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无损检测方案

管道无损检测方案

管 道 无 损 检 测 方 案
1. 概述
本工程各种管道约15000米,分不锈钢SS304、SS316、碳钢、合金钢、PP/GRP、CS+PTFE等多种
材质。根据工艺、技术的不同要求,现场需拍片约40000张,硬度试验900点。
本方案编制参考了招标文件中技术说明S-00-1540-002以及美国ASME标准(1986)。
2.检验项目
2. 1射线探伤
⑴ 射线探伤的检查比例,按照JGC在“技术说明”中的要求执行。
⑵ 射线探伤的检查比例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⑶ 要求100%检查的管道应逐个焊口整圈100%检查,确保不漏检。
⑷ 要求10%抽检的管道应按相应焊工的相应焊缝按10%比例整圈检查。
⑸ 管径≤3″厚度δ≤7.62mm采用双壁双影椭圆透照,每个焊口间隔
90°各拍一张,共两张。
⑹ 管径=2″厚度≥8.74mm;管径=2-1/2″厚度≥9.53mm;管径=3″厚度≥11—13mm时应
采用双壁单影分段透照,拍摄四张。
⑺ 管径≥4″采用双壁单影或单壁单影透照,每个管口至少拍摄四张,T各种规格管道焊缝的
拍摄数量应与现场测试检查程序中的要求一致。
⑻ 胶片选用FUJI“100”型。采用的铅箔增感屏,当采用X射线探伤时,前屏厚0.03mm,后
屏厚0.1mm;当采用γ射线探伤时,前后屏厚均为0.1mm。
⑼ 10″以下包括10″的管道探伤时,胶片规格为10″×4″;12″-72″的管道探伤时,
胶片规格为12″×3-1/3″。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执行。
⑽ 所摄底片应无划伤,水迹,伪缺陷,当采用X射线时AB级的底片黑度D=1.8-3.5,当采
用γ射线时底片黑度D=2.0-3.5,底片象质指数均应满足不同厚度的要求。底片上标识应齐全(包
括管段号,焊口号,焊工号,拍摄日期,返修次数)。
⑾ 用Ir192γ射线探伤时,应加装准直器,以减少散射线对底片像质的影响。
⑿ 大口径管预制时,对接焊缝可采用环焊缝内透法或环缝外透法。现场组对焊缝,可采用
双壁双影或双壁单影法,具体方法见图示。

探伤设备的选用:当穿透厚度<20mm时用X光机探伤,其穿透力应能满足透照工件的要求;当穿透
厚度≥20mm时用Ir192γ探伤机,其影像应与X光底片相同。探伤机的操作机构应安全可靠,源强
应能满足探伤工艺要求。
⒀ 环焊缝透照的最小焦距:
LAB级=10d×L22/3 k=T′/ T≯1.1
小口径管环焊缝椭圆透照的最小焦距
Lmin=d×δ/ug+δ

射线源射线源
胶片
胶片

胶片

射线源

双壁单影
单壁单影

胶片射线源胶片
胶片
射线源
射线源
双壁双影
(椭圆
L-焦距mm L2-管件表面到胶片距离mm d-焦点尺寸mm
T-母材厚度mm T′-斜向透照厚度mm δ-工件厚度mm
Ug-几何不清晰度
⒁ 焊口返修不得超过2次,返修部位经重新探伤后,胶片上应加返修标记,并按GB50235-97
规范要求扩大抽查比例。
⒂ 检验结束时应对所检查的部位进行确认并打上标记。
2.2渗透探伤
⑴ 渗透探伤的检查比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条件的规 定。
⑵ 选用溶剂型渗透探伤试剂,检测试剂应低氯、低硫和磷要在有效期内,并有良好的检测性
能,对工件无腐蚀作用,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⑶ 对检测表面进行预清洗1分钟后施加渗透剂,渗透时间不少于5分钟。
⑷ 渗透液用清洗剂去除,但不能往复擦拭。
⑸ 显像检查必须在7-30分钟完成,显像剂施加应薄而均匀,不能在同一部位反复施加。
⑹ 检验结束时,在相同条件下,用同型号检测试剂及对比试块再进行一次校验,以保证探
伤结果的正确。
3.焊缝硬度检查
测试人员应有良好经验。
3.1 焊缝的硬度检查在热处理24小时后检查.
3.2 硬度测试数量:管径≤6″测一点
8″<管径≤12″测2点
管径≥14″测3点
3.3 硬度测试仪用经过计量鉴定在有效期内的数字式硬度测试仪。
3.4 HB≤225
4.检验单位及人员资质
4.1担任本项目检测工作的检验单位具有江苏省建委和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安装一级
检测机构资质(见资质证明)。
4.2所有检验人员都具有江苏省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考委会考核认可的相关项目的资质证明
和江苏省建委和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上岗证(见资质证明)
4.3 X射线探伤和同位素检查的工程师为经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考委会考核发证的高级
人员(见资质证明)。
5.检测仪器(见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测量能力 数量 备注

1 X射线探伤机 XXQ-2505 120KV-250KV 4台
2 Ir192γ探伤机 TS-1 100居里 2台
3 硬度测试仪 HL-D HB80-680 2台

6.检测过程和检验资料:
检验报告须提交JGC,格式事先须经JG-C批准。
6.1所有需无损检测的焊口应由现场质检员指定并确认。
6.2原始资料和检验报告都应画图准确,数据清楚,用词确切,签字齐全,并经过无损检测技
术负责人审核。
6.3原始记录还应详细写明工件材质,厚度,焊接方式,无损检测的操作条件,缺陷的性质,
尺寸及部位。
7.安全措施
7.1X射线机、r源的现场存放:
7.1.2 r源除固定位置存放外,还有专门的铅罩,放在铝内并上锁,实行双人双锁保管。

7.2 X射线机、r探伤机的领用:
7.3射线探伤现场申报:
7.4射线探伤防护区的划定:

R2=
7.5射线照射区的安全防护:
7.6射线探伤人员的岗位职责:
7.7射线探伤人员的安全防护:
8.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
若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其它原因造成事故,应维护好现场,不得私自处理。应上报公安、卫生防疫
部门拟定故障排除方案,及时处理。

A.Kr.t
P
R-距离 A-r源强度毫居里

t-照射时间(以8小时计) Kr-r射线常数(4.72厘米
2
.伦/时毫居里)

P-每天照射计量标准(0.02伦)

铅箱6mm铅板
铅 罩

r源(r探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