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维护检修规程目录1 总则1.1 适用范围1.2 结构简述2 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2 运行性能2.3 技术资料2.4 设备及环境3 设备的维护3.1 日常维护3.2 定期检查内容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 检修周期4.2 检修内容5 检修方法与质量标准5.1 管壳式换热器5.2 平板式换热器5.3 螺旋板式换热器6试车与验收6.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6.2 试车6.3 验收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7.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工企业中设计压力不大于6.4MPa、设计温度大于-20℃、小于520℃的管壳式、平板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维护和检修1.2 结构简述1.2.1 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和填料函式)主要由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封头)等部件构成。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与壳体焊接相连,为减小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有时在壳体上设有膨胀节。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在壳体与管箱之间,另一端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
U型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弯成U型,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管束可以自由伸缩。
填函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另一端填函密封可以自由伸缩。
1.2.2 平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换热板片、密封垫片、固定封头、活动封头(头盖)、夹紧螺栓、挂架等组成,换热片上有不同形状的波纹;密封材料大多采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1.2.3 螺旋板式换热器主要由外壳螺旋体、密封件及进出口等四部分组成。
螺旋体是用两片平行的钢板卷制而成,它具有两个介质通过的矩形通道。
根据通道布置的不同,螺旋板式换热器又分为三种形式:Ⅰ型,主要特点是螺旋通道的两端全部垫入密封条后焊接密封;Ⅱ型,特点是螺旋通道两端面交错焊死;Ⅲ型,特点是一个通道的两端全焊死,另一个通道的两端全敞开。
2 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1.1 换热器的零、部件及附件完整齐全,壳体、管程、板片、封头的冲蚀、腐蚀在允许范围内,管束的堵管数不超过管束总数的10%,隔板、板片、折流板、防冲板等无严重的扭曲变形。
2.1.2 仪表、计器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2.1.3 基础、机座完好,无倾斜、下沉、裂纹等现象。
2.1.4 各部连接螺栓、地脚螺栓紧固整齐、无锈蚀,符合技术要求。
2.1.5 管道、管件、阀门、管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2.1.6 换热器壳程、管程及外管焊接质量均符合技术要求。
2.1.7 防腐、保温设施完整有效,符合技术要求。
2.2 运行性能2.2.1 换热器各部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符合技术要求。
2.2.2设备各部分阀门开关正常。
2.2.3换热效率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技术资料2.3.1设备档案、出厂质量证明书、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2.3.2压力容器的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2.3.3运行时间和累计运行时间有统计记录。
2.3.4设备图纸齐全。
2.3.5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4设备及环境2.4.1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污垢、垃圾。
2.4.2 设备的胀口、焊口、管口、法兰、阀门、填料函及换热板间等密封面完好,泄漏率在允许范围内。
3设备的维护3.1日常维护3.1.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进、出口温度、压力及流量控制在操作指标内,防止急剧变化,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3.1.2 随时检查壳体、封头(浮头)、管程、管板及进出口管道等连接处无异响、腐蚀及泄漏。
3.1.3 检查各连接件的紧固螺栓是否齐全、可靠,各部仪表及安全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发现缺陷及时消除。
3.1.4 检查换热器及管道附件的绝热层,保持绝热层完好。
3.1.5 勤擦拭、勤打扫,保持设备及环境的整洁,做到无污垢,无垃圾,无泄漏。
3.1.6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未排除的故障应及时上报,故障未排除不得盲目开车。
3.2 定期检查内容定期检查内容见表1。
表1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3.3.1 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2。
表23.3.2平板式换热器平板式换热器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3。
表33.3.3 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4。
表4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 检修周期检修周期见表5.表5当本单位状态检测手段已经具备开展预测维修条件的,经请示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可不受4.1条限制。
4.2 检修内容4.2.1 管壳式换热器4.2.1.1 中修a. 清理换热器的壳程、管程及封头(浮头、平盖、凸形等)积存的污垢;b. 检查换热器内部构件有无变形、断裂、松动、防腐层有无变质、脱落、鼓泡以及内壁有无腐蚀、局部凹陷、沟槽等,并视情况修理。
c.检查修理管束、管板及管程与壳程连接部位;d.检查更换进出管口填料、密封垫;e.检查更换部分连接螺栓、螺母;f.检查校验仪表及安全装置;g.检查修理静电接地装置;h.检查更管件、阀门及附件;i.修补壳体、管道保温层;4.2.1.2 大修a.包括中修内容b.修理或更换新换热器管束与壳体;c.检查修理设备基础;d.整体防腐、保温。
4.2.2 平板式换热器4.2.2.1 中修a.检查清理换热板片中的结垢;b.检查更换密封垫片及密封条;c.检查换热板片变形、裂纹、伤痕、腐蚀等情况,视情况更换;d.检查、修理或更换活动端板、固定端板及挂架;e.检查修理过滤器、放空阀;f.检查修理进、出口管道、阀门;g.检查调试各部仪表及安全装置。
4.2.2.2 大修a. 包括中修内容b.修理或更换进出口管道及各部阀门;c.全面检查换热器、更换易损件并单侧试压;d.修理或更换各部仪表及安全装置;e.修理或更换过滤器、放空阀;f.检查修理基础及地脚螺栓;g.刷漆防腐。
4.2.3 螺旋板式换热器4.2.3.1 中修a.检查端盖与壳体连接部位的密封情况,视情况修理或更换密封垫片;b.检查修理换热器进出口管道、阀门;c.检查换热器焊接部位的腐蚀情况;d.检查清理螺旋通道;e.检查、校验仪表及安全装置;f.检查各部紧固螺栓,必要时更换;g.检查、修补绝热层和防腐层。
4.2.3.2 大修a. 包括中修内容b. 修理或更换进出口管道、阀门;c.检修或更换螺旋板式换热器,并试压检验;d.修理或更换各部仪表、管道及安全装置;e. 检查修理基础;f.防腐,更换绝热层。
4.2.4有关压力容器的检验、检修内容,遵照HG25001-91《压力容器维护检修规程》执行。
5 检修方法与质量标准5.1 管壳式换热器5.1.1 壳体壳体的检修及质量标准按HG25001-91《压力容器维护检修规程》有关规定。
5.1.2 换热管5.1.2.1 换热管由于温度、压力的波动及温差变形的不均匀,造成管子从管板中拉脱松动而使介质泄漏,可采用补胀方法消除,同一部位补胀不能多于三次,否则会使管板孔处材料冷做硬化而胀不紧。
若胀管无效,可换管子或采用焊接方法,焊好后对周围列管再胀一次,防止热胀冷缩松动。
5.1.2.2 换热管由于腐蚀、磨蚀、冲蚀、沉积腐蚀等原因,使管子产生裂缝,穿孔而泄漏,一般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更换新管,二是堵管。
更换新管对管板孔必须检查、清理、修磨。
管板孔内不得有油污、铁锈、刀痕,管板的密封槽或法兰面应光滑无伤痕。
管孔直径的偏差、圆柱度、圆度都在允许范围内,管端应除锈至呈金属光泽,其长度不宜小于二倍的管板厚度。
堵管,是用锥度为1:10的金属堵头将管子两端堵死。
堵头材料的硬度,应低于管子的硬度。
堵管数一般不得超过管束管子总数的10%(根据本厂工艺和生产情况可适当增减)。
5.1.2.3 换热管的管材硬度应比管板硬度小HB30左右,否则应在管端150~200mm长度内退火。
管子材质要求符合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要求。
对管束的换热管允许每根管子有一道对接焊口,U型管允许有二道对接焊口,两道焊口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0mm长。
对接焊缝应平滑,对口错边量不得超过管壁厚度的15%,且不大于0.5mm。
对接厚管子的直线度以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
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并作直径为0.85倍内径的通球试验,焊后应进行单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管程压力的2倍。
5.1.2.4 U型管弯管段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管子名义外径的10%,不宜热弯,碳钢、低合金钢管弯制后应作清除应力热处理。
5.1.3 管板5.1.3.1 拼接的管板焊缝应进行100%的射线或超声波探伤。
除不锈钢外,拼接后管板应作消除应力的热处理。
5.1.3.2 复合管板在堆焊前应进行堆焊工艺平定。
其基层材料和复层材料应按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进行检查。
5.1.3.3管板孔径允差、孔板宽度偏差应符合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规定。
5.1.4 折流板折流板表面要保持平整、光滑、无毛刺。
板面孔距必须与管板孔距一致,折流板的最小厚度与管孔偏差应满足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规定。
5.1.5 防冲板防冲板表面到圆筒内壁的距离一般为接管外径的1/4~1/5,其边长应大于接管外径50mm。
防冲板的最小壁厚:碳钢为4.5mm,不锈钢为3mm。
采用焊接固定时应注意防止产生焊缝裂纹或腐蚀;用U型螺栓固定时应防止螺栓松动及腐蚀。
5.1.6 管束与管板组装5.1.6.1 胀接:管板硬度应大于管子,如两者硬度相近时,应对管端作退火处理,一般硬度差在HB30~50左右。
胀管深度:一般等于管板的厚度减去3~5mm。
胀管顺序一般从中扩展到周边对程交差进行。
胀管时必须检查管板、管端的材质,尺寸、机械能、净化处理等符合要求。
浮头式换热器须先胀固定管板处的管头、后胀活动管板处的弯头,胀接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和调整两管板的平行度。
5.1.6.2 焊接:焊接方法应根据管端的材料组合来决定,焊管时由中心至周边顺序交叉将管子两端与管板点焊,每根管子均匀三点,然后顺序交叉满焊。
管子伸出管板长为2~3mm,或等于管子壁厚;若在管板孔外开“隔热槽”可减少管板变形,还可以保证焊接质量。
5.1.6.3 胀焊结合:对于温度、压力较高,在运行中受到反复变形、热冲击和热腐蚀的作用时,常采用胀焊结合的方法,但在焊前应对每根管子进行预胀(密封胀),这样可减少管子与管板孔的间隙,提高焊缝抗疲劳性,防止焊缝裂纹。
5.1.7 压力试验与致密性试验管壳式换热器压力试验的程序应按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规定;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的方法标准(包括试验压力、温度、质量要求等),应符合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
5.1.8 换热器清理由于介质的腐蚀、冲蚀、积垢,必须进行清理,方法如下:5.1.8.1 机械除垢法:利用各种铲、削、刷等工具清理,并用压缩空气、高压水、蒸汽等配合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