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化改新
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 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赖肖尔《当今日本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 处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 俱进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 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 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三、感悟改新
结合书本P42页以及学案资料,探究以 下问题:
1.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你 发现了什么? 2. 你能否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还有哪些方面 也是受唐朝影响的?为什么受它影响? 3.综合资料思考,分析出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是 什么?
三、感悟改新 中国唐朝
均田制:将国有土地按人头划给小农 耕作,土地为国有制。 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 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交地方土产(调)
日本概况
民族:大和民族 国服:和服 国花:樱花 国旗:太阳旗 别名:东瀛、东洋、扶桑
天皇……
【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40-42(5分钟) 1.简单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
请用年代尺表示中古时期日本的发展史。 (提示:画出年代尺,标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2.了解古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国内因素、国际环境、推动力量、铲除反对势力)
(1).7世纪中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国内因素) (2).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 中国的隋唐制度,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国际环境) (3).归国留学生积极推动改革。(推动力量) (4).皇室和改革派发动消灭豪族的政变,强化了中央 集权。(铲除反对势力)
二、厉行改新
结合材料探究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和作用。
日本大化改新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 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 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 税;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 民转为国家公 六 部 制
对 中 国 唐 政 策 的 模 仿
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 有哪些地方是学习唐朝的吗?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请用年代尺表示中古时期日本的发展史。
(提示:画出年代尺,标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出 现 早 期 国 家 1世纪 646 年 大 645 化 年 改 宫 新 廷 政 变
大 和 统 一 日 本 5世纪
出 现 武 士 阶 层 9世纪 10世纪
一、酝酿改新
请说出大化改新的出现的原因(背景)有哪些?
(国内因素、国际环境、推动力量、铲除反对势力)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 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 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 天照大神的后裔。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 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古代中日交流史
史书记载 大约2200年前——徐福东渡,可能去了日本 史载确认 东汉(57年)皇帝赐倭(wo)奴国来使印绶 1世纪后的几百年间,交流有了更大的发展 大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高峰时期
三、感悟改新
结合书本P42页以及学案资料,探究以 下问题:
1.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你 发现了什么? 2. 你能否举例说明日本文化中还有哪些方面也 是受唐朝影响的?为什么受它影响? 3.综合资料思考,分析出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是 什么?
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化改新成果? 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大化改新的影响
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 改革,改革后,日本成为依靠
实行统治的 国家。
三、感悟改新
结合书本P42页以及学案资料,探究以 下问题:
1.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你 发现了什么? 2. 你能否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还有哪些方面 也是受唐朝影响的,试举一例来证明。为什么 受它影响? 3.综合资料思考,分析出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是 什么?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 实行三省六 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 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 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 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一 衣 带 水
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
关键词, 抓住史料重点
材料一: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 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 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内容: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作用: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国家的管理,为 国家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政治基础。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 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 (庸),交地方土产(调)。 -----《改新之诏》 内容:经济上,土地公民国有化,政府分配土地,国家收取赋税。 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增加政府收入;促进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