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
2-1-8 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与交融的概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天皇的由来。
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日文字、服饰、唐长安和平城京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进而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4.教学难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国庆刚过,——;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庆节,庆贺方式各不相同。
比如日本,它是以当今明仁天皇的生日,12月23日,作为国家的节日。
日本皇室庆祝天皇生日的传统做法是,当天天皇和皇后在皇宫接受国民进宫朝贺。
多媒体展示:国民朝贺日本天皇(09年76岁生日时)。
师:中国皇帝称“天子”,上天的儿子;日本天皇又是谁的子孙?(天照大神)
师:日本人特别崇拜太阳神,古代日本是神道国家。
(神道类似政教合一)
设计意图:以国庆节的庆贺方式导入,应景、直接;对日本神道,天皇和神社都是好的切入点,但靖国神社过于敏感,容易偏题。
环节一:大化改新的背景
在神社里负责祭祀的叫神官,在日本的历史上,有一位神官,投身政治,成为最高级别的官员,并得到天皇的赐姓,这就是中臣镰足。
我们将从藤原家族的发迹史来了解大化改新。
藤原氏的始祖——中臣镰足(大化改新的背景)
结合P40第2-4段,思考大化改新的背景:(从经济、政治、外部环境等方面考虑)
经济上: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奴隶及部民(书上简单写劳动者,无法说清其奴隶的身份)
(部民是被征服的部落成员或外来移民。
地位近似奴隶,无人身自由。
按分工分别编成不同的部,如提供水产的海部、看守山林的山部、在耕作的田部。
)
政治上:豪强贵族权倾朝野
外部环境:唐朝的崛起既让他们感到压力,也有了学习的板样。
提问:谁有钱?谁掌权?
过渡:钱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权被豪强贵族占着,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中臣镰足这些推崇唐朝的改革派,要想改造日本社会,什么人会成为他们最大的阻碍?(苏我入鹿)怎么办?(杀死)
乙巳之变
师:645年为干支纪年的乙巳年,所以又叫乙巳之变,这场宫廷政就翻开了日本历史新的一页。
环节二: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重难点)
大化改新
(大臣是当时日本的最高职位)
师:主张改革的人掌握了新政权,他们开始按自己的设想进行改革。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表:
我发现了:
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
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成为一个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环节三:善于学习的日本
师:因为在大化改新中的功劳,中臣镰足去世的时候被封了一个越级的官职——大织冠,空前绝后,并且天皇赐姓滕原,他的第二个儿子就叫滕原不比等,天皇让他去负责营造平城京。
投影:唐长安和平城京
师:你发现有哪些相似之处?
教参: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
师:从平城京的布局我们发现日本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
(教育、宗教、书法、文字、服饰等)
师:这反映了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持什么态度?(善于学习)
藤原不比等参加撰修律令,营造平城京,创下政治基础。
其女光明子立为皇后,开藤原氏一族立后之端。
及至藤原道长时,一家立三后,藤原氏以外戚干政,为所欲为,藤原氏
专权达于极盛期。
10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又有新变化,班田制经济逐渐被封建庄园经济取代,武士阶层开始执政。
摄政、关白、大臣之职仍为藤原氏一族独霸,形成摄关政治特殊体制。
到1192年,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直到明治维新结束,藤原氏一族在政坛上活跃近一千年。
小结:古代日本的历程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梳理本课内容和师生回顾归纳知识点。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庙不在此限。
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请回答:
⑴改革法令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国家?
大化改新;日本
⑵材料一、二分别是哪方面的措施?
经济方面,政治方面
⑶这次改革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感受呢?也许有人会说改革很重要,有人会说我们要善于
学习……将你的感受告诉我,写写心得与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