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经理人的管理困境

初级经理人的管理困境

初级经理人的管理困境一、处在变革的时代如今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人们随之改变。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初级经理人只有不断适应社会,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崭露头角。

1.危机意识不可少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人们认为情形很好的时候,或许危机正在慢慢靠近。

因此,在变革时代的大环境下,初级经理人要提高危机意识。

【案例】温水煮青蛙生物学家用青蛙做了一个实验,目的在于测试生物神经末梢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

实验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把青蛙放进一锅冷水中,慢慢地给水升温,当水温升到30度的时候,青蛙觉得非常舒服;水温升到60度的时候,青蛙觉得有点烫,但是还在忍耐范围之内;水温不知不觉地升到了100度,这时青蛙已经被煮熟了。

第二种情况:把青蛙扔进一锅沸水中,青蛙碰到开水后一定会奋力蹬踏,虽然会被烫伤,但是青蛙在被烫死之前已经从锅中跳了出来。

对此,生物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神经末梢对于外部环境的缓慢变化会失去察觉,可是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有很大的反应。

与案例中的青蛙一样,初级经理人也常常处于潜在危急中,如果失去警觉,很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失业。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很好的办法,加强危机意识才能顺利度过危机。

2.变化之中求生存在变革的时代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因此只有不断地适应变化,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案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在做生物进化论研究时,发现地球上的生命已有几十亿年,但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最多不过上百万年历史,因此怀疑地球上曾经存在过其他文明。

后来这种怀疑得到了证明,世界各地多次发掘出恐龙骨架,这时达尔文又开始思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在地球剧烈变化的环境下,什么生物可能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生物有什么共同性?能否存活下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达尔文初步思考的方向是生物的智商、体积、奔跑速度、捕猎能力、食物链结构、身体结构等等,后来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这些要素与存活物种之间没有太多必然联系,存活下来的物种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能够快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与大自然的规律一样,初级经理人也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适应企业与外界的发展,在变化之中求得生存之道。

3.归因于内是根本变革的时代存在三种人,即领先者、跟随者、淘汰者。

淘汰者是被社会抛弃的一群人,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淘汰者。

人们常常勉励自己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人是跟随者,但是跟随者不是时代的宠儿。

环境在变化,他人也在变化,跟随变化的人无法彰显自我,只有领先时代,走在时代潮流之前,成为领先者,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我。

如果把市场经济环境比喻为自然界大环境,初级经理人则是一种普通生物,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角色定位,就会遭到市场经济的无情淘汰。

面对这一切,初级经理人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即归因于内,从自身找原因。

美国《商业周刊》调查显示,200万(占美国人口1%)的主管主宰着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70%的人认为企业目标由主管实现,70%的500强企业CEO是由主管晋升而来,可见初级经理人的重要性所在。

与此同时,1999年美国《财富》调查发现,在每年被提拔的主管当中,当年就会有2/3的人被淘汰,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80%的人每天都在处理坏消息;第二,51%的人过于劳累忙碌;第三,48%的人人际关系差,处理团队关系的能力不够。

这些都是初级经理人自身的缺陷,只有解决掉这些问题,才有可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二、经理人的危机初级经理人被提拔之前是业务高手和技术骨干,他们业务能力突出,但是并不擅长处理团队问题,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危机。

就像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一样,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需要被保护起来,一旦保护不利就会被淘汰。

1.经理人的重要性支撑建筑物的不是外墙,不是外表装潢,而是散布在其中的立柱。

这些立柱深藏在建筑物的中心,质量优劣决定了大厦的坚固程度。

企业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初级经理人就好比建筑物的立柱,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经理人既是企业的管理者、主宰者和影响者,同样也是阻碍和拖垮企业发展的主要责任人。

中枢神经负责人体接收信息和发出指令,坏掉了就会造成半身不遂或全瘫。

对于决策人而言,经理人就是管理的中枢神经,其对企业的影响可见一斑。

2.经理人的困境经理人处于企业中层,经常收到来自上下两方的不满。

例如,决策层批评经理人太同情员工,不执行命令;普通员工抱怨经理人没有人情味,只顾抓工作。

这时经理人就陷入了管理的困境,如何才能处理好自己、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达到企业的目标,这是经理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3.自救宣言在管理困境中,有的经理人就会产生很多埋怨,认为成就都是上级的,过错都是自己的,自己终将一事无成,这种反应对自身发展毫无意义。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认清自己的职位,清楚扮演的角色,并且从中学会包容。

【案例】女王妻子有一天,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办完政务后,回家发现大门紧闭,她抬手敲了敲门,屋里就传来丈夫沉闷的声音:“你是谁啊?”维多利亚回答:“赶快开门,我是维多利亚女王。

”结果她的丈夫没有开门。

维多利亚感到很奇怪,于是又敲门,丈夫又问道:“你是谁啊?”女王回答:“我是维多利亚,快快开门。

”丈夫还是没有开门。

于是维多利亚明白了,再次敲门后说:“我是你的妻子,我回来了。

”她的丈夫立刻打开了房门。

维多利亚贵为英国女王,回到家后也只是一个普通女人,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妈妈。

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每一个角色需要做出相符的行为,这样才能产生正确的认知。

作为经理人,面对所有的困境,不能等待别人救助,只有自己敢于挑战、突破自我,自我检视、自我调整,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要点提示初级经理人的自救宣言是:①敢于挑战、突破自我;②自我检视、自我调整;③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三、管理的定义和内涵1.管理的定义初级经理人担任着重要的管理职责,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各方关系,保证事情成功完成。

如果事情复杂庞大、成分太多,人们就会把它细分为各种各样的机构和组织,例如“人”、“机”、“料”、“法”、“环”之分,但是分得越细越容易使人误以为各个部分互不相干,反而导致劳动效率不断降低。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句名言:“管理不是经济学,不要用经济学的概念去理解管理学问题。

”那么,管理到底是什么呢?管理的典型定义管理问题十分复杂,从不同角度下定义,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管理学在国际上至少有15个学派,它们得出的比较典型的定义包括:管理是包含预算、计划、组织、指令、协调及控制的过程;管理是各项事情有程序地运作;管理是经理们在办工时间内所做的事情;管理是吩咐别人做期望他能办到的事情;管理是一群人把事情办好;管理是经理通过其他人有经济效益地把事情完成。

【案例】分粥7个人一起喝一桶粥,这桶粥不够所有人吃饱,于是他们就选出了一位比较厚道的人来分粥。

这个人前几天分得很公平,但是慢慢有人开始拍他的马屁,他就开始给与自己关系近的人多分一点,给与自己关系远的人少分一点,这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

这时大家想出一个方法,不再固定1个人分粥,而是大家轮流分粥。

可是不论是谁掌勺,这个人总是往自己碗里舀很多,而让其他人吃不饱。

最后大家又想出一个绝妙的方法,即由3个人组成分粥委员会,另外4个人组成监督和检查委员会,分粥的时候用量杯去量。

可是这样做效率实在太差,而且也不能保证每次都绝对公平,大家还是感觉不舒服,想来想去也没想出好方法。

后来,他们去请教村里的一个智者,智者告诉他们,无论让谁分粥,只要这个人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拿碗就可以了。

结果这个方法确实非常好用,分粥的人一想到如果不能将粥分得均匀,盛得少的碗一定没人端走,只能留给自己喝,就会尽量把每一碗都分得一样多。

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定义管理生产管理的五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其中“人”指人员,“机”指机械设备,“料”指物料、原料和辅料,“法”指工艺技术和方法,“环”指环境。

从这个角度出发,管理的定义有以下几种:管理是操纵着一群工人及工序;管理是协调人与物资以达成一个目标;管理就是统筹,是在合乎情理的情况下,把事情放在一起或分开,让整个企业继续运营。

管理的其他定义管理是一门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章可寻,有具体的技术和方法的软科学;管理是魔术,把一堆东西放在一起变出企业的利润和价值;管理是上下级之间的管理公司的政治。

2.管理的内涵现代管理学综合所有管理的概念,将管理的内涵解释为“运用各种资源达成企业目标,并实现客户和员工价值的过程”。

其中“运用”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获取(资源)、调度(人与资源组合)、利用(资源互补、最高效率)、开发(提升员工技能)。

在管理的内涵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企业目标:生态价值链企业属于商业组织,毫无疑问其价值和目标在于盈利,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将实现生态价值链列为目标之一。

自然环境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企业也要维持自己的“生态环境”,企业的“生态环境”就是企业的价值链。

树木茂盛需要有营养的土壤和发达的根系,同理,企业要不断发展,就需要满意忠诚的客户群和和谐健康的员工关系。

在很多企业中,企业文化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员工的目的是自我价值最大化,企业有企业的追求,员工有员工的追求。

传统管理过于注重实现企业目标、实现老板和股东的价值,忽略了客户和员工的价值。

其实每一个追求都是合乎情理的,这就需要通过管理把企业和个人的追求、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结合在一起。

在现代企业的生态价值链中,要想实现企业的价值,必须依靠客户和员工的价值。

企业要想赚到钱,必须让客户赚到钱;企业要想把客户服务好,必须先关爱好员工。

企业帮助员工成功的同时,员工也会帮助客户取得成功,客户的成功就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满意忠诚的客户群,也同时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实现。

否则,员工没有积极的心态,就不可能为客户提供真正优质、全面、满意的服务,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图1 企业生态价值链示意图如图1所示,客户价值、企业价值、员工价值形成了一个“铁三角”,只有三个顶点维持平衡,才能创造出最大价值。

而这里的平衡是两两相关的双边关系,企业通过关爱为员工创造员工价值,员工通过服务为客户提供客户价值,客户通过忠诚使企业实现企业价值,在这三者之间,没有哪一个比其他两个更重要。

提升员工的价值学习型组织。

企业要提升员工的价值,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

杰克·韦尔奇认为:“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要维持和保持优势,就要比你的对手学得更快,所以你要不断地拥有学习的热情。

你可以懈怠,也可以不学习,但是你的竞争对手永远在不断地学,他学得比你更快。

”所以,让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知识水平,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

实现自我价值。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员工实现这个需求。

相关主题