.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M].原毅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张维迎.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6.[3] [英]肯·宾默尔.博弈论与社会契约—公平博弈[M].王小卫、钱勇,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