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会发展简史
现存体制内的工会运作
工会的日常运作可以分作两大部分,一是组织,二是谈判。所谓组织 ,就是在没有工会的地方组织工会;而谈判,则是在工会组织起来以后代 表会员与雇主进行谈判。 工会的组织活动,首先就是要设法找到本行业中有意组织工会的一批 雇员。这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相当困难。由于工作场所是资方的 财产或者完全由雇主一方控制,工会的组织者除非是本单位的人员,否则 根本就很难进入其中。 更重要的是,一个想要加入工会的雇员如果被老板知道了,就很有可 能会丢饭碗。美国是个自由雇佣国家,老板可以任意炒雇员的鱿鱼。只有 工会会员、大牌体育或者艺术明星、高层的管理人员是有雇用合同保护的 。其他所有雇员都可以随意被解雇,除非该雇员能够提出确凿证据,证明 解雇他的原因是出于种族、性别、年龄、民族等方面的歧视。
快速发展时期
1914 随着社会对工会和集体协议的支持力度 的增加,工会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克莱顿法案》 ,被称颂为“劳工大宪章”,其目的 是使劳工免受反托拉斯的迫害。
1938 《公平劳动标准法案》,禁止使 用童工,要求对每周40小时以上 的工作付给原工作1.5倍的报酬, 同时规定了大多数非农业劳动的 联邦最低工资。
13
衰落时期
但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工会运动所带来的高工资 、高福利,客观上也造成了美国社会的依赖性和懒惰性,以及经济 竞争力的下降和税收负担的加重。高工资、高福利政策的不可持续 性逐步显现。 经过近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进入八十年代之后,美国工会运 动开始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其力量和作用开始逐步下降 。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工会运动更是失去了意识形 态上的重要作用,这使得工会成为了保守势力和共和党不遗余力的 打击对象。与此同时,新闻媒体频繁曝光工会组织与黑社会的种种 瓜葛,在很大程度上也破坏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形象。但美国工会组 织走向衰落的更深层次原因还是与经济全球化和美国社会的后工业 化有关,由于工人依靠工会所获得的高薪,很快使得他们在全球化 的竞争中丧失了竞争力,大量制造业开始向海外流失。
拿新墨西哥州的地区学院为例子。这个学院的教职工由两个工会来代表。美国教师联盟代表 所有的教师和保安人员,美国通讯工人工会代表所有的勤杂和食堂工人。勤杂和食堂工人只有一 个合同,而教师和保安人员则有四个合同,第一个涵盖所有全职的教师,第二个是半职教师,第 三个是全职与半职的保安人员,第四个是助教。 劳资合同一般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同上要写明涵盖的是哪个职工,资方承认哪个工会出面代表这类职工,会费通过什 么方式交到工会手里(多数情况下都会由资方直接从工资单上扣除)。 其次,合同会写明职工有什么样的工作保障。 第三,在管理人员和职工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资方惩罚职工必须经过工会甚至要征得工会的 同意。 第四,合同会就工资、工时、福利、退休、保险等作出一系列规定。 最后,合同上都要写明该合同的年限,比如是两年、三年、还是五年。并且写明在合同期满 之前多久,双方又要再次开始谈判。。 劳资双方条件差太远,谈判无论如何也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并不多,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或者双方就会到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去,指责对方谈判没有诚意,并且要求 政府部门出面调解
美国劳动节起源
1882年,劳动骑士团决定于9月5日在纽约市组织庆 祝游行,显示劳工组织的力量。两年之后,劳动骑士团 通过议案,决定每年都在9月初举行这样一次和平的庆 祝活动。 1886年5月在芝加哥干草市场发生的那场著名的暴 力事件,标志着冲突达到了一个高潮,也标志着劳动骑 士团的衰落。当时劳联已经提出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为了配合推动有关的立法,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劳工团 体——包括劳联在内——决定在5月1日举行总罢工。罢 工提出的要求是从是日起法律应该规定每天的劳动时间 为八小时。当时美国工人的平均劳动时间超过十小时, 在一些繁忙的企业比如钢铁业中,平均劳动时间甚至超 过十四小时。当时劳联属下的各个工会都在与资方谈判 ,要求缩短工作时间。但这些谈判绝大多数都没有结果 。
发展初期
工联主义劳工运动的诞生
在19世纪中叶工业起飞之前,美国是个农业国,多数的人都从事农业和牧业。 而当时城市里的工人和英国工人一样,分为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熟练工有自己的行 会。那时候新大陆熟练工人稀缺,所以他们的工资和工作都能受到一定的保障。行 会罢工是行会与雇主讨价还价所采用的最极端的手段。纽约和费城的印刷工和鞋匠 行会曾经组织过几次很有影响力的罢工,给城市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不方便。波士 顿的木匠还曾经在1825年组织过一次罢工,要求实现十小时工作制。 非熟练工人的状况就没有那么好了。他们的工资大概是前者的一半。占城市人口 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居民都属于非熟练工。这中间女工和童工的人数也很多。1835年 ,新泽西纺织厂中的童工曾经罢工,要求实行十一小时工作日,每星期工作六天。 1860年,马萨诸塞州制鞋业的四千名工人——包括八百名女工——也曾经示威要 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
虽然法律规定雇主不得开除工会积极分子,但是每年被 雇主用各种借口开除的工会活跃分子总有成千上万。按 照法律,被开除的雇员可以到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去申 诉,但是这个申诉程序总是需要至少好几个月的时间。 但是今日美国的劳资冲突,百分之九十八都是通过谈判 来解决的。尽管每年都会发生一些罢工事件,但是大规 模或者出现暴力行为的罢工并不多。整个工会的运作, 不仅基本上在现存体制内进行,而且工会本身也是这个 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发展初期
工会 工会的前身是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工匠们按照行业组织起来,建立行业的工艺与价格标准,并且为 本行业中的工匠发放执照。工匠如果不成为行会会员,就无法从业。而要成为工匠,则必须当很长时间 的学徒。 18世纪末期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一方面,机器开始在生产中取代人力;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农 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进入工业。新兴的工业冲击了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新来的非技术工人也冲击了 传统的工匠的垄断地位。面对这种威胁,行会的会员进一步组织了起来,在新的工业中建立了新的组织 ,区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熟练工人有组织地通过行会与资方讨价还价,为自己的会员争取利益, 因此工资远远超过非熟练工人。同时,这些早期的工会也通过各种方式,垄断本行业的就业。比如美国 的电工工会,到今天还在为电工发执照。没有执照者不能以电工身份正式从业。这种以行业而不是产业 组织起来的工会,被称做职业工会”(trade union)。后来出现的按照生产单位来组织的工会,被 称做“产业工会”
1935 有关劳动的最重要立法是《国 家劳动关系法》。它规定:“ 雇员有权参加劳工组织,进行 集体协议和参与统一行动。”
受这些劳动立法的鼓舞,美国工会成员占劳动力总数 的比例由20世纪20年代的不足1/10迅速上升到二战结 束时的1/4。
到1940年代初期,工会的会员增加到一千万人。可是 到了二战结束、冷战开始,美国的保守势力和反工会的力 量也在上升。1946年中期选举,共和党大胜,在国会内取 得了多数。1947年通过的《劳资关系法》是继《国家劳工 关系法》之后美国在劳工立法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个法 案规范了新的劳资关系,阻止了工会发展的势头,给予雇 主一方以制约工会的有利法律武器。根据这一法案,在组 织工会的过程中,过去针对资方的“不公正做法”的规定 如今也必须应用在劳工一方,工会与雇主都不得用任何强 迫或威胁的手段,否则就要受到法律惩处。 到1950年代中期,整个劳工运动发展的势头基本上停 了下来。面对这种情况,劳联和产联两大组织开始商议合 并。
美国工会发展简史
基本简介
发展初期
CONTENTS
快速发展时期
衰落时期
基本简介
• 美国工会历史悠久,随着由弱势群体发 展至现在具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力的社会 群体,作为三大主体之一的美国工会对 美国现代产业关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 的作用。随着“国家劳工关系法”的出 台,工会得到了美国法律上的认可。 “ 国家劳工关系法”规定了工会的职能, 即通过劳资双方集体谈判达成的劳动协 议决定工人的工资、福利,这极大地提 高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工业在19世纪中期开始大发展,主要的劳动力是来自世界各地的 移民。他们将欧洲劳工运动中最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带到了 美国。这两种思潮的根本相通之处在于都认为,必须对社会制度进行根本 上的改革甚至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政治平等、经济公平、 社会尊严。 更重要的是,那些从欧洲移植来的政治主张到了美国之后很快便水土 不服。与人口稠密、民族众多,并具有长期封建等级传统的欧洲不一样, 新大陆土地广袤,充满机会。19世纪后半叶蓬勃兴起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 和城市地区的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工人的劳动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平均收 入比旧大陆多两三倍。同时,西部边疆的大规模开发,包括金矿的发现以 及政府无偿分配土地,又吸引了许多人前往。沉浸在“美国梦”中的劳工 阶层因此对暴力革命、重建政府、改造社会之类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多少兴 趣。工联主义因此逐渐成为劳工运动的主导。
5月1日那天,大约有五十万工人参加了全国性的大罢工。 拥有七十万会员的劳动骑士团虽然对这次罢工持反对态度,但 是该组织的地方分支以及成员也积极参与了罢工和示威活动。 工业重镇芝加哥有八万名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到5月3日,示 威已经举行到第三天,有六千名伐木工会的会员在麦考米克收 割机厂附近举行集会。受很多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和社会主义 者影响,警察和工人之间发生了暴力冲突。 事件过后,世界社会主义和劳工运动不断出现呼声,要求 纪念这个血腥的日子。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担心五一纪念会成为 暴力活动的标志,赶紧在1887年宣布支持劳动骑士团的提议, 将9月第一个星期一定为劳动节。1894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 ,使劳动节正式成为联邦政府的法定节日。这也就是为什么美 国庆祝劳动节的时间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的起因。
发展初期
劳动骑士团的创立
1869年成立的劳动骑士团是工联主义劳工运 动发展的里程碑。发起成立这个组织的,是宾夕 法尼亚州费城的服装裁剪工。这个工会的会员包 括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并且进行了跨行业的组织 工作,使得组织中既有大批传统的手工业工匠, 也有新兴的大产业中的工人。十多年之后,劳动 骑士团已经拥有七十万名成员。其中甚至还包括 妇女、黑人的成员和组织。据估计,其妇女会员 有大约一万人,另外还有五万名黑人会员。这个 劳动骑士团,就是后来美国大型劳工组织的雏形 。劳动骑士团的主旨,在于通过谈判、示威、罢 工等手段为劳工争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